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极岛上画中游

李秋保

<p class="ql-block">  癸卯暮春,五一将至,我们不甘寂寞的心早已躁动起来,期待着一次诗意的远游,走进浙东那片蓝色的大海,去看看那风光如画的东极岛。</p><p class="ql-block"> 车在路上,人在旅途。我们的旅游车驰出杭州,沿杭甬高速行进。车过绍兴服务区,导游便拿起话筒,以“知识抢答”的方式与游客展开了交流:</p><p class="ql-block"> “请问,谁能知道我们去的地方为什么叫东极岛呢?”话音一落,坐在最前排的小朋友接过话筒,说:“因为它在中国的最东边,所以叫东极岛!”小朋友的语气十分肯定,说完用自信的目光看着导游。</p><p class="ql-block"> “对!又不完全对!东极岛不是在中国的最东边,而是在我国东海舟山群岛的最东极,所以叫东极岛。”接着,导游一脸神秘地问:“2000年,新世纪的第一缕阳光照在东极岛上,谁知道是什么时间吗?”</p> <p class="ql-block">  这时,车内的游客有些不淡定了。有人说:“那里地处东海前沿,太阳升起的很早,大概是四点半吧?”也有的说:“不对,应该是五点半。”也有人说是六点半的。小朋友们互相争论着,大人们谁也不吭声,唯恐答不上来丢面子。</p><p class="ql-block"> 导游见大家有些为难,便提醒说:“新世纪第一缕阳光出现的时候可是冬天噢,大家想想看应该是几点几分呢?”见无人应答,聪明的导游便自下台阶,自问自答地说:“不是四点多,也不是五点半,准确的时间是6点42分。”</p><p class="ql-block"> “那么,大家说说,东极岛有几个岛呢?” 大伙面面相窥,车内一片哑然。导游见我们对东极岛知之甚少,便不再提问,慢慢和大家聊起东极岛来:“东极岛地处我国大陆的东端,因属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的东极镇管辖而得名,现有大小28个岛屿和108个岩礁,其中只有少数几个岛上有人居住。我们今天去的庙子湖岛、青浜岛和东福山岛,集“阳光、海浪、沙滩、岛礁、民居”于一体,以其独特的海岛风光而闻名遐迩,是我国东海深处一处难得的休闲观光之地。”</p><p class="ql-block"> 中午时分,车到沈家门。我们在景区匆匆吃过午饭,便走进客运中心的候船大厅,在那里稍事休息后,便陆续登船出海,开始了我们的东极岛之旅。</p> <p class="ql-block"> 沧海落日圆</p><p class="ql-block"> 东极岛距沈家门渔港码头45公里。我们乘座的游轮在茫茫的大海上,乘风破浪,劈波斩浪,以最快的速度向大海深处的东极岛驶去。</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现代化的大型游轮,分上下三层,载客量很大,难怪熙熙攘攘的候船大厅里挤满了游客,不一会儿功夫就全部登船离岸了。面对如此巨大的游轮,出于本能的好奇心,我曾暗暗估算过船上的人数。中层载人最多,有258个座位;上层光线好,自然乘客也多,大概有200来人;下层船舱虽然有些闷,但也是满满当当。粗略估算,登船的游客少说也在600人以上。想必,如此大吨位重量级的游轮在海上行驶,应该是相当平稳的。可事实远非如此。沧海茫茫,风高浪急,行驶中的游轮依然显得十分颠簸。尽管我们上船前已喝过药,可不大一会儿功夫,我便开始有些难受,感觉要晕船了。为了控制自己,我一会儿跑到上层看看,一会儿钻到下层坐坐,不停地变换着位置,调整着自己的心态,尽可能地使自己在到达终点码头之前,不至于因晕船而倒下……</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海上航行,我们终于顺利到达了东极岛,在庙子湖码头登岛上岸了。