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达慕大会——一场草原上的狂欢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小组成员以及分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邓力川 制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潘湘洋 图片搜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薛宇坤 文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张富军 文案</b></p> 那达慕大会是内蒙、甘肃、青海、新疆的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在每年七、八月举行。<br><h3>  那达慕大会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就举行了盛大的那达慕大会。古代和近代的那达慕盛会都要进行男子摔跤、赛马和射箭竞技赛,后期还增加了马术、田径、球类等比赛,同时举行物资交流会和表彰先进,无论何种民族的人,都可以报名参加,于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u></u><u></u><i></i><b></b></h3> “敖包”,是蒙古语,汉语意为“堆子”,还有“脑包”“鄂博”两种变体叫法。据史书记载,在成吉思汗时代,每逢大事或征战时,成吉思汗必定要亲自到神山之下,摘帽挂带,虔诚祈祷,以求苍天保佑。在古代游牧于北方草原上的匈奴人,就以石块堆成敖包来作为道路或牧场边界的界标,在广阔的大草原上用它来辨别方向、区分游牧场地。久而久之,蒙古人就将其演化为祭祀天神、自然神或祖先、英雄人物的祭坛。蒙古人至今还保留着祭敖包的古老习俗。 摔跤是那达慕大会主要内容之一,它是展示青年男子雄猛威武的活动。每当正式比赛时,参赛选手左、右翼两排对阵,每阵旁边都有一帮为摔跤手鼓气助威唱摔跤歌的人员。裁判长宣布摔跤比赛开始时,在会场上的众多围看的观众,拍手呐喊欢迎摔跤手入场,摔跤场马上沸腾起来。入场的摔跤手,先向主席台行礼之后开始摔跤。因为蒙古式摔跤是一次决胜负,所以刚开始时较谨慎,先互相试探。之后,他们开始使用踢、挑、掼、挂、揿、闪、腾、挪等各种绝技,一旦摔倒了对方,优胜者向主席台行礼之后在场上再跳摔跤舞出场,经过主人拿出一白布条,拴在骨头中间,由长辈诉说一番身体健康、牛肥马壮的祝词。 射箭除了狩猎、征战、防身之外,从很早以前就成为了蒙古族喜庆节日或那达慕大会的娱乐项目。因而与摔跤、赛马一起称之为男儿三项。蒙古族射箭比赛分立射、骑射、远射三种,有25步、50步、100步之分。比赛不分男女老少,凡参加者都自备马匹和弓箭。<br>  蒙古族射箭文化经历史积 淀,拥有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内涵,它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充分体现了蒙古族尚武、善战的传统,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历程中占具着重要的位置。 蒙古马能跑善战,耐力极强。自古以来,蒙古人对马就有特殊的感情,蒙古人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都以自己有一匹善跑的快马感到自豪。驯练烈马,精骑善射是蒙古族牧民的绝技,通常把是否善于驯马、赛马、射箭、摔跤作为鉴别一个优秀牧民的标准。<br>  那达慕大会上的蒙古族赛马,形式一般有奔马、走马两种。奔马赛,也称“速度赛马”。是长距离的速度比赛,是一种毅力性赛马。传统的奔马赛为了减轻马的负荷,都不备鞍,骑手多为少年儿童,轻装上阵。参加奔马赛的骏马一般较多,少则数十,多则逾百。奔马赛,不计时,不论马的年龄,没有固定的场地跑道,一般都不分组,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那达慕不仅仅是作为一项体育项目呈现的,他背后所承载的是蒙古民族文化基因。每年在金秋举行,正是各族人民丰收的季节。各地区利用这个契机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到来,对当地经济具有巨大促进作用。那达慕大会又是一场农牧物资交易会和投资洽谈会。除了工业和农副产品外,还有具有民族特色的餐饮,在这个层面上,那达慕大会就作为了一项具有蝴蝶效应的经济活动,不仅带来了活动期间的贸易,还有很强的后续效益。现代那达慕大会借此机会把内蒙古的资源优势和发展前景介绍给海内外的宾客,为当地招商引资,促进地区经济发展。<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