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琢如磨 赛课场大比武 共教共研 新课改齐提升一一江南小学第三届教学大比武(小学组)

君子

<p class="ql-block">为深化课堂改革,构建高效课堂,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江南小学第三届教学大比武(初赛)如期开展,在经历了赛课选题、人员确定、时间安排及课堂教学等一系列紧张而有序的活动后圆满结束。</p> 一、活动概况 <p class="ql-block">本次大比武活动(小学组)分设了小学语文、数学两门学科, 以小学低、中、高三个学段分组,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开展赛课,旨在以新课程方案为引领,探索和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彰显我校“四有四环节”诗意课堂特色,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强化学科实践,聚集学生核心素养。</p> 二、赛课回顾 小学语文低段组 <p class="ql-block">教材解析:《画杨桃》是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第一课,本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在于通过朗读指导,读好对话语气,以读促悟,体会人物内心,从而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明白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得到不同的印象,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要从不同角度看待,不要妄下结论的深刻道理。</p><p class="ql-block">两位老师对课时目标的达成深思熟虑,在对一个个教学任务的实施中引导学生增强语文积累和梳理的意识,注重了学生兴趣、语感和习惯的培养。</p> <p class="ql-block">刘姚老师以猜谜语引入课题,指导学生找出“我看到的杨桃”和画杨桃的段落,引导学生读出反问和感叹的语气,对比阅读同学初看我图片和坐在“我”座位上后看到杨桃后与老师的两次对话,感受同学们前后态度的变化,进而明白课文的道理。在教学中,老师语言亲切,一个个任务设计直指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高伟舰老师将杨桃“请”到课堂,让同学现场从不同角度观察杨桃的形状并画在纸上,拉近了学生与课文内容的距离。语用训练想象同学们坐在“我”座位上看到了什么结果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p> 小学中段语文组 <p class="ql-block">教材解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一明一暗两条线索,使景点的方位和作者观察的移动有机结合,朴实准确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描写,有详有略的叙述,突出了双龙洞的特点。通过教学,感受双龙洞自然景观之美,体会作者按游览顺序,将见闻和感受结合,具体形象地写出景点特点的表达方式。</p> <p class="ql-block">谢国龙老师以四个板块设计学习任务组织教学:一、引入新课 激发兴趣 二、欣赏奇景,感受神奇 三、 四、总结写法 延伸学习。课堂上三单训练较好地补充了完善了对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p><p class="ql-block">曾婷老师充分抓住文字的阅读,提取关键词,感悟景物的特点,交流体会作者的对双龙洞的喜爱之情。</p><p class="ql-block">李君老师通过复习导入,回顾写作顺序,抓住关键词句批注感悟,体会景物特点,特别在对孔隙段落教学时,多方研读,创设情境,感受孔隙的狭小和作者的感受,加强学生读书语气的指导,让人身临其境。</p> 小学语文高段组 <p class="ql-block">教材解析:《威尼斯的小艇》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中的理文。这篇课文以小艇为载体,为我们展示了成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p><p class="ql-block">课文从作者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防见所感入手,首先交待了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实通工具。接着介绍了小艇独特的独特的构造特点。然后讲了船夫的高超的驾驶技术。最后详细介绍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抓住景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是本文表达的主要特点。</p><p class="ql-block">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领略水城的风情,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p> <p class="ql-block">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p><p class="ql-block">孙丽君老师在执教本课时通过多方式赏读课文,引导学生想象动静态画面,感受动静态描写的效果,任务单设计步步深入,体会水城的特点,让学生充分感受文字传递出的和谐美和人文美,激发起学生对威尼斯的向往之情。</p><p class="ql-block">吕彦老师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在对文本的解读中感受作家动静态描写的效果,想象画面,设计任务,通过阅读链接体会不同作家笔下的威尼斯动静态描写之美,从而完成课时目标。</p> 小学数学低段组 <p class="ql-block">教材分析:《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下册第五单元例4有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练习题。通过学习学生明确认识两步应用题 的结构,学会列式解答应用题,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掌握画图、分析、综合等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p> <p class="ql-block">赵旭老师教学中先出示情境图,通过复习运算顺序,引入新课,目标呈现明确简洁,学生一目了然。注重学生在反复读题中分析题意和准确的数学语言的表达;重一题多解方法引导,在细微的变化中感受不同算式的算理。</p><p class="ql-block">王晓欢老师课堂教学环节完整,由扶到放,充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引导分析解答到独立解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解决问题时给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既提高了学生数学表达能力,又发展了学生数学思维。