放眼看去,好一派海岛风光:天蓝海阔,碧空流云;惊涛拍岸,舟船横渡;民居连片,依岛而建;临街店铺,游人如织;环海公路,车来人往。眼前的庙子湖岛,远看似挂在海边的一幅画,走进是建在岛上的一座城。由于这里是东极镇政府所在地,又是东极列岛的主岛,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行政机构健全,旅游设施完善,而因此成为人们东极岛旅游的第一站。</p><p class="ql-block"> 时已下午,夕阳西坠,桔黄色的阳光洒在海面上,给人以波光粼粼的美感。我们乘座景区观光车在岛上穿行,不一会儿便把我们送到住宿的旅店。这是一座新建的四层小楼,坡陡巷窄,曲径通幽,居高临海,环境优美,为旅侠客旅行社的长期合作伙伴。匆匆入住后,我们结伴来到海边的文化广场,眺望海滩美景,在镌刻有“东极”大字的石碑前合影留念。随后,导游便带大家看海上落日去了。</p> <p class="ql-block">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我曾有过在太行山拍摄日出的经历,也曾有过在千岛湖抓拍日落的潇洒,无论日出还是日落,每一次拍摄都给我以震撼,让我亲临佳境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诗意之美。今天,我能来到祖国的东海之滨,站在东极岛上看日落,无疑是件令人振奋的大好事。机会难得,心潮难平。激动之余,我便随口吟出了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名句,畅想起了东海落日的壮丽之美。</p><p class="ql-block">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此时,我站在高高的西岭之上,俯瞰山下的大海,回望海边的村庄,收入眼底的是别样的美景:由于庙子湖岛的核心部位,中间高,两边低,三面环山,面向大海,成半包围状。举目四望,其形其状,酷似一个偌大的“金簸箕”,聚四方之财,纳天地之福,育万千子民,实乃一方难得的风水宝地;环视周遭,海岛巍巍,犹如一尊巍巍然于天地间的巨型佛像,端坐于碧波荡漾的海岸之上,其东西两翼宛如两条长长的臂膀,把蔚蓝色的海水紧紧揽入怀中,保佑着海岛居民的安全。多么奇妙的景致,多么壮美的大海啊!怎不叫人流连非常而久久忘返呢?</p><p class="ql-block"> 海浪汹涌,海风猛烈,岛上的温度骤然下降。由于站得时间久了,老伴难以支撑多病的身体,便独自回宾馆休息去了。我只身一人站在观景台上,面对扑面吹来的海风,面对波起浪涌的大海,凭栏远眺,凝视远方,密切注视着天空的变化,静候着沧海落日的降临。头顶的云层变幻莫测,远方的海岛若隐若现,夕阳精灵般地在云层和海岛之间盘桓。忽而从云层中钻出,露出她诡秘的笑靥;忽而又藏身云团深处,让人觉得诡谲多变。看着,想着,我便突发臆想:仿佛远方那座横陈于大海中的岛礁,就是刻意为落日搭建的舞台,而那天空中游动的云层,好似舞台上的一道道大幕,任她钻来钻去,由她窜上窜下,展不尽的柔姿百态,道不尽的风情万种,为游人留下的是无尽的遐思,丰富的想象。</p> <p class="ql-block">  等待是心灵的期盼,欣赏是生命的礼赞。就在我犹豫徘徊准备无功而返时,一束落日的灵光悄悄刺破了天边的云层,如从天庭投射下的万把利剑直逼海面。紧接着,落日也渐渐露出了她的真容,红彤彤的脸庞也脱变成了淡淡的乳黄色,曾经耀眼的光芒也不那么炽热烤人了。只有那天边的片片流云,时浓时淡,亦舒亦卷,多情地守护在落日的身旁,唯恐稍不留神怕她掉进海里在似的。落日有情,山河可鉴。此时此刻,沧海中的落日正以其顽强的生命力,燃烧着自己,照亮了他人,把天边的流云点染的绚丽多彩,在云蒸霞蔚的海面上铺洒出一片桔红色的光,向游人展示着一种旷世的天然之美。随即,落日一个精彩的亮相,如同天宫仙女一般含笑出镜,露出了她那娇美的容颜,脸是那样的圆润可人,笑是那般的妩媚动人。