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趁着五一假期,我和老吴,女儿桥、女婿Tou四人组团十天自由行,目的地是西亚南高加索地区的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因为这次出行确定下来较迟,没订到直飞的航班,选择在哈萨克斯坦转机,为此行程中多了个中亚国家,这四个国家都是1991年前苏联解体后成为了独立的共和国。桥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了旅游攻略,订好了全程的机票、住宿等,Tou预订了自驾的车辆。</p> 一、出发 <p class="ql-block"> 4月28日凌晨从北京出发,在哈萨克斯坦的第一大城市阿拉木图转机需逗留12小时,于是行走在阿拉木图的大街小巷,这里的日常语言是哈萨克语、俄语,虽然我们无法正常交流,但看到的人大都是黑头发、黄皮肤,也就完全没有陌生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从琳琅满目的博物馆到庄严神圣的教堂,从丰富多彩的绿巴扎到精致美味的餐厅,在未知但又无比亲切的环境里闲逛、喂鸽子、品茶喝酒,久违了的出国旅行,仿佛时间也慢了下来,大脑从现实的惯性中解脱了出来,享受这大把大把的时间与变化了的空间是如此的美妙,也遇见了很多的惊喜,在街头转角处的一个迟疑,一位善良的姑娘马上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餐厅老板从推荐美食到离开时的打车都给予了细致贴心的服务 ,在中央国家博物馆偶遇了3月初就离开石家庄的“世界旅行家”,已经深度游了七个国家,他掏心掏肺地分享高加索必看的景点与注意事项,边走边聊陪同我们到了阿拉木图独立纪念碑后才依依不舍的告别,一路的温暖开启了本次旅行的第一站。</p> 二、在亚美尼亚 <p class="ql-block"> 晚上9:15离开阿拉木图经第比利斯转机前往亚美尼亚。亚美尼亚国土面积2.9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00余万,土地面积是杭州的一倍,人口是杭州的四分之一。大部分人都信仰基督教,历史上经历过无数次战争,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奥斯曼帝国的入侵,使亚美尼亚濒临毁灭的边缘。因为频繁战争与种族屠杀,导致亚美尼亚在国外的侨民有800余万人,而这些留居海外的侨民成为了亚美尼亚强大的经济来源。</p><p class="ql-block"> 我们住在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的共和国广场附近,这里是埃里温最繁华的地方,亚美尼亚中央政府合署办公区以及总理府、国家博物馆、国家画廊、文学艺术博物馆等都集中于此,虽然街上看到的人不多,但夜晚灯火通明的广场建筑与街景,还是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人间烟火。埃里温是山地城市,周边雪山环绕。全部房屋都是沿山坡的形状而建,在高楼大厦之间,时不时夹杂着破旧甚至将要倒塌的房屋,刚看到感觉很不协调,但细想这何尝不是别样的文明呢。整个亚美尼亚没有高速公路,没有高铁、更没有地铁,路上看到挂有中国国旗的中亚友好客车。亚美尼亚属于内陆山地,国家经济落后,资源匮乏,土地贫瘠,由于历史原因与信仰不同等,使得亚美尼亚四周都被虎视眈眈,若不是受俄罗斯的驻军保护可能就朝不保夕了。这里的农产品主要是小麦、大麦、土豆以及葡萄、石榴等水果,展现在我们眼前的高山、草原、荒野以及成群的牛羊…</p> <p class="ql-block"> 我们游览了兹瓦尔特诺茨教堂遗址,埃奇米亚津大教堂以及神庙、修道院等,每处修道院附近都是大片的墓地,墓地里挺立着与真人等高的人像石刻等雕塑,使得不大的修道院更加庄严肃穆。