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这个哀怨凄美的故事几乎是尽人皆知的,被列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据说,祭祀孟姜女的庙宇全国共有四座,但孟姜女坟却仅有一处。它由一根巨大柱和几块低矮巨石组成,坐落在西距山海关十五公里的葫芦岛市绥中县万家镇的止锚湾海滨。</p> <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在统一中国之后,生前曾先后五次大规模出巡,到处祭祀名山大川,刻石记功,还进行封禅、求仙等活动。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他第四次巡视郡县,巡视的是东北和北方边境地区。据史料《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刻碣石门。"同时在旧燕国海滨进行了求仙活动。在战国时,燕、齐两国海滨地区曾是方士们求仙祭海活动的地方。据传说,燕国人宋毋忌、正伯侨、羡门子高等先后修仙成道,仙人在当时成了燕国的特产。近年来,在辽宁省绥中县境内和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海滨,相继发掘出了两处秦代行宫遗址。先后被确认为秦代行宫遗址,均为文献上记载的"碣石宫"遗址群。</p><p class="ql-block">绥中姜女石秦汉行宫遗址群,位于葫芦岛市绥中县万家镇的止锚湾海滨,西距山海关15公里。此遗址群范围南北长4公里,东西沿海岸3.5公里,面积达14平方公里,包括大型宫殿遗址在内共有六处,分布在石碑地、黑山头、瓦子地、金丝屯、止锚湾和周家南山等处。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石碑地遗址为六处遗址中最大的一处,经考证为当年秦始皇东临碣石的驻晔之地,是整个遗址群的主体建筑。碣石宫建在石碑地高大的夯土台基上。遗址是一座规模宏伟的高台多级建筑。除秦都咸阳和汉都长安以外,极少见有如此大型而又布局有序的宫殿建筑群。两千年前的行宫中的大小居室,排水系统,储备食物的窖井等,均清晰可见。碣石宫中轴线南端正对着海中巨石﹣﹣姜女石,相距400余米。</p> <p class="ql-block">姜女石即为秦汉时的碣石(门)。碣石宫是利用海滨自然景观,前临一望无际的渤海,海中有昂然耸立的碣石;后靠巍峨连绵的燕山,山上有逶迤起伏的长城。以石碑地宫殿为主体建筑,止锚湾为左翼阙楼,黑山头为右翼阙楼,衬以瓦子地、周家南山、金丝屯等众多的附属建筑,呈合抱之势,正对海中碣石(门),形成一处完整壮观的建筑体。可与始皇陵、阿房宫并列为秦代三大工程。在碣石宫对面的海中,耸立三座畸形礁石,称为碣石,也是历史传说中的孟姜女坟,传说为孟姜女投海葬身处。碣石近海而立,别具一格,站在不同的角度观赏此石有不同的效果。在黑山头观此石,其仿佛是一只褐色的公鸡屹立海面,引颈啼鸣;在石碑地正面观此石,又宛若一位少妇携着一双儿女望海盼丈夫出海捕鱼满载而归。</p> <p class="ql-block">每逢落大潮,从岸边到礁石隐约现出一条巨石铺就的海中栈道,可直达礁石脚下。在姜女坟的东西两侧海岸,各有一峭壁伸向海面,东侧叫红石砬子,西侧叫黑石砬子(又称黑山头),像两条巨龙静卧在海中,构成似"二龙戏珠"(海中礁石)的独特景观。近年来,经考古发现证明姜女坟就是当年秦始皇、汉武帝、魏武帝"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碣石,红石砬子、黑石砬子和碣石正对的石碑地都发现了秦汉皇宫巨大的行宫遗址,经考古发掘证明,这里就是秦始皇东巡的石宫遗址群。据史书记载,汉武帝时也曾在这里构筑观海的楼阁,文献上称之为"汉武台",它们是秦汉帝国大一统的象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