之后,又是一个华丽的转身,在一群霞姑娘的簇拥下,一边含情脉脉地与岛上的游人挥手告别,一边慢慢地消失在远方的云霞里,在渐行渐暗的天际间归隐而去,不留一点遗憾在人间……</p><p class="ql-block"> 沧海落日圆,极地风光好。在海风吹拂的海岛上,我们用自己耐心的等待,终于迎来了沧海落日的高光时刻,分享到了一场难得的精神盛宴。</p><p class="ql-block"> 那一夜,我头枕大海的波涛,走进了甜蜜的梦想,睡得很香、很美……</p> <p class="ql-block"> 蹈海踏浪行</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又是一次跨海远游,我们将在导游的安排下,乘船去看素有“海上布达拉宫”之称的东福山岛。</p><p class="ql-block"> 一大早,我便登上高高的西岭山,站在观景台上看海。海风习习,水雾漫漫,烟波浩渺的大海上涛声依旧,汹涌的海浪簇拥着成片的水草,以巨大的冲击力撞向岸边的礁石,演绎着“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美奇观。不远处,有隆隆的机鸣声传来,随声向前望去,一艘渔船从远方驶来,在海面上留下一道长长的“S”型白色水浪后,又渐渐消失在烟雾朦胧的海面上……</p><p class="ql-block"> 这时,天突然下起雨来,山色空濛,雨雾弥漫,我不得不收回飞扬的思绪,疾步向山下的旅馆走去。而后,独自一人静静坐在客厅的摇椅上,凝视着窗外,看雨随风飞舞的姿态,听雨拍打地面的声音,心中充满了惬意的快感。</p><p class="ql-block"> 突然,导游小于急匆匆地从楼上跑下来,说是要去买开往东福山岛的船票。见天正下着大雨,坐在柜台后的小林老板说:“那,我用摩托车带你去吧!”</p><p class="ql-block"> 不一会儿,小林老板带着导游回来了,看得出他们一脸深沉,神情也有些沮丧。经问方知,原来小林老板把八点开船的时间说成了八点半,比预告的出行时间提前了整整半个小时。</p><p class="ql-block"> 怎么办?老板着急,导游着急,大伙更着急。早已准备好乘船出行的游客们,显得有些焦躁不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p><p class="ql-block"> 情急之下,小林老板争分夺秒,先是自己骑着摩托带着两名游客过去了。而后,又让他的妹妹开来一辆三轮车,拉上剩余的十几个人,向渡口飞驰而去。时间很紧,车开得很猛,大伙的心也快要飞起来了,不住地在喊:“快点,快点,游轮还没开呢!”</p> <p class="ql-block">  然而,当我们飞也似地赶到渡口时,一切为时已晚,那艘白色的游轮已经缓缓启动,慢慢离开了码头,驶向了那片蔚蓝色的大海……</p><p class="ql-block"> 谁也不会想到,一个意想不到的变故,竟然造成了如此被动的局面。这是店主的原因,还是导游的责任?为了不影响我们的正常出游,为了能让我们在福山岛有足够的游玩时间,导游着急地跑来跑去,一切都在紧急的磋商之中。</p><p class="ql-block"> 最终的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轮渡中心愿为我们办理全额退票手续。同时,再因服务不到位补偿我们600元,而后由旅馆的小林老板出面与快艇公司协商,以1200元的价位,租赁一艘民营快艇,把我们直接送到东福山岛。</p><p class="ql-block"> 这纯粹是一次意外,收获的却是一场惊喜。在许多游客看来,这似乎有点歪打正着的感觉。因为,我们当中的不少人早已了解过坐快艇到福山岛的费用,单程每人300块钱,现在我们只要共同支付600块钱,就可以坐着快艇去东福山岛了。