景区都不大,即便是到了建在岩洞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格加尔德修道院规模也不大,人也很少。亚美尼亚是全球第一个将基督教定为国教的国家,我们参观教堂时,看到了孩子受洗、新人婚礼、全家祈福等庄严、宁静的仪式,空气里弥漫着浓浓的虔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埃里温大阶梯全部为黄色的原石砌筑,当初建造它是为了凸显节节攀升的社会主义新面貌,因苏联的解体而中断了后期的建设。阶梯广场是埃里温的潮流之地,也是我们看到人最多的地方,进入阶梯的前广场,有许多艺术雕塑,广场正中搭建了一处舞台,演奏家们正在演奏着美妙的音乐,恢宏的旋律在广场的上空回荡。阶梯的每一层都有不同的艺术装置与艺术品展览。我们沿台阶侧面的自动扶梯直接到达顶部,又走上几十级台阶,眼前用铁丝网围合着的是一处停建的大工地,裸露在外面的钢筋已经锈迹斑斑。站在阶梯顶端,感受到大阶梯规模之宏大堪比埃及金字塔,且一览埃里温城市全貌,远处是高原与逶迤的群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种族灭绝纪念碑是我们亚美尼亚之行的最后一站,高高耸立的纪念碑像一把利剑刺向天空,走在通往纪念碑的路上,看到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三个孩子向着纪念碑方向跑去,我们顺着她们奔跑的身影一路向前,看到了一个大大的圆形保垒。走下台阶,圆心处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也叫长明火,以此纪念奥斯曼帝国入侵时,亚美尼亚遭受种族灭绝中丧生的150万人。三个小女孩手中拿着花,气喘吁吁地坐在墙角处,似乎在等待某个时刻的到来。不久,年轻的母亲喊了她们,小女孩们齐刷刷的站起来,走到火焰旁向先人们敬献了鲜花。看到这三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就像看到了的亚美尼亚生生不息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 在亚美尼亚, 除了一座加尼神庙收门票外其他都自由出入,汽车在马路两旁随处可停,车辆限速市区统一为60码,其他均为90码,也没有遇到过公路收费站。</p><p class="ql-block"> 无论游玩在景区还是行驶在高低起伏的山峦,或是行走在城市的街道都无比的放松与从容,或许这里的高科技还没有全面进入日常生活、规则简单或是没有规则给到人的一种平静。想起了交往中碰到很多轻重不一的强迫症、焦虑症行为者,这是不停地应对繁琐的规则以及不断更迭的日常科技产品而产生痕迹与副作用吧?</p><p class="ql-block"> 在亚美尼亚没有高大上的现代文明,这也许是暂时的,但这份宁静与空灵希望能够长长久久。</p> 三、在格鲁吉亚 <p class="ql-block"> 从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飞往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仅需半个小时 。格鲁吉亚国土面积为6.97万平方米公里,人口约为400万,主要信奉东正教。从亚美尼亚到格鲁吉亚仿佛从荒漠进入了绿洲,亚美尼亚是一种宁静、空旷的美,而格鲁吉亚给到的是滋润、甜美。格鲁吉亚层峦叠翠,森林覆盖率达到百分之四十多。我们的三日自驾游玩了第比利斯、库塔伊西、巴统等城市以及沿途风景绝美处的修道院、教堂等。城市的房屋也是沿山坡而建,多彩的屋顶,从远处眺望,好像是森林里开出的花。