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西塘

灵芝

<p class="ql-block"> 梦回西塘 朱式义文/图</p><p class="ql-block">悠游江南六大水乡古镇后,盘点一下,哪个更好?我毫不犹豫地选定西塘。被称为江南第一水乡的周庄,虽名气很大,那还不是因为周庄有旅美青年画家陈逸飞那幅双桥油画和江南首富沈万三的沈厅,旅游的过度开发,浓重的现状商业气息,人满为患的景点,以使周庄古镇失去许多原汁原味的东西了。当我一头扎进西塘时,已是夕阳西下,但见红霞纷飞,流水低吟,桨橹浅唱,傍河绵延的廊棚,枭枭炊烟裹着吴侬乡音,廊棚下,小店前,飘着五颜六色的古制酒旗,一股烟雨江南的秀丽风情扑面而来。住进古色古秀小客栈,干净亮堂,清爽透气,雕花大床,现代设施一应俱全。临水而居,推窗舒目,垂柳、桨橹、扁舟、小桥、流水尽收眼底,索性在这里小住数日也做一回西塘人。</p> <p class="ql-block"> 感受原生态的水乡古镇春</p><p class="ql-block">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古建,现代的人。西塘,就是这样一个生活着的千年古镇,回味着一个流转了千年的传说。西塘,别名平川,斜塘。相传春秋时期,吴国伍子胥兴水利,通盐办,开凿伍子塘,因此,西塘又称胥塘。唐开元年间,这里已建大量村落,沿河建屋,依水而居,南宋时村落渐成规模,形成市集,元代以后依水而市的西塘建成集镇,商业繁盛,到了明清,西塘已经发展成为江南手工业的商业重镇,其规模已远远超过嘉善县所在地的魏塘。然而,西塘古镇处于水乡深处,历史上陆路交通的不便,在近代的发展中,比魏塘慢了一拍,庆幸的是那些原汁原味的古建还没有被钢筋混凝土的现代建筑所替代,仍呈现着水乡古镇的风貌,是那样的清淡与恬静。</p> <p class="ql-block">晨,古镇河水中水气氤氲,待渡的渔船屋棚上冻结一层洁白的霜花,远处的河埠,马头墙,小桥隐隐约约笼罩在淡蓝色的晨辉中,一派宁静,只有三三两两上学中学生的脚步声,才踏破古镇的寂静。是河埠头老妪洗涤的波浪,打碎了映在河面上的古建倒影。一轮朝阳在朦胧的水雾遮挡下,缓缓地从河的东方升起,没有灼人的光芒,只有水一样的寂静和灵秀。当太阳升起了很高,古镇才又开始活跃起来,驻足永宁桥边,站在钱塘人家门前的那是一伙刚下车进古镇的游客,携着长枪短炮,对这酒家,小桥一顿狂扫;廊棚下,古桥边,三三两两的外来青年学生在做写生画,美人靠上,坐着沐浴冬季阳光的老人,吴侬软语话家常,偶尔一辆摩托车驶过,才打破古镇的幽静。</p> <p class="ql-block">夕阳下的西塘,渔舟唱晚,烟雾水波犹使古镇披上了一层薄纱,待到夜幕降临,西塘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又是另一番光景。廊桥下高高挂起的红灯笼透出祥和的光亮,沿河两派的酒铺、饭馆散发诱人的香味,灯火闪耀,香味四溢。人声橹声,水声乐声,奏出一首江南小曲,华灯初上的水乡,如诗如画的古镇,处处都是风景。桥在水乡的地位,无论如何评价,都不为过,可以说没有桥算不上一个真正的水乡古镇。西塘的桥虽然没有周庄的“双桥”,乌镇的“桥里桥”同里的“三桥”那样著名,然而,西塘有九条河道在古镇交汇,也有“九龙捧珠,八面来风”之称。桥在西塘古建中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约有古桥近百座,仅在数百米长的西塘河上就有卧龙、万安、安善、安境、胥塘桥5座。卧龙桥被称为古镇的桥王,站在“九龙捧珠”之一的卧龙桥上,看着两岸青砖黛瓦马头墙与水中的映现,一实一影,相得益彰,桥楹联上写着:“修几百年崎岖之路,造千万人来往之桥。”据说,朱氏蔑匠削发为僧,化缘造桥的故事感动多少人,太平军忠王李秀成曾在此桥指挥太平军与清军打仗。西塘人也有走五福桥的习俗,据说,走过此桥,能获得长寿、富贵、康宁、德行、和善终的福气。送子来凤桥,更是喜得新婚夫妇的青睐。环秀桥在垂柳的掩映下,圆形的拱桥洞里,一排排明清古建的倒影,映在水中,桥两侧的楹联是:“往来人度水中天,上下影摇波底月”,环秀的桥名是那样贴切,万安桥、永安桥、安善桥、胥塘桥等都各具特色,西塘的桥,在这里已不是简单地做为桥梁的工具,它们已经成为西塘人美好的象征,然而西塘最别样的水乡特色是古弄和廊棚棚。</p> <p class="ql-block"> 古弄深深深几许</p><p class="ql-block">弄堂在北方称胡同、小巷,在江南称为弄堂,西塘的弄堂一律都完好的保留着,不仅是样式、格局,就连色泽也是古旧的,一条条古旧的弄堂似乎还在散发着阵阵撩拨人的明清时代的气息。