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02年11月14日下午,拜谒瞿秋白纪念碑后,大巴向龙岩古田会议旧址方向驶去,在车上,我的心早已飞到了古田。随着越冬南飞的鸿雁又来到魂牵梦萦的红色圣地,仿佛看到了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和“直下龙岩上杭”的一面面红旗,闻到了“战地黄花分外香”的芬芳, 听到“当年鏖战急”的轰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到达上杭县古田镇后,漫步寻幽、信步揽胜。虽已是下午4时多,但眼前的古田大地,仍山峦含黛、层林尽染。水岸伫立,一塘碧水入砚,十里冬风入笺。远看山色处处画,静听水声满是诗。</p> <p class="ql-block"> 初冬的古田,轻风拂面而来。天空高远而明净,洁白的云朵轻轻飘移;远处群山迤逦,树林背后不远处是高耸而立的笔架山,当地百姓称之为“毛公山”(因酷似毛主席卧睡睡姿而得名)。山上珍奇树种苍劲挺拔、若涌千层碧浪;开阔平整的田野,郁郁葱葱,平展如毯,像极纯的绿色随意泼染而成;院前荷塘仍有近期开放的荷花,微风袭来一股清香沁人心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眼前一个四合院式旧祠堂叫万源祠,便是古田会议会址,祠堂后山坡上森林茂密、古树参天,地形奇特、山清水秀,“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八个红色大字在绿荫的衬托下熠熠生辉,指引中国人民前进方向。一条清澈的小溪蜿蜒绕过错落有致的房舍,两边郁郁葱葱的翠柏,庄严肃穆、宁静幽长。走过一段不宽的水泥路,寻访我心中的圣地,融入她的祥和与宁静。</p> <p class="ql-block"> 小院青砖白墙,黑瓦红柱,建构完美,飞檐翘角,古朴端庄;中门门厅的横梁、天花板上彩绘了龙凤呈祥图案和三国故事,绘制精美、色彩艳丽、气韵生动。古田会议会址原是廖氏宗祠,始建于1848年,为四合院式建筑,有庭院、前后两厅和左右两厢房。后厅是会场,设有主席台和6排代表席桌椅。左厢房第一间是毛泽东同志在大会期间的办公室;第三间是陈毅同志办公室。朱德同志办公室在右厢房。1917年,古田第一所小学——“和声小学”在此建立。1929年5月,红四军第二次入闽,把“和声小学”改名为“曙光小学”。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在曙光小学胜利召开,120多位红四军党代表、士兵代表以及地方干部代表和妇女代表参加了会议。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红军领导人分别在会上作了报告,代表们经过热烈讨论,一致通过了毛泽东亲笔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以及《废止枪毙逃兵决议案》、《士兵决议案》等五项决议案。 “古田会议决议“明确规定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和任务,强调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它必须服从党的领导,树立无产阶级思想,纠正单纯的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本位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想等错误观念,要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的任务,必须在军内建立正确的关系等。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个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它奠定了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基础,对党和军队的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使中国红军真正成为人民军队。斯人已逝,汀江长流。古田会议是建党建军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古田会议精神则体现了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它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一样,是留给后人珍贵的精神财富。正如主席诗曰: “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风云聚会旧祠堂,看远山千层浪。”</p> <p class="ql-block">好梦成真:2023年05月14日根据2002年旅闽文档整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