</p> <p class="ql-block"> 从姆茨赫塔小镇出发沿军工大道前往斯特潘茨明达圣三一教堂,随着海拔的升高,沿途从茂密的森林到高山草原再到冷岭圣洁的雪山,到达著名的古多里滑雪场,就进入了一个冰雪世界,除了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之外,满山遍野白茫茫一片,车辆穿越在用钢筋水泥砌筑的一个个长长的明洞,这些建造明洞的地方为经常出现山体滑坡或雪崩的路段,翻越一座座雪山后终于看到了这座建于十四世纪,耸立在格鲁吉亚第三大高山卡兹别克山顶上的教堂,俗称斯特潘茨明达圣三一大教堂,被喻为离天最近的教堂,也被看作是格鲁吉亚的象征。卡兹别克山传说中也是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因偷盗火种被宙斯囚禁之地。山巅之上的斯特潘茨明达圣三一教堂并不大,用石块砌筑,据说,在战乱年代,一些珍贵的文物曾经被带到这里保护,包括圣尼诺十字架。站在教堂前的平台上远眺是冰川雪山,近处是高山草甸,山下是斯特潘茨明小镇,大自然壮丽令人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 去程时篮天白云,阳光灿烂,回程时却是大雪纷飞,一粒粒雪子打在车窗上,又啪啪地弹跳起来,似乎是雪精灵的舞蹈。因雪天能见度低,路上堵车长达一个多小时,途中我们游览了格俄友谊观景台、阿娜努日要塞城堡、姆茨赫塔十字修道院、生命之柱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 格鲁吉亚通往各大城市有开放式的高速公路,但高加索山脉却隔断了各城市之间的路网,所以去不同的城市大多数要回到首都后再出发。我们从第比利斯前往格鲁吉亚第二大城市库塔伊西,高速公路正常行驶是三个小时,天黑前就能到达,但大约开了一个多小时时遇上了封道,警察告诉我们前方在修路,今天不通了。好心的警察了解到我们要去的目的地后,详细告诉了我们绕道行驶的路径,还跟前面一辆车的司机打了招呼,并让我们跟着绕行。开了一段时间后前面的车驶入了加油站,我们按导航开上了九曲十八弯的盘山公路,天渐渐黑了下来,车越来越少,雾却越来越浓,Tou驾驶着丰田霸道,紧跟在一辆大卡车的后面,大卡车的顶上打着旋转着的警示灯,红色的灯光在大雾中显得很微弱,但却成了给予我们信心与安全的灯塔。到了稍微平坦一些的路段,Tou同意把车换由桥来开,坐到副驾驶座的Tou倒头就呼呼大睡。绕行的山路一共开了四个多小时,晚上十一点多才到达目的地。</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的行程是去乌树故里徒步,奈何昨晚翻山越岭的经历让我们心有余悸,于是改道去了黑海东南岸的港口城市巴统休闲游。巴统临近土耳其边界,有着繁华的商业氛围,是个娱乐设施齐备的现代化大都市,浩瀚的黑海、蔚蓝的海水卷起阵阵白浪,宽阔的海滩和海滨浴场显得非常美丽,这里是前苏联的疗养和旅游中心,也是欧洲人喜欢的度假胜地,在这里见到最多的是赌场、酒店与餐厅。</p> <p class="ql-block"> Tou是位彬彬有礼的暖男,他与狗有着天然的链接。无论在城市还是景区,下车后不一会儿他身边就会出现狗,他会马上取出背包里的牛肉干等小零食投喂。我心想这些地方到处是狗,管理好乱啊,桥开玩笑说Tou到哪里都会吸引狗,可能是狗转世的。</p><p class="ql-block"> 桥不撸狗,但她会提醒Tou撸狗后洗手。这让我想到了一段陈年往事,桥在中考的前一年提出要养一只狗,我给她买了一只白色的贵宾犬,桥叫它托尼。全家人都很喜欢伶俐可爱的托尼,桥晚上作业做得很迟,我睡觉了,可托尼会一直陪着她,深更半夜还会听到桥在客厅里训练托尼“坐下、站起”的声音。那时候我外婆和我们住在一起,我母亲每天都会来我家,她认为家里养狗不卫生,因此很讨厌托尼。一年后的冬天我去大连出差,回家后得了肺炎住进了医院,我母亲吃定狗身上的毛屑与细菌是引起我肺炎的罪魁祸首,经桥同意,我们把狗送给了当初卖狗的主人,家里寂寞了好一阵子,之后就没再养过狗。