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红万村阿细祭火节掠影

金虫草

<p class="ql-block">  在云南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弥勒市西一镇红万村,每年农历二月初三,彝族阿细人都要举行隆重而精彩的回归自然、如癫似狂视火为万物之灵的祭火庆典活动一一阿细祭火节。</p><p class="ql-block"> 阿细祭火是弥勒彝族阿细人独特的原始民族文化。相传有一年冬天,天寒地冻,一个叫“木邓”的年轻人在农历二月初三这天发明了钻木取火,他把取火的技术传授给乡亲们,并教大家保护火种。至此,彝族阿细人结束了茹毛饮血的莽荒时代,五色土地上的庄稼才得以煮熟。火,给人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阿细的先祖们为了表达对火神的崇拜与敬意,每年农历二月初三这天都会举行祭火仪式和庆典活动,流传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2023年农历二月初三这天,我们要到红万村去参加这场盛会。 为尽量避免路上堵车,天还没亮我们就从弥勒城出发了。山路踠蜒环绕,中间还有一段在修路,小堵了一会,还好天刚放亮時我们到达红万村,村口已是车多人拥了。</p><p class="ql-block"> 青山环绕的小山村,红土地上散发着泥士的清香,沁人心脾;村口扎了彩虹门,挂上大红横幅,欢迎宾客们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村子依山而立,错落分布,村里道路虽不宽,但整洁干净;一大早村民们已忙碌开了,道旁支起了一口口大锅,牛、羊、驴肉顿的、焖的,水果小吃、手工艺品等,品种真不少,让人目不暇接。 </p> <p class="ql-block">  地处红土高原的红万村,应是对红土地有一种特别情愫吧!或因这份情愫或巧合或必然,连村子名称也离不开红字;取自这片红土地黏土建成的房子与大地浑然一体,显得格外温馨恬静,成为这片土地上一抹独特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蓝天白云映衬下的红房子,是何等的好看!</p> <p class="ql-block">  走在村道上,遇阿细哥手持三弦琴,我们高兴的上前讨教,索性玩起来舞起来。</p> <p class="ql-block">  村道边墙上有很多壁画,那是阿细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讲述了阿细人历史变迁内容、过程,通过壁画来强化民众的族群记忆与历史认同,也是弘扬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p> <p class="ql-block">  为这场庆典的圆满,今天这里集结了众多警力,民警们早早上岗执勤,为保秩序和安全。</p> <p class="ql-block">  这墙边堆放着这么多松毛是用来做什么的?我们都纳闷,你知道吗?一打听才知道那是用来铺在地面上作为中午午宴的饭桌使用的,这就是松毛宴由来。</p> <p class="ql-block">  来,我们也搭把手,把松毛铺上。</p> <p class="ql-block">  村民们有序分捡着用歺的歺具,安排着歺卓。</p> <p class="ql-block">  時间还早,松毛午宴还没开始,走吧!我们到寨子里去走走瞧瞧。</p> <p class="ql-block">  清清爽爽的寨子,微风正好,村民们都到庆典场所忙乎去了,没什么闲人,我们漫步走来:石块垒墙,土木架梁,映入眼帘看到的是这样一间间的山寨小屋,看着眼前的土房栅栏,内心着实不太平静,有为这里民众生活相对清贫而怅然,更为阿细人淳朴勤劳乐观而敬重!抬头看看天空,阳光已穿破云雾,洒落在屋檐枝条上,透着柔光,煞是好看,相信,一切都将会更好。</p> <p class="ql-block">  临近中午,阿细姑娘们穿戴着节日盛装来到了午晏场所,音乐响起,姑娘们翩翩起舞,热烈欢快的气氛把游客们也卷入其中,情不自禁我们也跟着唱起来舞起来,整个广场热闹非凡,大家载歌载舞,沉浸在一片喜悦的欢庆之中。</p> <p class="ql-block">  午晏开始了,阿细汉子们端着盛满菜肴的托盘,忙碌的穿梭在晏会当中,阿细姑娘们端上盛满白酒的碗,向来宾们客人们敬酒献歌,表达对客人们的欢迎,宴会上人声鼎沸,欢歌笑语洒满天际。 </p> <p class="ql-block">  宾客们盘坐成一圈圈,享受着村民精心准备的松毛午宴,品尝着原生态的阿细美食。</p> <p class="ql-block">  午晏后,钻木取火、迎新火种、拜火神,这些仪式即将在这里举行。</p> <p class="ql-block">  庆典组织工作周密,公安、消防各施其职,现场游人虽多但秩序井然。</p> <p class="ql-block">  忙于拍照的女干警也成为一幅靓丽的风景画。</p> <p class="ql-block">  祭火活动开始前,村里参加活动男女老少都会用代表五色土的颜色涂抹在身体的各个部位,纹身纹面,绘上各种象征日月星晨和与火有关的奇异图案, 腰部用棕叶棕片麻布等编织的裙服围着下身,头上用不同的野草、庄稼、野果装饰一番,也有的模仿原始人类用树皮,树叶遮体,将阿细人原始的风貌还原展现。</p> <p class="ql-block">  下午时分,在万众瞩目下,祭祀仪式开始了。精心装扮过的阿细汉子抬着象征火神的先祖“木邓”来到祭祀祭火现场。</p> <p class="ql-block">  村里的毕摩主持取火祭祀仪式。</p> <p class="ql-block">  钻木取火,阿细人效仿先祖木邓那样用木材干做柞,在事先凿好的干栗树洞内不断的捻钻,直至烟气冒起,火星迸出,新的火种诞生。取得火种后, 毕摩给每家每户送去新一年的火种,象征着把幸福吉祥送向家家户户。</p> <p class="ql-block">  祭火广场上,游客随着祭火队伍一起舞着唱着,欢声笑语在回荡在山寨中。</p> <p class="ql-block">  摄影人也疯狂, 蹲的站的爬的卧的各种姿态都有,只为记录下每一个精彩的镜头。</p> <p class="ql-block">  祭火仪式结束后,十里八乡的村民和游客们涌向寨子后面的大广场,在那将举行盛大的祭火庆典和歌舞活动。</p> <p class="ql-block">  随着粗旷奔放的大三弦声响起,集歌、舞、乐为一体的庆典活动开始了,阿细们载歌载舞,节奏热烈欢快,动作豪放粗旷,舞姿矫健飘逸,韵律强劲,气势恢宏,极具感召力。</p> <p class="ql-block">  在现场,模仿原始人类模样的阿细人热情奔放,用粗旷的跳动和呐喊,挥洒心灵的欲望,释放原始的激情。</p> <p class="ql-block">  好一场原始古朴热情奔放的庆典,好一场“东方的狂欢节”!</p> <p class="ql-block">  红万村之行,着实让我有些眷恋,一个在此前从未曾听说过边陲小城小山村,却在我这次不经意的旅途中留下较厚重的印记。</p><p class="ql-block"> 自然淳朴!这里没有粉饰没有做作。我想,在阿细人眼里,幸福就是能享受先人传授给他们的勤劳耕作的方法与和睦相处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朋友,您如若有兴趣、喜欢,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三,不妨约上亲朋好友到弥勒红万村,共同欢度激情似火的阿细祭火节,共同感受“东方的狂欢节”之趣,共同品味阿细人的淳朴勤劳和快乐,共同吸沇这片红土地上草木花卉和泥土的清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