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

<h3>  2018年11月2日上午,按照课程安排,参观中国师范院校领跑者北师大校史陈列馆。</h3> <h3>   北京师范大学(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北师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国家“双一流”、“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设有研究生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h3> <h3>  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h3><h3> 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h3><h3> 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h3><h3> 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h3><h3> 1931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并入北京师范大学。</h3> <h3>  2018年10月17日,QS教育集团发布2019金砖国家大学排名公布,北京师范大学排第27名。</h3> <h3>现校区模型</h3> <h3>  清末创办的新制学校,时称大学为大学堂。</h3><h3> 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在 1898年到1912年间所使用的名称。</h3><h3> 京师大学堂是 中国第一所国立文理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 教育行政机关。</h3><h3> 京师大学堂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受到举国关注,但由于清廷的腐败,政府并没有对大学堂给予充分的投入,所以该校基本没有堪载史册的毕业生。</h3><h3> 京师大学堂是朝廷学府,名义上统辖各省学堂。</h3> <h3>前世衍生</h3> <h3>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短短八个字,庄重典雅,寓意深刻.启功先生阐释它最基本的含义就是 所学要为世人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h3><h3> 学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学问、知识和技能,学为人师,就是要使“学”能成为后学的师表。</h3><h3> 行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品行,行为世范,就是要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光明正大,能够成为社会中的模范。</h3> <h3>  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是北京师范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的前身,它开创了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先河。</h3><h3> 京师大学堂师范馆与通州师范学校、南洋公学师范院被世人公认为中国师范教育肇端的三大源头。</h3><h3> 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师范大学。</h3> <h3>  “木铎”和“金声”,都是古代的乐器或乐器发出的声音。</h3><h3> 《论语·八佾第三》说:“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h3><h3> 据文献说,“铎”大约起源于夏商,是一种以金属为框的响器.以木为舌者称为木铎,以金为舌者则称金铎;木铎为文,用以宣政布政;金铎为武,用以指挥军队。</h3><h3> 孔子以木铎自况,说自己是上天派来教化民众的.因为孔子长年从事教育,此后“木铎”就成了教师的别名,木铎的木舌就可被比作教师的“教化之舌”. </h3><h3> 所以,北师大便以“木铎”作为校徽标志物,而一所大学以匡天下的象征物———“木铎”为自己的标志,也足见其雄心。</h3> <h3>校歌</h3> <h3>  1926年,黎锦熙受中华教育改进社嘱托,创编了中英文对照的《国语四千年来变化潮流图》(北京文化学社初版,商务印书馆重印),作为中国教育展品之一,送往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世界博览会,荣获奖章、奖状。</h3><h3> 此图颇引起美国人士注目,对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惊叹而钦佩不已。黎锦熙采用“图解法”讲解汉语语法的专著更富有特色和创造性。</h3><h3> 它对指导阅读和写作,理清具有逻辑性的“复式句”、“多合句”,以及更具有科学性、修辞性的“章法”,更为形象、更为直观。</h3> <h3>近代大思想家梁启超先生<br></h3><h3>九十六年前在苏州学生联合会上的讲演</h3><h3>在讲演中,</h3><h3>梁启超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观:</h3><h3>通过知育、情育、意育,</h3><h3>教人做到不惑、不忧、不惧。</h3><h3>他鼓励青年,</h3><h3>用意志战胜欲望,</h3><h3>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h3><h3>梁启超说:</h3><h3>无负今日,</h3><h3>不惑、不忧、不惧,</h3><h3>顶天立做一个人。</h3> <h3>  1923年高师改大后,范源廉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他与北师大有较深的渊源,曾三任北洋政府的教育总长,对于办大学、办教育和办师范教育有着深刻的体会和高屋建瓴的见解。</h3><h3> 1924年6月,范源廉为毕业同学题词“以身作则”,并加以注释:“师范大学毕业诸君以教育为职志,特本‘言教不如身教’之旨,为书四字与同学录,共勉之。”范源廉虽然不久后即去职,“以身作则”的题词却融入北师大人的血脉。</h3><h3> 此后,“以身作则”被学校师生奉为校训。在范源廉所作的校歌歌词中,倡导“植立师道”,主张“弘我教化,昌我民智”,在精神上与此校训也是贯通的。</h3> <h3>毕业证书的演化</h3> <h3>学习实践活动</h3> <h3>一.二九运动中的北师大师生</h3> <h3></h3><h3>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些事件是必须要提及的,比如反对段祺瑞执政府卖国求荣的“三·一八”惨案、比如鲁迅和许广平、石评梅和高君宇、比如那篇大家熟知的文章《纪念刘和珍君》等等,这些事件或者关键词都与这所学校相连,并承载着百余年的历史风云变幻。</h3><h3> 这所学校就是京师女子师范学堂,后来又称做北平女子师范学堂,也就是现在的鲁迅中学。</h3> <h3>诲人不倦</h3> <h3>毛主席写的校名</h3> <h3>名师榜</h3> <h3>教学工具</h3> <h3>无负今日,勿忘初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