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活动背景</p> <p class="ql-block"> 玩沙是极受孩子们喜欢的一项活动,沙是一种不定型材料,可随意操作,而且简便易行,与其他活动相比,它更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特点,让孩子们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均得到较好的发展,并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让幼儿在与沙的零距离接触中得到快乐。</p><p class="ql-block"> 活户外自主场游戏的时间到了,活动前谈话动时,当孩子们知道玩沙水池都非常高兴。有的说我要做蛋糕,有的说我要建城堡,有的说我要建条小河……。孩子们来到地,换上衣服,自主选择自己需要的工具开工了!</p> <p class="ql-block">二、活动内容与过程实录</p> <p class="ql-block"> 活动一:沙池里做美食</p><p class="ql-block"> 观察时间:2023年4月2日</p><p class="ql-block"> 观察对象:敖子曼、易语馨、周玉涵、曾奕轩、李瑾瑜、敖依娜</p><p class="ql-block"> 沙池游戏开始了,小朋友们换上雨鞋在组建一个大家庭玩过家家游戏。</p><p class="ql-block"> 易语馨和曼曼一个拿着水壶一个拿着容器装沙子,她们把水往沙子里面灌水,然后在搅拌。</p><p class="ql-block"> 语馨:“好了米洗好了我们拿去蒸吧。”</p><p class="ql-block"> 轩轩和子睿两人合作筛沙子将细细的沙子筛出来用来做成甜甜的糖粒。</p><p class="ql-block"> 子懿:“快看我挖到宝石了,很漂亮”。</p><p class="ql-block"> 雨泽:“里面肯定还有,那我们继续来筛沙子”。</p><p class="ql-block"> 子曼:“我们把细细的沙子用来煮饭吧。”</p><p class="ql-block"> 周玉涵和周熙和挖了个大坑,灌水进去准备煮饭。</p><p class="ql-block"> 周玉涵:“我们把布铺好,这样就不会漏水了。把我们的米放进去煮吧。”</p><p class="ql-block"> 瑾瑜和娜娜用砖块、铲子、木板堆砌成一个房子。</p><p class="ql-block"> 瑾瑜:“我们把沙子粉刷一下城墙会更牢固的,把斜坡也粉刷下。”</p><p class="ql-block"> 教师反思:</p><p class="ql-block"> 在整个游戏中,孩子们在沙池游戏中搜集炒锅、铲子、勺子等游戏材料。引发出了新的游戏内容——煮饭、做房子。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了多次替代行为,利用自然资源,就地取材。用沙子替代、米饭、糖、水泥等。替代行为的出现是幼儿生活经验的再现,也是他们创造行为的表现。游戏中孩子们也探索出了沙子的科学特性,湿沙的可塑性、沙子的吸水性。</p><p class="ql-block"> 教师支持策略:</p><p class="ql-block"> 更多的了解幼儿,深入幼儿内心,观察幼儿行为、察觉幼儿需要,以便更好的判断幼儿的发展水平,让游戏更有意义。</p> <p class="ql-block"> 活动二:初挖水渠</p><p class="ql-block"> 观察时间:2023年3月7日</p><p class="ql-block"> 观察对象:敖子翔、周羽琦、易培霖、周熙和、敖依桐</p><p class="ql-block"> 户外时间到了</p><p class="ql-block"> 沙水游戏一开始,孩子们很快就找到自己喜欢的材料和工具,这一伙儿那一组的玩了起来。我注意到沙池中间几个孩子各自拿着大铲子挖了起来,不一会儿,每人身前一个小坑,然后小坑之间互相打通了,初见河道的雏形。</p><p class="ql-block"> 敖子翔:“我负责管水源,你们去挖沙坑”。子翔小朋友摆出一副领导的样子。其他小朋友拿着铲子朝不同的方向奋力的一齐用力开始挖坑。