虽然每个人比坐游轮多花了十几块钱,但能以如此小的代价,去享受一次别样的人生体验,岂不快哉美哉,又何乐而不为呢?</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们背起行囊,转移战场,向岸边的快艇公司走去。</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们整理行装,登艇出海,向目的地东福山岛驶去。</p> <p class="ql-block">  准确地讲,这是一艘现代化的气垫快艇,我们一行13人正好坐得满满当当。小孩子坐前排,年轻人在后边,胆小的夹在中间。因我和老伴年龄最大,被安排在驾驶舱就坐。驾驶员是一位年轻的小帅哥,不仅人长得精悍,干事也很利落,据说已有十几年的驾龄,是一位出道很早的海上快艇驾驶员。一切妥当后,我们乘座的快艇利箭一般地向大海冲去,海面上留下一串串飞溅的浪花。</p><p class="ql-block"> 海风向着快艇扑来,快艇向着海浪冲去。无边无际的大海上,飞驶的快艇舞动着高高扬起的船头,追风逐浪,一路高歌;雪白的浪花拖着长长尾巴,弯来拐去,犹如一条游弋在大海上的巨龙,给人们带来难得的刺激和快感。</p><p class="ql-block"> 无风三尺浪,有风浪三丈。这时,海面上飞驶的快艇,如同在大海上跳舞,忽而被推上浪尖,忽而又甩下低谷,每前进一步都充满着不测与变数。特别是,遇到大点儿的风浪时,快艇蹦起来跌下去,就像在浪尖上蹦迪一般,蹦蹦跳跳地向前冲。或者说,它更像是一辆奔驰在坑坑洼洼的乡间土路上的汽车,颠来簸去,跌跌撞撞,不时发出“嘭、嘭”的声响。每每此时,孩子们就会发出一声声尖利的惊叫,大人们的心也一个个绷得紧紧的。</p> <p class="ql-block">  此时,坐在驾驶室内的我,望着眼前茫茫的大海,一幅若有所思的样子,打心眼里感到海上生活的不易。如此辽阔的海面,如此汹涌的海浪,风高浪急,变幻无常,若没有现代化的海上交通,仅凭一艘小小的渔船何以横渡?台风袭来时人们又将怎样生活?他们吃的米面怎么运过来?他们下海归来的渔产又如何运出去?想想看,一来二去,成年累月,他们的哪一次出海不是生命的穿越,他们的哪一次远行不是命运的抗争?是的!诚如小林老板对我所言:老人们一辈子住在岛上,世世代代以打鱼为生。海是他们的天,海是他们的家;生命离不开海,生活离不开海;海是他们人生的全部,他们把全部交给了海。靠海、吃海,爱海、怕海,也恨海。特别是旧社会,海盗多多,海难频发,父辈们的每一次出行都是用命在“闯”啊!闯过去了,就活着回来;闯不过去,就葬身大海。可以说,大海就是海岛人的命运和归宿!</p><p class="ql-block"> 突然,快艇行进的速度渐渐慢了下来。这时,快艇小哥指着不远处隐约可见的几座小岛介绍说,由于岛上的生存条件差,这些岛长期无人居住。即使有人家的小岛,近年来也是人去岛空,变成了一座座荒无人烟的孤岛。接着,他又指着远方飘动着的那片白云,对我们说:“你们看到天边那一团白云了吗?白云深处有人家。那下边就是你们要去的东福山岛。据传,很久以前,岛上没有淡水,人们生活非常困难。解放军上岛后,在山顶上打出了一口神泉井,水量充足,甘醇可口,不仅满足了军民的生活所需,还极大地改变了岛上气候。一年四季,无论什么时候,井内瑞气升腾,化作一片祥云,在天空中徐徐飘动。时间久了,那团白云就成了福山岛的标志。我们只要看到它,就知道福山岛快要到了。”</p><p class="ql-block"> 快艇小哥的话,充溢着神奇也充满着自豪。孩子们听了,便兴奋地寻找起那片白云来,把欢乐的笑声洒向了大海,任飞扬的思绪在蓝天下延伸。此刻,我们欣然看到,一座海岛缓缓向我们走来,一座白色的航标塔屹立在海天之间……</p> <p class="ql-block">  东福山岛到了!登岛离岸后,我目送远去的快艇,别有感慨在心头:在水天一色的大海上,一艘小小的白色游艇,载着我们十几名游人,在大海上舞蹈,在浪尖上穿行,那该是怎样的一种潇洒?