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包头 作贡献】阳光宝贝幼儿园民族政策宣传月“微课堂”开讲啦!

Riona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1.如何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 </b></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必须立足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牢记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顺应时代变化,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要坚定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2.如何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b></p><p class="ql-block">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核心内涵予以强调。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将其写入党章。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在同年召开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在2022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要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各去所偏,归于一是,自觉维护国家最高利益和民族团结大局。同时,要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做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要深刻认识到,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大汉族主义要不得,地方民族主义也要不得,它们都是民族团结的大敌。</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3.如何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b></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 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就要深刻认识到,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在五千多年发展历程中,受社会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华文化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中国是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华各民族文化既各具特色,又多元一体,具有深刻的联系和共通性。中华文化绵延数千年,随着社会变迁不断演化,随着各民族文化的发展日渐丰富。它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不断完善、不断积累,不断发展,形成了强大的根系,根植于中华大地。中华文化根深干壮,才有了各民族文化枝繁叶茂。</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4.如何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b></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要深刻地认识到,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今天的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但是不能忽略精神生活的改善、不能忽视思想领域的建设。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让“五个认同”深入人心,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始终。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5.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任务是什么?</b> </p><p class="ql-block"> 一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p><p class="ql-block"> 二要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p><p class="ql-block"> 三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p><p class="ql-block"> 四要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p><p class="ql-block"> 五要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p> <p class="ql-block">图文编辑:杨鑫蕊</p><p class="ql-block">审核通过:谢丽娜</p>

民族

中华民族

共同体

中华文化

意识

铸牢

习近平

总书记

文化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