</p><p class="ql-block"> 在巴统的欧洲广场,Tou身边围着三条狗和他友好的互动着,他一会撸撸这条狗的头,一会儿挠挠那条狗的背,狗狗也很享受着这份待遇。桥告诉我,这里的流浪狗是采取国际动物保护组织广泛认同的TNR(抓捕、绝育、打疫苗、放归)方式进行管理,所以每只被纳入流浪狗保护计划中的狗狗,耳朵上都挂着一个特别的标志。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在巴统的一座建筑墙面上还专门为当地一只叫Kupata的狗涂鸦了巨型肖像。</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欧洲广场步行去当地一家比较有特色的餐厅午餐,有两条狗一直跟随在Tou的左右,画面非常温暖、和谐。我们进了餐厅,看到狗在门口停了一会后就转身回去了,我忽然明白,刚才狗是在为Tou送行。我们坐下来点了各自喜欢的食物,Tou又点了一串烤肉,说先来一串品尝一下。我们吃得差不多的时候,看到店员端过来的撸串被吓了一跳,一枝长长铁杆上的肉每块都比我的拳头还大,一共有五六块。Tou掰下一块切成小块后给我们品尝,这肉外焦里嫩,味道非常不错,无奈大家都吃饱了,叹息浪费了好可惜呀。Tou从包里拿出了一只食品袋说打包喂狗,后来发现其实Tou每次就餐后,他都会把自己啃过的肉骨头及剩下的肉食,包好放包里遇到狗就去投喂。狗的嗅觉特别灵敏,我想这可能是他到处吸引狗的原因吧。</p><p class="ql-block"> Tou与狗狗一路上的互动,给旅程带来了很多乐趣。</p> <p class="ql-block"> 傍晚我们回到在库塔伊西,惊喜地遇上了每年5月2日的kutaisoba庆祝日,整个城市都成了沸腾的海洋,大人与孩子们聚集在科尔基斯喷泉广场上一起唱着、跳着、狂欢着。广场北侧设有一个大大的舞台,乐队与歌手们的精彩表演,让快乐与激情充满时空,我们也一起加入了这庆祝的行列。</p> <p class="ql-block"> 从库塔伊西返回第比利斯的高速公路畅通无阻,还惊奇地驶入了在中国已经是司空见惯的隧道,尽管每段都只有几十米长。这条高速公路正在修建或扩建中,附近有架桥的,有开凿隧道的。前天我们在翻越Kazbegi雪山垭口时,还看到中国铁建隧道局集团正在此地承建古多里公路隧道。想象在不久的将来,格鲁吉亚新的公路网会四通八达,大大缩短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p> <p class="ql-block"> 在格鲁吉亚 的第三天我们游览了哥里乌普利斯齐赫 、圣三一金顶大教堂、格鲁吉亚纪事纪念碑,哥里乌普利斯齐赫是一座石头里挖出来的城市,始建于青铜时代。公元后几个世纪曾经是格鲁吉亚政治文化中心,13世纪蒙古人入侵后被彻底废弃。雄伟壮的第比利斯圣三一金顶大教堂 ,主建筑高105.5米,是第比利斯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格鲁吉亚东正教的母堂。格鲁吉亚纪事纪念碑是由16根高35米的青铜柱子组成的浮雕群,在台阶上我们遇见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学生。当老吴拿出相机准备拍她们时,她们非要友好的摆起了pose,还回礼“Thank you”。</p> 三、在阿塞拜疆 <p class="ql-block"> 从第比利斯到阿塞拜疆首都巴库的飞行时间为一小时,到达巴库机场立马感受到了石油城的霸气。</p><p class="ql-block"> 阿塞拜疆 土地面积8.66万平方公里,1千多万人口,大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两国在1991年独立后在纳卡地区的冲突比之前更频繁了,两国虽然相邻,但出入境都必须通过第三国。