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西藏之丙察察

鸳江凡尘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前往丙中洛,走</span>泸水-高黎贡山-贡山之间的219国道,路面平整、依山伴水很美丽。</p><p class="ql-block">怒江第一湾,在前往丙中洛途中的日丹村附近。</p><p class="ql-block">怒江第一湾位于丙中洛南部,一路向南奔腾的怒江在这里<span style="font-size: 18px;">被山坡阻隔,绕行270º大弯而形成</span>优美的曲线,造就了美丽的怒江第一湾。这里有人神共居的世外桃源丙中洛,这里也是进藏公路丙察察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怒江第一湾”中心地势平坦、三面环水,绿树成荫,形成一个U形小岛叫坎桶,坎桶土地肥沃,种满了桃树,每逢阳春三月,桃花盛开,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所以又叫桃花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可惜我们来晚了,没有见到岛上桃花盛开的美景。</span></p> <p class="ql-block">丙(丙中洛)察(察瓦龙)察(察隅)新藏线219察瓦龙线。</p><p class="ql-block">有人说,在云南这片神秘的土地上,所有你已熟知或者尚且陌生的精彩,都在怒江至腾冲这条路线之中,所以,来丙中洛,此生哪怕一次都已荣幸之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丙中洛 一个人神共居的世外桃园,位于谷底,犹如一颗宝石镶嵌在峡谷之中,终年云雾缭绕。怒江穿乡而过,周边围绕着十余座雪山神山,神仙住在山上,人住在山下,山下住着怒族、藏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p><p class="ql-block">我们到打卡点是下午15点多,阳光灿烂,没有云雾,可能神仙午休了吧。</p> <p class="ql-block">经过丙中洛打卡点,又来到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丙中洛镇</span>江石门关。</p><p class="ql-block">石门关是怒江北与西藏茶马古道上的必经通道,左侧为碧罗雪山,右侧为高黎贡山,像两扇石门锁住怒江,怒江从石门关中喷涌而出,奔泻而下。</p><p class="ql-block">石门关藏语:“纳依强”,当地人称它为南礼墙,又根据地形地貌,取了个形象的名字——石门关,这里为进出滇藏必经之路。</p> <p class="ql-block">丙中洛雾里村,怒江上并列三座不同时代的桥,见证了茶马古道奇迹</p><p class="ql-block"> 最初木板桥叫朝红桥建于上世纪60年代,钢索人马吊桥,桥面上有木板铺成,基本上用于人畜通过。经过半世纪风吹雨打,钢索桥也锈迹斑斑,已经无法通行。现在仅仅作为特殊景观存在。</p> <p class="ql-block">第二座是2004年建成的钢索水泥悬索桥,桥面由钢板铺成。以前可允许一次有一部车通过,现在除了摩托车,汽车是不能通过了。</p><p class="ql-block">想要去雾里村,请下车步行走进去吧。</p> <p class="ql-block">第三座桥,在2017年建成一条公路桥,也是丙察察线,丙中洛到察瓦龙路上,怒江的第一座公路桥。改善了这里的这里的交通状况。</p> <p class="ql-block">怒江边悬崖上先辈们雕凿1.5公里长的茶马古道,把我们引进到仙境般的怒族村庄———雾里村。</p><p class="ql-block">茶马古道是滇藏必经之路之一,在怒江边的绝壁中凿出一条道路。走在古道之上,一面是湍急的江水,一面是崎岖的石壁,微风吹过,细细聆听,好似还能听到马帮的马铃声在耳边阵阵回响。</p> <p class="ql-block">滇藏交界处,这里是丙察察线,称为第七条进藏线路,由云南的丙中洛到西藏的察瓦龙和察隅公路的简称。<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也曾是茶马古道滇藏马帮的必经点。</span></p><p class="ql-block"> 从丙中洛出发,沿新G219国道北行十来公里,就到了滇藏分界点,岩壁上硕大的“西藏”二字还是蛮震撼的。</p><p class="ql-block">过了分界点进入西藏界,柏油路变成了土路,路中间很多坑,车速基本都在40以下。</p> <p class="ql-block">离开滇藏交界之处不久就来到了丙察察线上著名的老虎嘴了,一块突出的巨大岩石罩在路上,因状如张开利齿的虎口而得名。</p><p class="ql-block">不过现在老虎嘴路段已扩宽,路面已修缮整平,并外加装了护拦,没有之前说的那么唬人啦。 只是这悬在路上的虎嘴依然如血盆大口,好像随时会咬过路的人和车一口。</p><p class="ql-block">紧临老虎嘴是一条单车道的隧道,叫“鸡爪骨隧道”,这也是丙察察路上唯一的隧道。 隧道长约一公里,在隧道内隔一段距离有稍微宽一点的会车区,其他地方只能允许单车通过。</p> <p class="ql-block">进入丙察察路段,一路上都见到山坡上长满仙人掌,有的和树一样高。</p><p class="ql-block">这里是怒江流域、横断山脉、三江并流区域,河谷地带按说是最不缺水的地方,可是这里却见不到植被葱郁、山清水秀的景色,而是一派亚热带荒漠景象,既干又热,被称作“干热河谷”。一路上路边及山坡上到处都是仙人掌,非常具有南美异域风情。</p> <p class="ql-block">丙察察线路之大流沙,古往今来,不论是茶马古道还是我们走的这条在茶马古道基础上开发的公路,必经大流沙。</p><p class="ql-block">大流沙它是美丽却又危险致命的,大流沙高约3500米,宽约1000米,又称飞沙坡、滚石坡、石瀑。山体岩壁裸露,一堵巨大的滚石流,犹如瀑布一泻而下,直插江底,惊险路段不过200米长,却是让无数人“谈之色变”的200米,一旦有风,飞石不断从70度斜坡滚落怒江,一阵风过,大小飞石从天而降。每天下午的5点至晚上的7点,是这里风沙最大的时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5月14号下午一点多,新藏线219察瓦龙线丙察察段的大流沙位置,流沙挡住道路,很多车堵在流沙前无法通行。</p><p class="ql-block">我们经过大流沙时是4月18日,时间是18点左右,老天爷真的是赏脸给我们了,那个时候阳光灿烂,蓝天白云,没有起风,我们平安通过了。</p> <p class="ql-block">安全经过大流沙,再经过林芝市安检站,19点58分到达察瓦龙乡。藏语里,“察瓦龙”的意思是“炎热的峡谷”。</p><p class="ql-block">丙察察中间的察就是指这里。镇上的基础设施建设也非常好,到这边吃住都很方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察瓦龙乡新打造的G219国道6666公里打卡广场。察瓦龙网红打卡地——国道6666公里界碑!</span></p><p class="ql-block">那219国道6666路标也是老司机要来膜拜的地方,愿往后一路大顺!</p><p class="ql-block">6666是一个非常吉利的数字,与它合照,借助着神秘的东方力量,意味着此行将顺顺利利!</p><p class="ql-block">察瓦龙乡滨江公园前有块大石头,前面“丙察察”三个字告诉过往游人,<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段路叫丙察察。</span></p> <p class="ql-block">今晚入住察瓦龙乡梅里酒店,就在乡卫生院旁边,酒店有电梯,并且很干净,顶楼有晒衣棚子,很方便。</p><p class="ql-block"> 休息啦,养精蓄锐,明天还要去梅里雪山西坡感受那穿行云端的快感、甲应村原始村落的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