又将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呢?所以,我把这次福山岛之行称之为“蹈海踏浪,东极闯海”,怕是再恰当不过了吧!</p><p class="ql-block"> 海岛日月长</p><p class="ql-block"> 于东极岛而言,东福山岛绝对是一个经典的存在。史传,秦代著名方士徐福东渡日本时曾在这里落脚,至今仍有不少徐氏后人在岛上生活居住;同时,由于这里位于东海前沿,常年有部队驻守,著名的军歌《战士第二故乡》就诞生在这座岛上。一段千年史话,一首经典老歌,见证了东福山岛的历史变迁,丰富了东福山岛的文化内涵,成为东极列岛中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p><p class="ql-block"> “云雾满山飘,海水绕海礁。”脚踏着乐曲的节拍,追逐着歌词的意韵,我行走在东福山岛的环山道上,沐浴着阵阵吹来的海风,欣赏着沿岸的自然风光,感受大海之神奇,品味海岛之秀美,情亦悠然,心亦陶然,一种久违的惬意在胸中流淌,激动的心绪久久难以平静。</p><p class="ql-block">说实话,与庙子湖岛相比,东福山岛真的太小了,面积仅有2.9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也不足50来人,生存条件也相对艰苦。如同歌中所言“人都说咱岛儿小,远离大陆在前哨,风大浪又高。”然而,天还是那片天,岛还是那座岛,由于时代变了,观念变了,追求也变了。开发后的福山岛,环境变好了,景点变多了,风光变美了,成为游人心中的天堂,被誉之“风的故乡、雨的温床、雾的王国、浪的摇篮”。</p> <p class="ql-block">  历史是一部浩瀚的长卷,海岛是一座历史的舞台。历经千年的风风雨雨,东福山岛风光依然,永远屹立在浩瀚的东海之滨。此时,我站着海边一片巨大的礁盘上,审视着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福山岛,寻觅着当年徐福东渡留下的痕迹,心中一片茫然。海上云雾缭绕,我什么也没有看到;大海涛声依旧,我什么也没有听到。只有那“陡峭的悬崖,汹涌的海浪,高高的山峰,宽阔的海洋”,不住地在我眼前闪现,无不给人雄浑壮观之感,让人感念历史之古老,赞叹岁月之悠长。而那一座座别具特色的海岛民居,镶嵌在陡峭岛礁的山崖上,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浑然一体,如诗如画,揭示着时代的变迁,昭示着岁月的静好。而这一切的一切,作为秦代著名方士的徐福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更不会知道的。倘若如此,历史将会重写,徐福和他的信众们也就不会漂洋过海,东渡日本,最终客死他乡,成为异域之鬼了。</p><p class="ql-block"> 徐福走了,他们的后人还在,依然生活在东福山岛上;战士走了,他们的歌声还在,依旧回荡在第二故乡。此刻,我沿着海边的蜿蜒小径,向海岛的深处走去,去寻找当年守岛战士的身影。这是一位老军人对海防战士的怀念,也是一位北疆老兵对东海前哨的仰望。老实讲,在长达十八年的军旅生涯中,我曾不止一次地唱过《战士第二故乡》这首歌,也曾不止一次地萌生过对海岛生活的向往。然而,所有的一切都是茫然。如今,天赐良机,让我能够站在这首军歌诞生的地方,怀念我们的海防战士,回望战士的第二故乡,寻觅歌中描述的美景,体味歌词的思想涵义,这就不能不勾起我对东海前哨守岛战友们的怀念之情有,以及对他们战斗生活的追述和战斗遣迹的寻找……</p> <p class="ql-block">  “人都说咱岛儿荒,从来不长一棵树,全是那石头和茅草。”走着,走着,一块写有“军界”标志的界桩出现在眼前。也就是说,从此地开始,再往里走就是守岛部队的地界儿,属于军事禁区了。