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陕北行

云朵

<p class="ql-block">应朋友邀请,打了飞的从武当山抵西安</p> <p class="ql-block">机场上的落日瞬间治愈了数日来繁杂琐事带给自己的不好的情绪。。心也随之雀跃起来</p> <p class="ql-block">抵达西安机场</p> <p class="ql-block">在西安这个高碳水的城市,面食成了迎接我的第一餐也几乎是接下来的每一餐。但是鲜嫩美味的水盆羊肉和搭配一起的这个馍馍真的很赞👍🏻</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大早出发,先抵达黄陵</p> <p class="ql-block">陕北干旱少雨,骄阳似火,那也抵挡不住心里的暗藏的那份纯真与童心未泯。我们被一个会立起兔子耳朵的帽子吸引,相互逗趣打闹😃</p> <p class="ql-block">黄陵古柏,传说是轩辕皇帝亲手种植</p><p class="ql-block">古柏干壮体美,枝叶繁茂,他们历尽沧桑,同时也在倾诉沧桑。。</p> <p class="ql-block">《史记》记载:“黄帝崩,葬桥山”。</p><p class="ql-block">桥山在远古时代为有蟜(jiǎo)氏居地,称作蟜山;黄帝时代称作“轩辕之丘”或“轩辕之台”,黄帝因此而得名“轩辕”,黄帝城中宫即位于此,以后演变成桥山。</p> <p class="ql-block">黄帝联合炎帝打败蚩尤后,由华族部落联盟首领成为天下共主,使华夏民族由蛮荒时代跨入了文明时代,黄帝的丰功伟绩理所当然地受到后世的敬仰和崇拜。黄帝死后,人们为了表达对这位人文初祖的怀念之情,便在桥山起冢为陵,立庙祭祀。在黄帝死后的几千年里,历代祭祀黄帝的活动从未中断。从虞、夏、商、周到秦、汉、隋、唐、宋、元、明、清,除了有的时段将黄帝同时作为“天神”、“帝王”祭祀外,都无一例外地将黄帝作为祖先祭祀。</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规定天子的坟墓一律称作“陵”,一般庶民坟称作“墓”。汉代又规定天子陵旁必设“庙”,汉朝建立伊始,汉高祖刘邦便颁诏于天下——“吾甚重祠而敬祭。今上帝之祭及山川诸神当祀者,各以其时礼祠之如故”,在桥山西麓建起“轩辕庙”。其后汉武帝亲自祭祀黄帝陵,《史记》载:“其来年冬,上议曰:‘古者先振兵泽旅,然后封禅。’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释兵须如。”元封元年冬,汉武帝领军十万北巡朔方,返回时专程来到桥山,祭祀黄帝之冢。这是正史中第一次记载黄帝陵。</p> <p class="ql-block">唐宋之后,因各朝皇帝的重视,不断整修添土,使陵冢有所加大。甚至延续到明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p> <p class="ql-block">黄帝的脚印</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先生曾委派要员专程祭祀黄帝陵,并亲自撰写祭文,颂扬“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体现出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主席亲自批示,请周恩来总理部署对黄帝陵进行维修保护,并委托郭沫若同志题写“黄帝陵”碑。后续又重修碑亭和大门;修缮山顶祭厅、黄帝庙大殿和围墙等。</p> <p class="ql-block">很喜欢这个建筑,天圆地方,天地合一</p> <p class="ql-block">我们驱车从黄陵到延安,两个小时左右抵达了这个拥薪薪之火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我们致敬革命先驱</p> <p class="ql-block">参观了他们居住过的窑洞和工作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然后就是各种的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从延安返回西安途中要去一趟壶口瀑布,嗯!那就去吧!</p><p class="ql-block">如果说延安是我记忆中的一束星光,但它从来没出现在我旅游目的地的版图上。那么壶口瀑布更不会让我千里迢迢为之打卡。</p><p class="ql-block">但是延安,真的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这里有澄澈的空气好吃的水果,还有那泥砖造的冬暖夏凉的房子。一切那么紧贴自然,一切又是自然而然。</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