<p class="ql-block">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p><p class="ql-block">“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p><p class="ql-block">苏轼的这份情怀,正是今人所欠缺的,也是最为珍贵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想通这个道理,就一定能够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以清廉养浩然正气。</p> <p class="ql-block">东坡赤壁原名赤鼻、赤壁、黄州赤壁,因其山色赭赤,陡峭如壁状若悬鼻而得名。</p><p class="ql-block">北宋元丰三年至元丰七年(1080―1084),苏轼寓居黄州创作了诗词文赋700余篇,多次游览赤壁,写下描述赤壁的文学作品10余篇,其以《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使东坡赤壁享誉古今,成为游览胜地。</p> <p class="ql-block">苏轼(1037―1101)字子瞻,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与父苏询,弟苏辙并称“三苏”。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贬为黄州团练副使。</p><p class="ql-block">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之东坡开荒种田,自号“东坡居生”。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颖州,杨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郏县,追溢文忠公。在地方任职期间,苏轼关心民众疾苦,做了许多利民好事,深受民众拥戴。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著名的诗人,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是杰出的词人开创了豪放的词风,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是著名的书法家与董庭坚、米蒂、蔡襄并称“宋四家”;是著名的画家,工枯竹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他还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金石、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