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安崖瓷器的前世今生 </p><p class="ql-block"> 安崖瓷器历史悠久,闻名于周边村镇,主要以安崖村(包括瓷窑峁)、王岔村出产为主。可以说,当时是这两个村庄的支柱产业,曾经为这两个村农民的收入做出过巨大贡献,解决了因土地少而贫脊,农民收入低的许多实际困难。</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天还不亮,村里的人就卖瓷出发了。他们成群结队,赶着毛驴车,每天行走数十里,前往周边及晋陕蒙等地,挨村窜户叫卖。那时农村年轻人找媳妇,一听说是安崖的,就会联想到“瓷”,觉得这个村地皮不错,所以安崖村的年轻人找媳妇时就容易一些。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安崖瓷器的确红火过许多年,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塑料制品的广泛推广,以及种菜技术的改进、人们吃新鲜蔬菜的不断增多,加上农民家中存贮粮食越来越少的情况。致使淹制冬菜、存放粮食使用瓷器的人们数量不断减少。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安崖瓷器逐渐萧条,以致于彻底停产。</p><p class="ql-block"> 那时,人们都说安崖卖瓷能挣钱,但许多人并不知道做瓷人的辛苦,也不知道卖瓷人出来卖瓷时的辛酸。可以说,安崖的卖瓷人踏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说尽了千言万语。他们像吉卜赛人一样,走到那,就停在那,游走于各个村庄。到了天气寒冷时,他们像“乞丐”一样,每到一个地方,就用小盆小罐换得住上一两晚上农舍;天暖后他们就随时找个地方,露天住宿。高中毕业后,我在二叔的带领下,和村里其他村民,一道前往草地(滩地),卖了一回瓷,前后共七天时间,其中有三天是在雨水中行走度过的。当时的辛苦可以说不言而喻,至今记忆优新,而不能忘却。</p><p class="ql-block"> 过去,一提起安崖,人们就会联想到“瓷人”或“瓷流子”,带有一定的贬意,认为安崖人脑瓜子不灵活,比较迂腐,或愚笨、不开窍。但事实是安崖人很老实,很诚实,很讲信用。和老实人打交道,人们不会吃亏,因此,不要怕和安崖人打交道。</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一村一户一品”的提出,安崖村因地制宜,大胆引进新技术,推出新产品,使瓷器又开始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但愿安崖村民在村委员会的带领下,在各级各有关部分的支持下,让安崖瓷重新走出“江湖”,为老百姓的富裕再立新功,再创安崖瓷器的辉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