这里的弄堂有三种,一为陪弄,陪者,附属也,它是深宅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过去年代,多是供“下人”进出的地方,如果有客人来,主人不愿意声张,也可从陪弄进出,既隐秘又安然,街弄则是堂到了尽头,便是繁华的大街了,而水弄是前通街,后通河的小弄,那里有河畔,石埠头,以便乘船,洗涤。弄堂是西塘的脉络,共有122条,主要16条弄堂,总长度就达2千米,而百米以上弄堂就有5条,江南水乡过去有句俗话:“邻居高打墙,亲戚远来香”。弄堂实际就是两边相邻宅基所画出的一道地界,使弄堂两边对峙着,逼视着,在下面穿行而过的弄堂变成了一道深深的峡谷,穿行其间前方的路显得那么逼窄而狭长,一眼望不到头,给人一种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感叹,抬头仰望,天成了飘忽在头上的一条长线了。在西塘的日子里,按图寻访那些古弄,苏家弄、叶家弄、计家弄、石皮弄……所有古弄多为南北走向与几条东西横穿的街道相交,为古镇编织了一套独特的交通网络,当我从西街信步走进苏家弄,古弄两侧青砖小瓦马头墙,墙面灰黑斑驳,显现暗绿色泽的长着湿漉漉的苔藓,这里可以享受内心的孤独和怡然,只有脚下的步履在青石板上声声的伴我行,渐行渐近,市井的喧嚣声渐渐地从前方飘飘渺渺而来,到了弄堂的尽头,眼前闪现出一条宽阔的马路——邮电路,满街都是酒店,发廊、店铺、灯箱,广告比比皆是,叫卖声也是声嘶力竭,和所有现代城市没什么两样。古弄那头的恬静,荡然不存,只有几分钟时间,仿佛穿越一条时空隧道,感觉像是从一个世界来到另一个世界,这种感觉真是太奇妙了,最有意思是步行在石皮弄,它是西塘有名的一线天古弄,北京前门的扁担胡同可以和它媲美,但其长度比不上这68米长的石皮弄了,它是王家尊闻堂与种福堂之间的过道,有216块,厚度仅3厘米,薄如皮的青石板铺就,故名。最宽处一米,最窄处仅0.8米,两个胖子在这里相遇,只有一个人退回才能通过,有好事者谑称它为“碰奶弄”,顾名思义,却也准确生动。</p> <p class="ql-block"> 烟雨廊棚长几何</p><p class="ql-block">西塘另一特色是廊棚,在江南六大水乡古镇中,廊棚是这里独有的,站在古镇中心的永宁桥西望,杨秀泾的北侧,所有的古建民宅前都一律建有廊棚,向西延展开来,送子来凤桥,再向西过环秀桥,拐弯经醉园,桐村雅居,迎秀桥直到汇秀桥,绵延数千米,据说美国大片《碟中谍》中的许多镜头都出自这里,。如果站在永宁桥畔的安境桥北望,沿着古镇主水道的西塘港两侧绵延数百米的廊棚,直达卧龙桥。廊棚是西塘古建中的一个代表作,所谓廊棚就是搭建在河畔街道上的棚子,是一种公共建筑,依何而建,沿河而走,它东西横贯,南北偏偏地徘徊,犹如一首歌,唱的时而高扬,时而低回,河水缓缓地在为它弹筝,而长风从廊下穿过,却又像在为它吹起悠悠的牧笛,廊棚从临河的数百家门前经过,虽为公共建筑,却是各家出资所建,然而式样却又和谐统一,这在江南而至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人们都在棚下行走,夏可遮阳挡雨,冬可挡风御寒,既方便了自己,也方便了路人,累了坐在美人靠上,观河景,吴侬软语话家常。廊棚在古镇尽显出平民本色,这里地处水乡深处,虽距上海、杭州、苏州都不太远,过去都因陆路不通,在以往那些岁月里,那里豪商巨贾,军政界要人,都不会把退隐之地选在这里,除了交通不便外,他们也找不到同类的知音,因此,也许为小镇气氛的和谐与建筑风格的统一创造了条件。试想,这里如果有了同里任兰生的“退思园”,有了周庄沈万三的“沈园”,有了南浔张静江的连片豪宅,他们的财富一定在这里或者那里显露出来,而门前的廊棚也要显出有别于平民百姓的气势来,这样古镇的整体气氛也就失去平衡,廊棚就会变得忽高忽低,忽宽忽窄的了…..当我带着这样的认知,重又漫步在西塘廊棚下时,心境是那样的怡然而又自适。只见河水在一侧缓缓地漂流着,廊棚的木质柱子立在河边的石岸上,一排排地排过去,也一排排地将它们的影子映在水中。于是河里又倒映出随波荡漾的廊棚,而水里与岸上的晃荡着蔚然浑成一体,给人一种亦真亦幻而又散淡悠闲地感觉……和谐是一种的美,西塘的廊棚与整个古建也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  此文图刋在《山西老年》杂志上,后 收入《踏遍青山人未老》专集中,2015年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