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的仪式感(一)

朝霞映晓

<p class="ql-block">题记:2023年5月13日,儿子从工作地回来,一进门就送给我一份母亲节的礼物。儿子从8岁“三八妇女节”给我送花开始,这种暖心的仪式感已整整持续了20年,不容易啊。儿子回来已然开心得不得了的我,刹那间眼晴潮潮的、热热的。14日上午,老公、儿子又陪着我给妈妈、婆母送了礼物和祝福。弟弟弟媳请妈妈过节去了,家群里晒出了幸福的妈妈,仪式感满满。借此机会,我也仪式一下,分享我写的一篇有关妈妈的小文,以此表达对两位母亲和儿子的感谢!!!</p> <p class="ql-block">弟弟弟媳给母亲的仪式感</p> <p class="ql-block">宝贝儿子给我的仪式感</p> <p class="ql-block">我给妈妈和婆母的仪式感</p> <p class="ql-block">妈妈今年80岁了,路也走不快了,说话办事也少了当年雷厉风行的劲儿。韶华已逝的她前些年只是做饭洗衣买水买电这些日常小事叫子女们跑跑腿,自从家里请了保姆有人帮着料理后,妈妈就开始更多地关心起我们的饮食起居,整天嘘寒问暖的,甚至包括我们的孩子们的状况。这对于我们这些年过半百善且有妈妈的子女们来说简直就是曼妙之音。“女儿,儿子这周回来不,回来了一块儿来妈妈家吃饭哇”“女儿,女婿工作忙,你要多关心关心他,想儿子了就去看看,妈妈挺好的,不用结记………”。我的手机上留了太多这样的微信语音,舍不得删,因为每一条都传递着妈妈对我浓浓的爱。遗憾的是老年后的爸爸没怎么使用过微信,视频聊过好多次也未留下一条声音,当意识到这个问题时,一切已经晚了,爸爸已不会正常表达了。想念爸爸的时候,只能走近照片重温一下他的笑容,倾诉一下思念之情。在爸爸身上留下的遗憾,在妈妈这儿绝对不能有,这是我们4个子女共同的心愿。</p><p class="ql-block"> 这些天我用心回顾记录着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完就分享给老公,不合适的地方老公就指点指点。善解人意的老公还让“小爱同学”为我送上《世上只有妈妈好》,一曲儿歌唱得我哭天抹泪,像个迷了路找不到家的孩子。“妈妈,你和我爹干啥呢?”儿子时不时的问候和微信的互动使我觉得连冬天的风都是暖的,有爱如此,夫复何求?</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里,妈妈一直是非常坚强的。家里洗衣做饭打煤球生炉子等体力活儿是妈妈干得多,甚至在她身体特别不好的那些年,也一直如此。爸爸领我们读读书跑跑步帮我们修改修改日记磨砺我们的意志这方面非常到位,料里家务这方面不大擅长。不过还好,退休后的爸爸还学会了和面烩菜,我们成家立业后家里没请保姆的这段时间也帮妈妈减轻了不少家务负担。有时我们回去时爸爸也会小露一把手艺。</p><p class="ql-block"> 妈妈年轻时身体不大好,不能搬重物,也不能干重活儿。很小的时候我就成了妈妈的小帮手。当时我们住在城里的一个小四合院里,院里住着好像是五家人。妈妈会指导我如何和面怎么炒菜扣子怎么缝,也会教我如何与亲朋邻居相处,还会教我“三个臭皮匠,合个诸葛亮”“三人行必有我师”,带我去看电影手把手教我立体几何……在妈妈的精心调教下,小小年纪的我不仅能独立地处理好自己的事情,而且还可以在妈妈下班回来时把做好的饭菜端在桌上把洗好的衣服晾晒在院里……</p><p class="ql-block"> 记忆中的妈妈总是那么精明能干。家里大事小事搞不定的,只要妈妈一出手,就迎刃而解了。生活中遇到难题了,也总想跟妈妈说说,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了,妈妈也总能送上一剂良方,即或解决不了,和妈唠唠嗑似乎也就能量满满了……</p><p class="ql-block"> 妈妈自理能力特别强,忍耐性也极强,以至于全家人的目光包括她自己的注意力以前主要放在了爸爸的身上。事实上,自小离开父母外地求学又为我们操劳了一生的妈妈也是渴望被关爱的,只是前些年被我们忽略了。爸爸离开后,每当回到家中看到孤零零地坐在沙发上,或躺在床上看手机书报或电视,突然就觉得纠心地痛。尤其是当我今年腿疼眼不舒服后,更理解了老年妈妈的不容易。从风华正茂到黄发台背,母亲是怎样一步步克服重重困难,与父亲一道孝敬父母,厚待姑叔、抚养我们成人成才的?母亲虽没有太多地挂在嘴上,但妈妈的善言善语我们却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p><p class="ql-block"> 妈妈50岁就提前退休了,其时她的事业正风声水起,60年代就拥有大学文凭的她是本单位后备干部人选,加之自身业绩突出,群众公认,所以人们认为妈妈还有进步的空间。但妈妈说孩子们有个好工作过得好比什么都强,她自己已经很知足了。当时单位为了鼓励年老的中层干部给年轻人让位,出台了一个政策,只要提前退休,就能涨3级工资,于是妈妈积极响应,做出了退休的选择,好多人都非常诧异和不解,妈妈却说,能为单位和年轻人做点贡献比什么都强。</p><p class="ql-block"> 休后的妈妈刚50岁,比我现在的年龄还小。除了洗衣做饭收拾家外,心灵手巧的她还给我们的孩子们做衣服、织毛衣,给孙辈们辅导、检查作业。小时候我们穿的衣服大多也是妈妈一针一线缝制的,妈妈的针线活儿和她的工作一样,那是顶呱呱的。