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记录杜建国老师带领的物理研讨课</div><div> 自从 洛阳华洋学校与洛一高一体化办学,我们实现了教学共研,资源共享,同时打造了优秀的教师队伍,我们物理组有幸也迎来了一位专家型教师杜建国老师。<br></div> 杜建国老师是原洛阳市物理教研员、物理教学专家、竞赛专家常年负责初高中考试出卷及全市物理老师们工作安排等工作,非常熟悉学生们在物理学习方面的薄弱地方,他指出学生在学习物理的时候总是感觉很难,有些很容易的知识点,但是学生却理解不动 记不住,那么出现这种情况往往就是因为学生在学习物理的时候,常常把物理与生活脱离了,物理学本身就是一科来源于生活的学科,所以在学习物理当中一定要将物理与生活结合起来,这样理解起来会更容易。<br> 所以杜老师亲自走向讲台,为学生和老师们带来生动丰富的物理课堂,向学生展示如何学好物理,如何与生活联系。 <div>同时,杜老师对老师们的备课也进行指导,提出我们在课堂上应注重物理场景,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怎样让学生更好的接受。 </div> <div>经过研讨,杜老师说在教学中注意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呢,还应将学生认识到的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而从书本到书本式的学习,让学生直接被动的接受前人留下的知识,学生很难意识到学习这些知识的真正意义所在,他们的学习便不是自己去发现意义,而是老师的灌输,这可能会影响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阻碍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div> 通过这个问题,老师们积极发言,讨论在物理教学中以生活情境的导入引出物理问题,以生活经验的借助思考物理问题。挖掘物理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物理贴近生活,要尽量的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物理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物理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br>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向心力时我们要分析一个模型——火车转弯模型。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物理场景,建立物理模型,内化知识,我们在设计课堂内容时,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经验基础和真实的物理场景和知识内容,力求在课堂上尽可能还原实际情况,还原火车行驶的真实场景,了解车辕和道轨的结构特点,让学生从实际中感受物理知识和掌握物理知识。为此我们物理教研组专门的到学校附近铁路信息学院门口拍摄火车结构。 在观察火车轮缘结构和道轨结构特征的同时我们还结合网络资源补充课堂内容如:火车在轨道上运动时的图片,辅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场景。 当学生了解了火车轮缘结构和道轨特点,再深入分析转弯时所需要的向心力时,就能理解火车转弯时所需向心力由哪些力提供,并能分析真实的火车轨道设计: 又比如说园林自动喷灌系统,其实这个就利用了我们物理上的一个反冲的一个原理,喷口的朝向稍有偏斜,水从喷口喷出时,弯管因反冲原因自动发生旋转。所以当我们把物理与生活联系起来的时候,那么就会增加我们的兴趣,有了兴趣,那么在学习物理上我们就会更喜欢从而才能更好更快的学会物理。 又如我们常见的家用电磁炉的工作原理,其实也是利用了我们物理的知识,电磁炉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即通过线圈儿产生方向不断改变的交变磁场,是处于磁场中的导体部分产生涡旋电流,从而实现加热,这个其实就是我们高中物理的一个知识。所以在学习电磁感应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电磁炉拿来,让物理与生活去联系帮助分析理解,同时增加学习兴趣。<br> 物理是研究科学规律的一门学科,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挖掘物理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物理贴近生活,要尽量的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物理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物理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本次研讨会大家受益颇多,感谢杜建国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大家更多的去思考打磨课堂,期待下一次的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