</p><p class="ql-block">王琴老师目标出示适时,准确明了;由数学条件入手步步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明确每一步计算的原由;注重的整体认知,不放弃教学中学生出现的每一个教学时机,悉心指导;作业训练体现梯度,较好地完成课时目标。</p> 小学数学中段组 <p class="ql-block">教材分析:教材选择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重视已有的知识经验,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突破小数计算中的难点,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p> <p class="ql-block">罗凌老师在教学中加强了对计算中“小数点对齐”的算理的引导和理解,成功地突破教学难点,加大练习巩固计算方法;合作学习方法有体现,效果较明显。</p><p class="ql-block">秦杨老师采用整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导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放手学生独立思考 ,自主解决,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大胆发言,大胆尝试,从而明确小数点为什么对齐,怎么对齐,较好地突破了难点,让学生收获到成功的喜悦。</p> 小学数学高段组 <p class="ql-block">教材分析:《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六小节的内容,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进一步沟通分数和小数的联系,深入理解分数、小数的意义。教学中,老师应关注学生算理的推导和掌握,关注互化过程和结果,促进有意识记。</p> <p class="ql-block">黄婉秋老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三单”,预学检查,发现问题,发挥学生自主,在疑惑中探讨方法并尝试总结,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多方法互化选择更灵活,成功地完成课时目标。</p><p class="ql-block">孙菊老师由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教学,对不同分数化成小数归类指导,突破了教学重点;强调结果呈现的精准性,注重学生习惯养成,发现问题、自主探究、方法总结和运用一气呵成。</p><p class="ql-block">杨霞老师教学中讲练结合,注重学生对思维过程的完整表达,引导学生多方法寻求互化的方法,寻求最合理的一种,体现了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整节课,老师语言干净利落,学生训练紧凑高效。</p><p class="ql-block">周旭华老师教学流程清晰,教学环节的设计突出了重点,注重算理的推导和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知识的有效迁移,促进了学生对新知的建构,学生参与度较高。</p> 赛课反思 <p class="ql-block">语文、数学共进行了16节赛课,所有老师借班上课,课前能精心准备,分别展示了自己在实践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对教材、学生、课堂的理解和探索。课时教学目标展现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学目标的育人导向,全面关注互联网时代教学的新颖和开放性,探索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充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注重合作学习的互动释疑,较好地体现了我校以“四有四环节”诗意课堂为内涵的自导式课堂教学模式特色,但也呈现了较多不足。</p><p class="ql-block">(1)在新课程标准引领下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素养发展为目的,以学生认知为基础,以学习实践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以学习情境为驱动的高效课堂。16节课堂中,部分老师在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中体现不到位,内容呈现枯燥,缺乏趣味,不能较好地让学生串联学科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践的关系,“生活中的语文”、“语文中的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中的生活”不能得到彰显。</p><p class="ql-block">(2)部分老师对教材缺乏深入思考,对单元目标把握不够,过难或过易地确定课时目标,偏离了相应年段的训练要素。</p><p class="ql-block">(3)大部分赛课中老师以“三单”训练体现“四有四环节”教学模式,加强了学生自主思考与训练反馈,作业设计中充分展示了与教学内容的紧密联系,但训练的针对性和梯度有待进一步思考。</p><p class="ql-block">(4)老师们课堂上注重合作探究方式呈现,但多见形式,完整的有成效的小组合作的讨论分析、成果展示体现不充分。</p><p class="ql-block">(5)老师们现代教学技术掌握到位,希活的应用娴熟,但部分老师对PPT制作的精细和精准、板书的设计还有待花番功夫,书写还得讲究适时美观简洁。</p><p class="ql-block">(6)部分教师关注学生课堂表现加以评价,但评价方式的多样和有效体现不够。</p><p class="ql-block">(7)部分老师仍不放手学生,一讲到底,一问到底,生怕学生的答案偏离自己的教学预设,导致课堂教学仍以老师为主,未充分体现学生自主。</p> <p class="ql-block">第三届教学大比武(初赛)先后一共进行了近三周,学校老师在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或调课或安排学生自习,基本做到了如有赛课则到现场听课评课,感谢老师们对学校大比武活动的重视和支持,感谢各位评委对每节赛课的公平量分,感谢两位教研组长对每次活动的安排、组织和资料收集。</p> <p class="ql-block">“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一次经历就是一次成长,参与,方能成长,只有躬身于实践,才能更好地前行。纵使教研之路道阻且长,希望老师们以每届教学比武活动为练武场,步履不辍,不断奋进,努力创建高效课堂,不断提升教学业务能力。</p>

学生

教学

老师

课堂

数学

语文

小学

教材

学习

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