</p> <p class="ql-block"> 巴库是位于里海西岸的一个大型港口城市,它是阿塞拜疆共和国的首都,也是前苏联的石油城,二战前全球百分之五十多的石油都是在这座城市开采。巴库是历史古城,有保留完好的希尔梵国王宫殿、少女塔等古迹以及众多井然有序的欧式古典建筑,而新建的火焰塔、菲拉莫尼克音乐厅、海达尔·阿利耶夫文化中心等现代化建筑,傲娇地遍布在城市各处,显得格外“率性与放纵”,这凝固的音乐其艺术性已经大大高于了功能性。巴库的海拔为-28米,是全球海拔最低的首都。城市房屋沿着里海的海岸线缓缓向山坳延伸,再往外就是一望无际的荒漠。平原处时不时看到一台台迷你型的石油开采机,在慢条斯理中转动着摆臂,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或淡或浓的石油味。随着陆地开采量的逐年减少,阿塞拜疆的石油开采开始转移到了里海。</p> <p class="ql-block"> 巴库还是著名的火城。在这里体验到的一切几乎都与火有关。这里有火焰塔、火焰寺、火焰山等。巴库火祠的石井看到的不是水,而是熊熊燃烧的火,据说已烧了三千年,是拜火教以及印度教的起源地。在巴库,我们游玩了比比海巴特清真寺、戈布斯坦岩画后开车前往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泥火山群,火山不是喷岩浆却喷出泥浆。在荒野上,大小不一的“火山锥”比比皆是,火山口里的泥浆“咕咕、咕咕”冒着气泡,桥兴奋地把手伸进了泥浆池,吓得我哇哇乱叫,桥却哈哈大笑,说这些泥浆是冰凉冰凉的,让我也体验一下。喷发的泥浆溢出后顺火山锥缓缓流淌,形成了一个个小山丘,在若干年后这些小山丘或许就变成了连绵的群山。开车到离巴库城20公里处的亚娜代戈,看到了一段10米长的火焰墙,据说已烧了上千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 巴库也称为“风之城”,行走在白城区的巴库大道,凌烈的海风肆无忌惮地吹刮着行人的头发与衣裳,身体若没有一定的重量感觉会随风飞舞起来。巴库大道一边是里海,一边是繁华的商业街区,这里刚刚举办过世界F1方程式大赛,看台还没拆除,听说后面还有什么比赛要举行,我们走进了一家商店逛了逛,桥与略懂英语的店主进行了一些交流。走出店门,突然看到前方几个警察拿着枪愤怒的冲着我们比划,我们本能地退回店里,再往外一看,原来车水马龙的马路上空荡荡的一辆车也没有,人也没有,仿佛到了一触即发的末日。桥很淡定地问店主,这是什么情况?店主思索了一下,说大概是他们的总统视察要经过这条路,我们松了一口气。过了一会,一排排警车开道,五六辆超长的轿车穿行而过,一切又回归正常。</p><p class="ql-block"> 在巴库城区开车对车技非常挑战,道路上挤满了车辆,有开着的、有停在马路两旁的。这里的红绿灯少,道路单行线多,即有双向十车道的巨宽道路,也有窄到只能勉强通行一辆车的小巷车道。较多十字路口采用传统的环岛分流车辆的方式,道路上的标识也不显眼,司机超车、左右换道是经常性的,到处感受到开车者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生猛彪悍。在市中心很少看到警察,也没有城管或停车收费等管理者。车多而不堵、乱而有序,始终是在非常流畅中疾驰着,这是否也是一种无为而治呢?</p> 四、回到第比利斯 <p class="ql-block"> 告别阿塞拜疆,我们从巴库又回到第比利斯,尽管一路上桥都是找当地最有特色的餐厅就餐,但老吴对西餐已是忍无可忍,于是桥找到了一家中国餐厅,吃完了一顿丰富的中餐后才心满意足。因为是第二天是晚上的航班,我们开车来到了西格纳吉小镇,这是一座古城,坐落在一处三面临空的山坡上,四周老城墙围合,城墙外是阿拉扎尼河谷及大片的农田及连绵不绝的大高加索雪山。 