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子花开亲子学堂】崇礼区第二幼儿园“相伴成长,共育花开”中班家长教育指导建议

<p class="ql-block">  家长都知道溺爱孩子是不对的,但有些家长对爱护和溺爱的界限并不是那么清晰,有时候不知不觉就加入了溺爱孩子的行列,自己却还浑然不觉。下面列举五种溺爱方式,家长不妨来看看自己有没有犯下溺爱症。</p> 一、特殊待遇 <p class="ql-block">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事事为先,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在好吃的面前永远第一个吃,甚至一个人霸占。无论家人谁过生日,生日帽总会带在孩子头上,生日歌也是唱给孩子听,全家人的生日都成了孩子的生日,真正到了孩子的生日时,更是铺张浪费,场面非凡。</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孩子就会自感特殊,习惯于高高在上,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关心他人。所以,家长不要让孩子形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不要让孩子产生特殊优越感。</p> 二、过分注意 <p class="ql-block">  一家人时刻关照孩子,陪伴孩子。家里的事物安排也都围绕着孩子,亲戚朋友来访,也常常围着孩子嬉笑逗引,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p><p class="ql-block"> 但是,当孩子上了幼儿园,上了小学,进入了集体生活,开始踏入社会,试问,家庭之外会有谁还会像家人一样只围着他转呢?当孩子想再获得焦点而无法得到时,将会受到很大的打击,当失去焦点的那一刻,他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孩子的成长中将会留下阴影,让孩子失去自信。</p><p class="ql-block"> 所以,家长应学会适度放手,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让孩子自己完完整整地体验生活。尤其当孩子觉得被管得太多时,家长要接受而不是抱怨“不被理解”。</p> 三、祈求央告 <p class="ql-block">  孩子吃点吧!孩子喝口水吧!好好好,你说讲几个故事就讲几个故事……家长总是一副祈求的态度。然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到了孩子青春叛逆时,再想管教孩子那就真的太难了!</p><p class="ql-block"> 育儿中有一句:“不能强迫孩子做事,要学会跟孩子商量,征求孩子的意见。”这一句话经常在各类育儿知识中出现,是的,这句话没错!可以不强迫,但也不能随意放纵,可以商量,但也不能纵容无管制,可以征求意见,但是不可无原则。</p> 四、害怕哭闹 <p class="ql-block">  孩子一哭,家长就抱;孩子一哭,家长就妥协。商场里,妈妈说:“不可以再买恐龙,家里已经有很多恐龙了!”孩子哭闹滚地,“我就要我就要!”妈妈一脸无奈从货架上取下了恐龙玩偶……当孩子一次次通过“哭闹”尝到甜头后,一旦家长不妥协,孩子就会以哭闹要挟父母。这样的孩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p><p class="ql-block"> 作为家长,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不要让孩子觉得,只要是我想要的,爸妈都会立刻满足,形成一种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感觉。</p> 五、当面袒护 <p class="ql-block">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孩子没有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孩子会变得投机取巧,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p><p class="ql-block"> 家长庇护得了孩子一时,庇护不了孩子一世。为了孩子的将来,家长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意识,如果实在无法做到完美的教育统一,至少做到,当一个家长教育孩子时,不管教育的是否正确,请其他家长不要做任何参与,事后家长之间再单独沟通交流。</p>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爱子是人的天性,但作为父母,要有理智,有目的的表达对孩子的爱,而不能只是沉溺于本能的爱,要选择适当的方式表达爱。父母要不断反思自己,对孩子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有一个好品德。</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严是爱,宽是害,孩子就像一颗小树苗,父母和老师就是园丁,树苗在长成大树之前,要经过许多次的修剪,不修剪或者修剪的不及时就长不好,不能成才,小幼苗只有进行不断的修剪,培育,让他们在风雨中锻炼自己,明天才能长成参天大树。</p> <p class="ql-block">撰稿:孙晓芳</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p><p class="ql-block">审核:尹印</p>

孩子

家长

溺爱

哭闹

修剪

教育

生日

父母

不能

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