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陈廷敬故居</p><p class="ql-block">清代名相陈廷敬及陈氏家族的故居</p><p class="ql-block">陈廷敬故居,别称皇城相府。为清代名相陈廷敬及陈氏家族的故居,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至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是一处城堡式古代官宦家居建筑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地址: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p><p class="ql-block">陈廷敬故居</p><p class="ql-block">故居由内城和外城两部分组成,内城为明代建筑,是陈氏家族的故居,城墙周长466.55米,占地11565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城墙、河山楼、藏兵洞、陈氏宗祠、树德居、世德居、容山公府、御史府及麒麟院等。</p><p class="ql-block">外城为清代建筑,是陈廷敬的私邸。城墙周长313.75米,占地11583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相府、书房、花园、管家院、内宅、城墙、御书楼及功德牌坊等。</p><p class="ql-block">陈廷敬墓位于皇城村北2000米处静坪山上,占地16000平方米。有保存完好的康熙皇帝御书挽诗碑及10通镌刻康熙皇帝御制祭文的碑刻。</p><p class="ql-block">人物简介</p><p class="ql-block">陈廷敬(1639年——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代泽州府阳城(今山西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改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陈廷敬先后担任大清康熙帝师、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上世纪末,陈廷敬后人、蜀中隐士陈光美病逝于四川乐山,其孙子陈恩田不负先辈遗训,在国学领域成果非凡,文字作品,出任澳大利亚ISTS(国际七三学社)第一届委员会主席,陈廷敬家族再次受到海内外瞩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廷敬一生写了很多诗,风格特点虽不如同时代的王士祯、顾炎武、屈大均、纳兰性德,但功力较深,诗风雍容,与当时的文人唱和之作不少。他的文章也不少,致力于学习宋代欧阳修、曾巩的文风。他的诗文成就比同时代著名文人稍逊,但由于他官职高,比较清廉,诗文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他为文功底深厚,有思想,见地深远。他诗宗杜甫,语多沉郁顿挫之气。他曾随康熙下江南,眼见沃野千里,莺飞草长,留下不少带有灵秀之气的作品。他写历史风云,大气磅礴;写自然景物,清新俊逸;无论是寄情寓理、熔辞炼句,都匠心独具,被称为“燕许大手,海内无异词焉”。</p> <p class="ql-block">作者:游览皇城相府是我多年的梦想,今天终于梦想成真。</p> <p class="ql-block">这次旅游的驴友</p> <p class="ql-block">皇城相府全景</p> <p class="ql-block">皇城相府的花园</p> <p class="ql-block">精美绝伦的砖雕</p> <p class="ql-block">石雕</p> <p class="ql-block">陈廷敬能在朝官五十多年善始善终,重要的是廉洁自律。他公直任事,不计私利,参贪官,举廉吏;对己清廉自守,扎实做事,取众人之长,用以勉励自己。他一生能够慎守无过,重要的是他特别注 自我修养,时刻以贤人君子为榜样,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自省。在他做官期间,曾与山西籍的几位德高望重的先辈交游,以贤人为榜样:"夫天下清白吏不易得,而为世所指名者,乃独多在于晋,可谓盛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