在山脚的绿茵中一座古朴的修道院优雅安静地矗立着,这里的市政厅24小时开放为新人办理登记结婚手续,这处修道院就是为新人们提供结婚仪式并送上祝福的地方。小镇的建筑大多为石墙红瓦,一条主街的两侧商铺林立,有室内的,也有摆在室外的,商品主要是当地特色的鞋帽、围巾、手工地毯与画作等。行走在这石块砌筑的道路上仿佛时光倒流,有种穿越到十八世纪的感觉。找一处可俯瞰远处草原、森林及雪山的餐厅坐下,西餐、咖啡、甜品、茶应有尽有,沉浸在这静谧的慢生活里,感受到了物我两忘的魅力。</p> 五、在哈萨克斯坦 <p class="ql-block"> 从第比利斯返回北京需要在哈萨克斯坦转机并停留17小时,前面的转机我们已经在阿拉木图城区玩了一天,这次我们选择了包车的方式,准备在阿尔木图周边找个地方体验一下当地的人文风情,没想到跟车的向导阿郎是位中国人,来哈萨克斯坦还不到一年,他乡遇故人,阿郎竭力推荐我们游玩恰伦大峡谷、科尔赛湖、卡因德湖。</p><p class="ql-block"> 哈萨克斯坦土地面积272.49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九位,人口不足2000万,森林覆盖率仅为1.23%。哈萨克斯坦的主要信仰是原始信仰和伊斯兰教。东邻中国,是“一带一路”进入欧亚的必径之路。哈萨克斯坦有丰富的石油、铀矿等自然资源。地貌特征有低于海平面几十米的低洼地带,又有广袤无垠的旷野以及巍峨的高山山脉,山顶的积雪和冰川长年不化,成为一道靓丽的天际线 。</p> <p class="ql-block"> 去恰伦大峡谷需要四个小时。途中,阿郎津津乐道的给我们介绍着这里的一切。说现在的哈萨克斯坦相当于中国的九十年代,各行各业都刚开始发展,发展的机会很多,他家是哈萨克族人,来这边语言上没问题,再则这里的医疗是免费的,高中毕业前教育是免费的,所以没有了后顾之忧,全家都申请了移民。</p><p class="ql-block"> 哈萨克斯坦土地多,人口数量少,由于战争等原因又导致男少女多,男人的平均寿命63岁左右,女人的平均寿命73岁左右,阿郎说男女寿命上的差距和男人长期酗酒及生活、工作上的辛苦与压力有关。哈萨克斯坦法律上虽然规定是一夫一妻制,但实际上一直延续着一夫多妻,这样既有利于性待遇上的公平,更可以增加人口数量,这也导致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女孩子到十五六岁就急着嫁人</span>的内卷,到二十五岁后就被称作剩女了。我好奇的问阿郎,非法定婚姻中生的孩子有保障吗?会不会导致下一代近亲结婚?阿郎说不会的,男人取几个妻子一般都是公开的,他们生的孩子会去公证机构进行公证,孩子的父亲必须承担养育责任,所有待遇、权利与法定婚姻中生育的孩子都一样的,且孩子生得越多,国家给的补贴也越多,如果生到八个孩子,还可申请住房奖励。尽管这里多妻多孩不犯法,且有奖励,但大部分老百姓还是过着一夫一妻,生一、二个孩子的普通生活。</p><p class="ql-block"> 哈萨克斯坦是允许私人持枪的国家,也有合法的枪支销售商店,枪支价值相当于人民币几百到几千不等,但持枪需取得官方许可证,对枪支使用也有严格的规定,持枪者必须参加培训并通过考试,同时需要进行精神鉴定,保管枪支必须有专门的保险柜,国家农业部允许合格的持枪者在规定的时间、规定区域内狩猎59种鸟类和34种哺乳类动物。也已开始筹划狩猎旅游项目,以吸引国际游客,提高旅游地居民收入。</p><p class="ql-block"> 阿郎说新上任的总统托卡耶夫非常有智慧,曾担任过前苏联外交部长与副总理、驻华大使馆参赞、联合国总干事等,不但熟练俄语、哈萨克斯坦语,还精通英语、汉语,具有国际视野,致力于经济领域的改革与发展,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外交政策。今年一月份开放了中国、印度二个人口大国的入境免签,目的就是要打开国门,让更多的人来哈投资,把经济发展起来。