是出于一个军人的职业思考,也是缘于部队生活经验的积累,我立马意识到,这里就是我们海防战士的最前哨,这里就是我们海防阵地的第一线。地势险要,居高临下,俯瞰大海,视野宽阔,是一块十分难得的战略要地。果不其然,就在离我不远的一处石岸旁,一个已经用石头封好的炮洞引起了我的注意。洞口不大,钢筋架构,坚固隐蔽,这让我这位炮兵出身的老战士一看便知,此地就是一处专为用来打击海上目标的炮兵阵地。一处、两处、三处,在并不太长的防御阵地上 火炮一溜布防,火力高度集中。试想当年,在这样一个从来不长一棵树,全是石头和茅草的荒岛上,在生存条件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我们海防战士的生活该是多么的艰苦卓绝!但是,战士们无怨无悔,以歌明志,用歌发声:“自从那天上了岛,我们就把你爱心上。啊,祖国啊,祖国,这儿正是我最愿意守卫的地方”,“搬走那石头,修起那营房 ,栽上那榆树,放牧那牛羊”,海防战士们驻岛、守岛、爱岛,硬是用自己的铁血忠诚,靠着坚强的意志和超然的毅力,把一座荒凉的海岛建设成了“战士的第二故乡”。</p><p class="ql-block"> 山路弯弯,草木深深。沿着曲折的海岸线,走在坎坷的山路上,我们向大树湾走去,去寻找海防战士战斗的地方,去看看战士心中的“第二故乡”。</p><p class="ql-block"> 大树湾并没有树,只有满山的石头。石头之多,数不胜数;石头之大,难以想象。所幸的是,不负青山,不负沧海,那里有很大一片用石头砌成的石头房。</p> <p class="ql-block">  大树湾石屋建在一处海湾的山坳里,依山傍水,面朝大海,看上去十分规整,布局也比较合理,更主要的还是坚实耐用。无论从其规模上看,还是就其造型而言,都会让人感到一种特有的神秘与威严,不由暗暗思忖,这不会就是海防战士的营房吧?但我的这一臆想,很快就被石屋的管理人员否定了。当天中午,我们在岛上一家餐馆吃饭,主人是一位与我同庚的徐姓大哥,当谈及大树湾石屋时,他对我说:“福山岛是东海第一哨,常年都有军队驻防,至今山上还驻有空军的雷达部队。改革开放后,两岸关系趋缓,原来驻守的炮兵撤走了,那些炮洞也被封了起来,但他们当年的营房还在山上,这里还是他们的第二故乡。而大树湾石屋则是我们的老地方,为了开发海岛旅游,我们陆续从里面搬了出来,房子也以每平米250元的价格卖给了东极镇政府。如今,经过几年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成为我们福山岛的一个旅游点,名字就叫‘大树湾石屋’。”</p><p class="ql-block"> 风吹来,浪打来,风吹浪打春常在。年复一年,日月悠长。大树湾石头屋就像一尊无言的雕像,屹立在东海之滨,风雨不动安如山,静静守护着祖国辽阔的海岸线,守护着东福山岛的日月平安,守护着岛上人家那份浓浓的乡愁……</p> <p class="ql-block">  诗以言志,歌以咏情。就在我准备离开大树湾时,突然发现了镌刻在木牌上的一首小诗,便顺手拍了下来。《极地民居》,诗心可赞。读之品之,深有所悟。一首小诗既是对大树湾石屋的最好诠释,也是对我东极岛之行的最好解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东极是大海的乡愁,</p><p class="ql-block"> 那东极石屋则是盛满乡愁美酒的寄托,</p><p class="ql-block"> 这份乡愁令人无法抗拒。</p><p class="ql-block"> 几经风雨的石阶石条,</p><p class="ql-block"> 饱经沧桑的石屋石墙。</p><p class="ql-block"> 时光飞逝,如今,他们依然岿然不动,</p><p class="ql-block"> 守护着这片海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