</p><p class="ql-block"> 因为爸爸生前我们子女们这方面的功课做得少。弟弟就吩咐我抽空多听听妈妈的故事,然后记录下来,好让对养育我们成人成才的父母有个充分的了解。聊天中我没有更多更深地挖掘母亲的过去,因为每一段故事里都有不同的体验,我只想让母亲在往后余生中每一天都是快乐幸福的。并为之前不成熟不理智的做法向母亲道了歉。静静地躺在母亲身边,尽情地享受着这份流淌的爱。这种亲情的互动,我很珍惜。</p><p class="ql-block"> 老妈活得比较真诚,也比较明白,包容心极强,处理起事情来非常果断,从不拖泥带水。 反观自己的成长路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从妈妈看似轻描淡写的娓娓道来中,我才更多地发现了母亲的伟大。</p><p class="ql-block"> 小的时候,妈妈就是我的偶像。看着风里来雨里去即使生病也要坚持把家整理得井井有条把工作干得漂漂亮亮的妈妈,我内心是非常羡慕和敬佩的。盼着有一天也能成为妈妈那样。以前模仿和佩服的只是妈妈的一些细枝末节,现在才发现她身上的优良品质不是每一个女人亦或母亲都能具备的。尤其是母亲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善良格局、勤劳朴实、沉着冷静、坚持与笃定让我们受益匪浅。当我把赞美送给妈妈时,我看见开怀大笑的妈妈眼中的那份自豪,还有妈妈那孩子气的反问“这些都是妈说过的吗?妈倒不记得了”。</p><p class="ql-block"> “食不厌精、事不厌预、文不厌改”,这几句话经历的越多体会越深。敞开心扉的妈妈又给我讲了她过去的一些事情。</p><p class="ql-block"> 妈妈是44年出生的,那时候抗日战争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她跟着父母在枪林弹雨中穿梭,在饥寒交迫中生存。所以她感谢父母,感谢党,感谢解放后的每一天。因为没有中国共产党打下这牢固的红色江山,妈妈再优秀,父母再支持,她也不会有识文认字背书包上学的机会,更不会有今天的成就。所以她很珍惜上学的每一天。小学4年高小2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专2年。简简单单的一组数据里,饱含着妈妈日复一日的坚持。吃不饱穿不暖睡通铺走夜路,编草席挣工分,这些对于妈妈来说,都不是问题,只要能让她去学校,只要能让她去读书去写字去学知识,再大的困难在她面前都是渺小的。为了改变命运,她可以吃苦也可以耐劳,可以忍受冷嘲也可以承受热讽,不抛弃不放弃不抱怨的妈妈能够在农村那么艰苦恶劣的条件下把学业坚持下来,妈妈的胆识与前瞻性不仅是女人,好多男人都做不到。但妈妈做到了。妈妈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所以她感谢克服困难支持她完成学业的父母,感谢那些在她求学路上为她提供过帮助的亲朋好友。“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这些励志的句子也曾陪伴了我整个青少年时代。有舍友曾对我说“那时候你妈妈出差时经常来看你,我们都快羡慕死了”“你妈妈长得那么漂亮,穿得那么精干,我就想着等毕业后有了工作就能成为你妈妈那样了”“我妈妈一次也没来看过我”。当时我觉得很普通的一件事在舍友眼中竟然那么渴望。</p><p class="ql-block"> 大学毕业后,妈妈第一个需要面对的便是何去何从。妈妈是姥娘最钟爱的女儿,从小读书在外陪伴父母的时间不多,好容易学业有成了,她妈希望她留在身边。妈妈听从了母亲的建议,毕业后被分配到忻县人民银行,当了一名出纳员。后人工两行分设后,妈妈就到了工行工作,从储蓄员,到股长到储蓄科长高级经济师,一路走来,有艰辛也铸就了辉煌。直到现在忻州金融系统提起她的名字,也有好多人知道,全辖金融史中也多有记载。和二新她妈刘翠英、文琴她妈江凤英一起构成了“三英"组合,妈妈学历高,能力强,人品好,人脉多。所以,工作后妈妈成了我第一个学习的榜样,工作稍有松懈或进取心不足时,老同志们就会用“没有你妈心强”之类的话来鞭策我。如果没有妈妈的人脉,没有妈妈的四处奔波,我早就被分配到穷乡僻壤的偏关工作去了。好在,经过爸爸妈妈的一番努力后,我大学毕业后被派遣到现在的单位。有了体面工作稳定收入的我们姐弟4人都过上了今天这样幸福的生活,有道是“吃水不忘挖井人”年轻时我们不懂,而懂得了的我们非常感恩我们的父母,并用心用情陪伴着。</p><p class="ql-block"> 妈妈的妈妈虽然没什么文化,但也是个大智慧的女人,帮妈妈找到了知根知底的爸爸。爸爸呢,山大中文系毕业的,家风好家庭也不错,成了妈妈触手可及的幸福。</p><p class="ql-block"> 妈妈是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守本分,对公婆相当孝敬,对爸爸的弟弟妹妹相当照顾。因为曲家有了她这么个知书达礼善良聪慧的好媳妇儿,这个大家庭过得团结和谐又其乐融融。</p><p class="ql-block"> 妈妈的爸爸是供销社的工作人员。小时候去镇上,见过姥爷用尺子量布,也吃过姥爷送给我们的“洋糖”。</p><p class="ql-block"> 有关妈妈的事还有好多,妈妈说她自己已写了一部分,我承诺妈妈和她一起好好梳理一下。</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