当然老百姓的反对意见也较多,特别是反对中国的声音,我问阿郎为什么?阿郎说这里的人对中国有偏见,他们把中国人与历史上的蒙古人等同了,有过打了一千多年仗的记忆,民间认为把国门向中国人打开了,中国有二千多万成年单身男人就会涌进来取走本国的女人,这样哈萨克斯坦的人口就更少了,另外他们还担心中国人会来攻城略地。</p> <p class="ql-block"> 一路上阿郎有聊不完的话题,看到好的风景就要给我们拍照,到达恰伦大峡谷后,阿郎问往谷底走还是往高处的荒原上走,我毫不犹豫地说:我们往谷底走到头再爬到到荒原往回走,阿郎哈哈笑着说那就往谷底走着看吧。我兴奋地沿着褐红色山坡冲到了两三百米深的峡谷谷底,陶醉在这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魔幻世界里,两边的石头有的像神秘的城堡,有的像奔驰的骏马,有的像串起来的汉堡包。一路向前,终于见到前面有几个人,还搭设有帐篷,走到跟前看到一根绳子拦住了前进的路,我走过去比划着手势,问前方一个身材比我大一倍多的壮汉,能走进去吗?那人摇了摇手,指着边上的一排凳子大概是叫我坐。我转头往回走,想看看我们的队友在什么地方?这个壮汉冲到了我的面前伸出了一只手,五个手指都张开着,嘴里咿哩哇啦的地说着什么,我理解为他要我给他五块钱,我摸摸口袋又摆摆手用中文回答:我没钱。这人居然上前用手按住我的肩膀,像大人推搡着一个不听话的孩子,把我按坐在前面的凳子上,又给我倒了一杯热水,指着桌子上的巧克力、饼干让我吃。正当我莫名其妙的时候,阿郎到了,和面前的这位壮汉交流后,阿郎转告我说,他们是趁着大清早人少在这里拍电影,要等五分钟才可通过,我恍然大悟,也被摄制组这份温暖感动到了,他们给等待的游客精心准备了休息的凳子及茶点,阿郎说这里是最美的地方,休息一下看看两边绝美的风景。穿过摄影棚,峡谷两旁红色岩石悬崖更陡峭了,由于风霜雨雪长年累月的侵蚀,每一个山峰都变得形态各异,怪石嶙峋。桥让我走得慢一些,并埋怨我像打鸡血一样往前冲,又说她爸在后面没完没了的拍照片,她不停的瞻前顾后好累啊。</p> <p class="ql-block"> 走出了红恰伦,穿过一个悬空的山洞,便进了黑恰伦。这段峡谷比红恰伦小,山石呈鱼鳞状,像一面面黑色的瀑布。在峡谷的尽头与恰伦峡谷垂直方向流淌着一条宽阔的河流,河的两岸是不知经历过了多少年代的胡杨树,尽管形状怪异,却顽强的挺立着,很难想象在这样的戈壁荒滩上会出现一条奔腾的河流,河岸边有供游人休息的长凳,我们默默地坐着,听着哗哗的流水声,享受这时光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 休息了一会后,我们开始返回,穿过黑恰伦,阿郎指着一段陡峭的悬崖说,我们从这里走上去,我长长的“啊”了一声,看到团友们陆续开始攀登,我也只有硬着头皮往上爬,脚踩之处全是干燥的沙石岩层,常常是爬上几步又滑回到原处。阿郎说他只成功的带过一个团走完这条路,听了这话,我反而有了信心。桥告诉我要收紧臀部肌肉,身体往前倾,用脚趾抓地,踩稳了一只脚再提起另外一只脚,我手脚并用终于摸索出了一些经验,从团友的最后一个,跟着桥爬到了前面,大概过了半个小时,我爬完了这段看上去不长的峭壁。走在戈壁荒漠上,往下看大峡谷又是另一番美景。走在最后面的老吴却像是老鼠掉进米缸里,各种角度的拍照,怎么都移不动他的脚步。回到了停车场,我们已饿得饥肠辘辘,边上正好有一家餐厅,人也不多,我们坐了下来点了司机推荐的马肉纳仁、茶以及其他一些看上去不错的食物,没想到等了四十分钟马肉纳仁还没上来,问了好几次都说在做了,阿郎说他们这里的人没有时间观念,本来想吃个快餐,结果花了一个半小时。</p> <p class="ql-block"> 到达科尔赛湖已经是下午二点多了,这里已是和中国天山山脉交界的另一边,下车往前走了几十米就有一个观赏平台,往下看是一个淡绿色湖泊,周围环绕着挺拔茂密的云杉林,远处是白雪皑皑的群山,风景宁静秀丽。