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红旗渠,年少时就神往的“人工天河”,曾经激励我们这代人“人定胜天”的新中国奇迹。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红旗渠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5A级景区。日前的南太行之旅,我走进“红旗渠风景区”,领略了人工天河的景观和红旗渠精神的内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红旗渠风景区”位于河南省林州市任村镇,自1991年正式对外开放。风景区由“红旗渠纪念馆和分水闸”与“青年洞和络丝潭”组成。两个景区是分开的,相距约30公里,自驾用了近40分钟时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红旗渠纪念馆规模很大,采用雕塑、绘画、珍贵历史照片、修渠时的实物和多媒体等形式,展现了修建红旗渠的背景和艰苦卓绝的建造过程。再现历史,让人们深刻感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位于太行山东麓,历史上属于严重干旱地区,在县志上“大旱、连旱、凶旱、亢旱”等字眼频现。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林县的缺水问题,1959年夏天,林县县委提出,从林县穿越太行山到山西,斩断浊漳河,将水引进林县,彻底改变林县的缺水状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红旗渠工程自1960年2月正式开工,近十万人参加修建,时值三年自然灾害,艰难困苦可想而知,林县人民自力更生,不屈不挠,“誓将山河重安排”,历时十年余,在太行山上开凿出了一条人工天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纪念馆内奋战红旗渠的照片很多,“铁姑娘”挥锤打钎的画面尤为感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结束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林县人称之为“生命渠”、“幸福水”,这是一幅反映红旗渠通水时,人民群众喜悦欢颜的照片,非常经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继往开来,精神永恒”。红旗渠纪念馆的结束语和主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红旗渠分水闸”,红旗渠标志性建筑,分水枢纽,红旗渠在此分为三条干渠,依山远行,深入林州腹地,润泽着林州54万亩良田。闸房上“红旗渠”三个大字为郭沫若书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建在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之前,我不明白“红旗渠总长1500多公里”这个概念,因林县紧邻山西,红旗渠怎么就有1500多公里这么长呢?参观完纪念馆弄清楚了:红旗渠从山西平顺县石城镇引水至林县任村镇分水闸称为总干渠,长70.6公里;经分水闸分为3条干渠,南去北往延伸到林州腹地;干渠下有分干渠10条,总长304公里;支渠51条,总长524公里;斗渠290条,总长697公里,才将山西引来的漳河水送到林县各个乡村田间。所有大小渠道的长度合计为“红旗渠总长1500多公里”。涨知识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65年4月5日总干渠通水典礼的巨幅照片,悬挂在一干渠的涵洞桥上,再现当年万人欢庆通水的场面。难得这位摄影师,以当时的摄影器具拍摄了这样宏大、清晰的画面。摄影的意义就在于此,真实的记录历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涵洞口有“征服自然”的四个石刻大字,旁边小字落款是“姚村人民公社”。这是劈开太行山,引水至门前的农民们胜利的宣言。现在已是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年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四个字是历史的存在,时代的记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分水闸机房的对联“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们这代人座右铭式的格言,一代林县人以红旗渠的建成,践行了这样的雄心壮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分水闸旁的“红旗渠纪念碑”,碑名为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冲题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参观完纪念馆和分水闸景区,我们来到了青年洞和络丝潭景区。首先游览了“青年洞游客中心”下方的“络丝潭”,因潭深如一络蚕丝而得名,是一个河北涉县和河南林州所共有的免费自然风景区。它也是三省交界处,河的北边是“河北省”,河的南边‘“河南省”,河水顺‘“山西省”高原而下。这条河就是著名的漳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地图上的络丝潭是在河南境内,游人经过这座古老的铁索吊桥就从河南省进入了河北省。在远处我第一眼看到的不是络丝潭瀑布,而是一座高耸的白色纪念碑,近前一看,碑的四面书有“跃峰渠”三个大字,下书“河北·邯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恕我孤陋寡闻,何为跃峰渠?赶紧度一度:跃峰渠是源自漳河的人工水道,始建于1975年3月,建成于1977年9月,全长244.98公里,是河北省最大的山区水利工程,对改善和促进邯郸地区乃至河北省的工农业生产发挥过重大作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跃峰渠的修建晚于红旗渠,也吸收了红旗渠建设的成功经验。但两条大型水渠的修建背景极为相似,环境相似,精神相似,不同的是红旗渠名扬天下,跃峰渠默然于太行山间。到了2018年12月,河北邯郸在“天河断”,即河南称之为“络丝潭”的跃峰渠源头,建起了这座高21.2米的跃峰渠碑,以示纪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看到远处的跃峰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漳河水自上游奔腾而来,遇到了络丝潭的断崖,20多米的落差形成半环形瀑布,飞流直下,水声鼎沸。恰逢雨后,其声势有点壶口瀑布的意思,蔚为壮观。据说,络丝潭的最佳景观,是冬季站在河北省那边,观赏河南省这边山崖上的数十米长冰挂,非常壮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络丝潭的河道曲折,两岸有峡谷风光,故有“小三峡”之称,河道中岩石峥嵘,极富观赏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进入红旗渠青年洞景区,要从游客中心开始,走过长长的天桥,红色的天桥状如飘带,很漂亮,称之为“红飘带廊桥”,是红旗渠风景区的一大景观,也是青年洞景区的标志性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走过天桥才是红旗渠青年洞景区的入口,去青年洞有景区车,也可步行到达,3公里多的路程,可近距离地看一段红旗渠,但需要爬山,且有些梯子还挺陡,所以我们放弃了步行,坐着景交车去往了青年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青年洞,是红旗渠总干渠主要工程之一,也是总干渠最长的隧洞,洞长600多米。因参加凿洞的突击队是从全县民工中抽调出来的300名优秀青年组成,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于1961年7月凿通隧洞。故命名“青年洞”。是参观红旗渠风景区的标志性景点,交通方便,地势平缓,老少皆宜到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崖壁上的“山碑”,是1990年李先念为中央电视台关于红旗渠的专题片《山碑》题写片名的手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青年洞”三字为郭沫若1972年题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现在有游艇穿行青年洞的旅游项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参观完青年洞景区,还有步行参观路线,可以深入参观其他景点和体验修建红旗渠的艰险环境,也有“一线天”这样的自然景观,但山高路远,我们走不动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此照片借自网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景区游人很多, 正值“五四青年节”期间,一队队青少年学生,络绎不绝来到青年洞参观学习,感受红旗渠精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参观完青年洞,我们的红旗渠风景区游览也告结束了。回到景交车站候车返程,抬头再望青年洞,与红旗渠作最后的告别。只见青年洞前满是学生少年,他们整齐的站立着,正在举行活动或仪式,隐约听见“少年强则国强……的激昂朗诵声,迅速拿出长焦镜头,记录下了当代中国少年之风貌,祖国未来之希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长渠如歌,高山是碑。随着国家的发展,南水北调和大量水库的建成,红旗渠的水利功效逐渐弱化;但红旗渠精神青春永驻,永远值得珍惜和传承。</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