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儿童 相伴成长”主题研讨——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倾听者

赵北口镇总校

<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20日至6月20日是第十二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今年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是“倾听儿童,相伴成长”。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为了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实践探索,让教师真正走进幼儿内心世界,在日常游戏活动中倾听理解幼儿,有效支持幼儿学习发展,我园于2023年5月15日进行了“倾听儿童 相伴成长”主题教研活动,本次教研的主题是“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倾听者”。</p> <p class="ql-block">  副园长刘雪丹主持了本次研讨活动。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想发现幼儿在游戏和生活中有意义的学习,从而去支持和拓展幼儿的学习,我们就要用心倾听,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今天我们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倾听者?”</p> <p class="ql-block">  活动开始杨雅倩老师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老师应该给幼儿创作说话的机会。首先教师要有尊重幼儿,乐于同他们建立平等交谈的习惯。每天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无论他们几岁,都要视他们为伙伴。当引发出“讨论”的情景时,教师可以静静地听,把更多的时间给孩子,抓住孩子的兴趣点。</p><p class="ql-block"> 当孩子主动分享一些事情时,教师的回应态度很重要,如果教师认真对待和倾听,孩子就会被激发出更强的表达的意愿,并且会受到鼓励、积极表现,我们教师也会获取更多信息。所以,孩子爱说话,说明他跟你相处是放松且愉快的,并且也对你充满信任的。我们要带着诚恳的态度去倾听儿童,走进儿童内心世界。</p> <p class="ql-block"> 赵天天老师:我们是农村幼儿教师,能否理解孩子所做的每一件事,能否为孩子的梦想助一臂之力,又能否尊重孩子的想法,接纳孩子的个别差异,真的需要我们去提升倾听幼儿的能力,我们要想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教师应该耐心倾听,了解孩子心里想什么。幼儿有一百种语言,可以使用一百种不同方式表达出他们对于事物的态度,教师需了解孩子的心理规律、感悟儿童心理。教师应该善于观察,教师要容纳孩子的一举一动,要成为一名“研究者”,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行为意向,从而提高对幼儿游戏指导的有效性。观察孩子不仅需要敏感的眼睛和耳朵,还需要敏感的心灵,走进孩子的内心,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和孩子零距离接触。我们要不断放大每一个孩子的优点,发挥每一个孩子的长处,支持孩子的努力,鼓励孩子的自信,不断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调整姿态,消除幼儿的压抑感。对孩子的错误表达要耐心倾听,不打断,讥笑孩子,并巧妙地给予纠正。在倾听中培养幼儿的成功感,激发幼儿更多的学习欲望,支持幼儿更好的学习。</p> <p class="ql-block">  刘庆老师:倾听孩子的心声,是幼儿教师基本的素质。</p><p class="ql-block"> 首先,我们要有爱和真诚的态度。爱是教育的起点,只有带着爱去倾听幼儿,才能真正的了解幼儿内心需要的是什么,才能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真诚的态度是教师倾听幼儿的必要条件。要做到真诚的倾听而不是听而不闻,心不在焉或者敷衍了事。</p><p class="ql-block"> 其次,我们要引导和帮助幼儿把说完整、说丰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给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建立平等的交谈习惯。遇到问题,教师可以先静一静,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让他们大胆的说出原因和想法,只有把话语权还给幼儿,才能使他们做自己思想,情感和生命发展的主人。</p> <p class="ql-block">  王雅文老师:儿童的情感更需要沟通,儿童的心灵更需要呵护。当我们学会以平等、开放且耐心的态度去倾听孩子的心声,才是真正地帮助孩子探索、发现和成长的开始。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耐心、认真的倾听,在倾听过程中管好自己的嘴,不轻易的打断。等到孩子表达完,认真的给孩子回应,才能更好的支持和拓展幼儿的学习。</p><p class="ql-block"> 多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他的感受,切记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他,这样会让小孩产生一种抵触心理,以后遇到什么事都会避着你。敞开心扉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倾听成为一种习惯。</p> <p class="ql-block">  刘雪丹:我们应以欣赏、发展的目光看待孩子,注意力集中于孩子,与孩子保持目光接触;蹲下来听,认真、耐心倾听,<span style="font-size:18px;">带着欣赏、理解、好奇主动去倾听孩子的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孩子说话时,切忌制止、打断、嘲讽、心不在焉。我们要带着欣赏、理解、好奇主动去倾听幼儿。不能把倾听当做一种负担,恰恰相反,倾听是我们走进儿童,实现高质量师幼互动的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 我们要学会和孩子共情。只有和孩子感同身受,才能更好的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及时给与爱的抚慰。</p> <p class="ql-block">  在研讨的过程中老师们结合本班幼儿一个个鲜活案例,就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倾听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活动最好张硕园长做了总结发言:</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不能片面的认为倾听就是听儿童的语言表达,记录儿童说的话,这是狭义的理解。倾听早在十年前的颁布的《指南》中就多次出现,却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在《指南》的原文件中,倾听一词曾多次出现,还针对我们成人提出了具体如何倾听的要求,宣传月就是为了落实《指南》和《纲要》的实践探索,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阅读《指南》,并理解其中有关倾听的教育建议,倾听≠听见,倾听不仅仅是有礼貌的注视和频频的点头,也不是表面的敷衍,而是结合《指南》做到耐心倾听、专注倾听。倾听不仅是听幼儿的表达,而是听幼儿的多种表达,可以是谈话、运动、绘画、建造、音乐等等。我们回应、支持和拓展幼儿的学习,不是简单的对幼儿的表达的评价,这样的回应是低质量的,是无法拓展幼儿学习的。高质量的师友互动需要我们和幼儿形成平等、和谐、宽松、自由的环境。教师的回应和支持还可以体现在教师为幼儿提供的环境支持、材料支持上,这也是一定要通过倾听幼儿,发现幼儿的兴趣点而提供的有针对性的支持。学会倾听是每位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学前教育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希望通过此次研讨,我们能做到耐心倾听、全面倾听、积极反馈,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p>

倾听

幼儿

孩子

教师

儿童

我们

幼儿教师

内心世界

表达

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