不走到湖边总觉得心有不甘,于是我们沿着斜坡往下走了几百米到达湖边,老吴又情不自禁地走入了湖边云杉林,我们陆续返回车上时,时间已经三点多了,就决定放弃卡因德湖的游玩,阿郎说这个湖泊不看很可惜,湖里长着反向生长的云杉树,树冠在湖下面,树根不断的向上生长。我和阿郎说留点遗憾,好下次再游,于是就往回赶路。</p> <p class="ql-block"> 天有不测风云,在离机场大约五十公里时,车抛锚了,老练的司机打开双跳灯,勉强地把车开到了高速公路边上。司机和阿郎交待了几句话后,就到前方拦了一辆车扬长而去,我们问阿郎怎么个情况?阿郎说汽车机油没了,司机去买机油一个小时赶回来,保证不会耽搁我们的航班时间。</p><p class="ql-block"> 大家都下了车,老吴独自去远处的河边拍照了。我们活动了一下筋骨,又坐回到车里和阿郎瞎聊起天南地北,老吴走过来看到我们坐在车里,大声吼叫你们不要命了吗?正当我们面面相觑时,老吴又叫嚷高速公路上停着的车是不允许坐人的,而且有多危险你们知道吗?我们完全不懂这个知识,被老吴这么一吼,吓得急忙下车撤离到十几米外的地方。 老吴平时一直做着老好了,但当他认定有重要的事情表达时,就会伴随着一种强烈的情绪,这份情绪会让人很尴尬,他的好人形象也随之打了折扣。</p><p class="ql-block"> 一个小时过去了,不见司机,我们请求阿郎是否让公司另外派辆车过来,阿郎说他已经联系过了,附近没有公司的车辆,如果城里开过来是来不及的。又说司机已经在返程的路上了,我们问万一机油加了车子还不能开怎么办?阿郎听了觉得有理也有些着急。商量后我们决定拦车去机场,阿郎留下来看车等司机。</p><p class="ql-block"> 不久就拦下了一辆车,阿郎和司机交流后,我们上了车,我打量了一下开车的是位老人,老吴说这车大概已经开了二三十年了,是辆前苏联产的手动档拉达汽车。想到了阿郎之前说过这里的车辆没有年检与报废之事,只要自己敢开什么车都可以上路。老人发动汽车时,车子发出了如跑车般的轰鸣声,终于上路了。车开了不到二十分钟,老人左转弯下了高速公路,拐向一条往回走的小路,我们一阵紧张,Tou坐在副驾驶室拼命比划着指向前面,让他往前开,但老人还是自顾自地往后开,Tou打开了手机导航,发现老人开在了另一条通向机场的小路上,我们才安心下来。这条小路坑坑洼洼,车辆行驶在路上有种要散架的感觉,我们判断沿这条小路开若迟半小时还是有可能赶得上飞机的,好在行李、登机牌已经在第比利斯办好了。阿郎也不断发信息过来了解情况,并不断道歉,桥说这是突发情况,和他个人没关系。又过了十几分钟阿郎发来了视频,他们加好机油后的汽车像是脱缰的野马,飞奔在了高速公路上。 阿郎说争取比我们早到机场,为我们送行。桥一再说不用过来了。</p><p class="ql-block"> 在有惊无险中到达机场后,所剩时间不多了,阿郎恳求让我们等他几分钟,并把买了咖啡及一些食物的视频发给了桥,说要表达一下他们的谢意 ,考虑到时间紧迫,我们还是管自己过了安检。最后的转机一日游,虽然有些波折,但还是给这次旅行画上圆满的句号。</p> <p class="ql-block">六、结束旅程</p><p class="ql-block"> 5月8日凌晨我们回到了北京首都机场,离出发日刚好是十天。旅行让人打破日常的生活方式,在旅途中感受、放下各种不确定性带来的无常或无奈,同时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打开认知的疆域,让心得以柔软,享受大千世界馈赠的无穷乐趣。每次和桥在一起的旅行,吃喝住行啥都不用操心,只顾着自己玩就好,特别轻松与惬意。现在有了Tou,和桥一样聪明、机智,他俩既默契又有互补,感觉又多了一份保障。谢谢亲爱的桥、Tou的陪伴,爱你们。</p><p class="ql-block"> 记录下旅行中的点滴,以此作为纪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