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灿若星辰的中国诗坛上,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他上承盛唐纵横豪气,下接中唐参差奇魅,继承并发展了前人诸多优秀成熟的经验,写下了中国诗歌史上最瑰丽的一章。他写的无题诗永远是个令读者心中云雾缭绕,眼里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不解之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开成二年(837年) 25岁进士及第,任秘书省校书郎,迁弘农县尉,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岳父)幕僚。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大中末年,46岁时病逝于郑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据全唐诗统计,李商隐的无题诗约有二十多首。李商隐写的“无题”诗,因为多与男女私情相关,所以也有人叫它“艳遇”诗。虽然李商隐的“艳遇诗”意境繁复、晦涩难懂,可却一直受很多人的喜爱,因为它所表达的情感不仅仅只属于李商隐个人——其中或多或少也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经历关联密切。下面,简单介绍其中著名的一首《相见时难别亦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悲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首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直抒胸臆,是主人公极度相思从心底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景境中,有情人的相思更显得凄凉落寞。这句诗既是绘景,也是写心,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遥相呼应,息息相通。颈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全诗中最精彩最负盛誉的两句。它把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丝(思)和蜡炬成灰还在流的泪巧妙地化入了诗意的寓意之中,铸成了情诗中千古名句,为世世代代有情人所追捧传唱。颔联“晓镜但悲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把诗中主人公对情人思念的情感又向前深化一步。因思念,精神上遭受彻夜不眠的折磨摧残。当清晨对镜梳妆,发现一夜之间,美丽的“云鬓”骤然衰变。月下吟咏,因思念,觉得皎洁的月光照在身上也透着阵阵寒意。如叹如呻,如泣如诉,这两句不仅反映出男主人公对女方刻骨的思念眷恋,还通过推测和臆想,描绘出女方对他相思的情形。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两句的想象,就更为具体,更为灵动。以神仙王母为情侣,用神话中的“青鸟”传心声,把自己全部深切的渴望与希冀合盘托出,任谁读后,都会从肺腑里发出深深的感叹。这首诗以以一个“别”字为主导,把一对有情人离别相思的痛苦和抑郁,以及无奈,描写抒发得淋漓尽致,道尽了人生中相爱不能的凄婉和哀怨。诗结束了,诗中主人公爱的苦恼与追求却还将在我们心中挥之不去地缠绵萦绕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清人赵执信《谈龙录》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是雕塑绘画者耳。”这话说得好,确切地点出了写诗要注意的美学要素,而李商隐用他的“无题”诗最完美地诠释了诗歌创作的这个重要原则。李商隐的“无题”诗深情绵邈又绮丽精工,朦胧得美妙,朦胧得消魂,可以说是朦胧到了极致,每首都是声情并茂的杰作,每篇都有流芳千古的佳句,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轻狂”“刘郎巳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沧海明月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愁霖腹疾俱难遣,万里西风夜正长”等等不一而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诗家都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元好问的感叹代表了千百年来人们对李商隐的喜爱和迷茫。李商隐的无题诗,失恋的人在其中看到的是爱情,落拓的人在其中看到的是生活,失意的人在其中看到的是人生。初读不解诗中意,再读已是诗中人,最美情诗叫无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所谓“无题”,实则有题,题在哪?题在诗中,题在心里,只是不想直写或不便点明罢了。无题诗就像国画中美妙的留白书法上飘逸的枯笔,为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诗人之所以用“无题”作题目,是因为作者心中的所想不便于或不想直接用题目来显示而已。这些“无题”诗,无一不是芬芳四溢,无一不是多姿多彩,每首都堪称传世经典。读李商隐的"无题"诗,是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朦胧的诗意朦胧的相思朦胧的恋情,令人何等的陶醉消魂。李商隐的“无题”诗文思奇妙,唯美婉曲,擅长用典,隐诲独特,千古一人,无人能与之比肩,世称“西昆体”,是古往今来诗坛上不可复制的经典与极品。所以我说,李商隐才是“朦胧诗”当之无愧的大师和祖师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诗到无题情最深。李商隐的“无题”诗多关风月,抒发的也多是卿卿我我妇怨闺愁的小我情绪,即便如此,这里却也或多或少折射出诗人内心对仕途的迷茫和对现实的不满,在品读李商隐美妙“无题”诗的同时,每个读者似乎从中也隐约看到了自己那飘荡无奈的灵魂与人生,因而我们的心灵受到滋润,受到感动。意关家国也好,情系风月也罢,文学作品若能拥有这般穿越千年时空,依然可以撼动亿万灵魂的魅力,当足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6牟6月10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