</p><p class="ql-block"> 另一边的敖依桐和周熙和几个小朋友,挖的时候出现了一条长长的水沟,是一条弯曲的。</p><p class="ql-block"> 桐桐:“我们把这条水沟和敖子翔的连接起来吧。”</p><p class="ql-block"> 周熙和:“好吖,这个注意很好呢,我们一起将水渠连起来”</p><p class="ql-block"> 于是几个小朋友开始合作挖水渠,看到慢慢靠近时又抬起头来看看自己的杰作很是开心。</p><p class="ql-block"> 教师反思:</p><p class="ql-block"> 初次挖河道,幼儿心中没有河道的分布图形状,在大大的空间里不会对场地进行规划,孩子们只是平行游戏没有商量和合作,所以只挖出了身前的一段小坑,有宽度没深度。 </p><p class="ql-block"> 教师支持策略:</p><p class="ql-block"> 初次挖河道,幼儿心中没有河道的分布图形状,在大大的空间里不会对场地进行规划,孩子们只是平行游戏没有商量和合作,所以只挖出了身前的一段小坑,有宽度没深度。 </p> <p class="ql-block"> 活动三:改造挖水渠</p><p class="ql-block"> 观察时间:2023年3月9日</p><p class="ql-block"> 观察对象:敖子曼、曾奕轩、夏梓晨、夏梓涵、何逸辰</p><p class="ql-block"> 让幼儿以“挖水渠”为主题来开展沙上建构游戏。曼曼和桐桐在接近水龙头那边挖沙子时,挖出了一条水沟,其他幼儿看见了,也纷纷加入了挖渠行动,跟随她们在不同的地方挖,几条水渠的都向曼曼的水渠靠近。曼曼拿着塑料水管套在水龙头上将水引流到水渠里面,另一组的幼儿也打开了水龙头。</p><p class="ql-block"> 看到水渠里面流动的水,子翔兴奋的喊:“快挖,水流过来了”!</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兴致勃勃的在各个地方开始挖沙。轩轩说:“你们这样子是不行的!我们要根据计划上的路线去挖,于是他就拿起铲子画起了路线。孩子们便沿着这个路线开始奋力挖坑。</p><p class="ql-block"> 教师反思:</p><p class="ql-block"> 挖河道的游戏在沙水区里经常出现,游戏中他们有分工,有合作,有关键人物引领,也有每个参与者的努力。这个庞大的“工程”涉及许多人的合作,对于混龄孩子们来说很有挑战性。 游戏过程中,子懿的做法让水流动起来,大家都积极学习,挖出好几条河道分支并环绕起来,实现了他们挖弯弯曲曲的河道的想法。在大家顺着水流方向挖河的体验中,他们也发现了水往低处流的特点。孩子们专注投入学习的品质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得到了提升。</p><p class="ql-block"> 教师支持策略:</p><p class="ql-block"> 在大家顺着水流方向挖河的体验中,他们也发现了水往低处流的特点。孩子们专注投入学习的品质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得到了提升。</p> <p class="ql-block"> 活动四:水哪里去了</p><p class="ql-block"> 观察时间:2023年4月</p><p class="ql-block"> 观察对象:敖雨泽、易培霖、周熙和</p><p class="ql-block"> 散步时,小朋友们走到沙池。发现刚才挖的河道水变少了甚至不见了,于是我们展开讨论。</p><p class="ql-block"> 木木:“水怎么变少了,有的河道还没有水了呢。”</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们又展开讨论河道里的水哪里去了?</p><p class="ql-block"> 夏梓晨:“水太少了,都被沙子吸走啦!”</p><p class="ql-block"> 夏梓涵:“水被太阳晒干了了!”</p><p class="ql-block"> 周玉涵:“水流走了。”</p><p class="ql-block"> 老师:“这些都有可能哦,要不我们做个试验看看?”为了验证孩子们的猜测,我们做了“沙的吸水性实验。因为沙子呈颗粒状,空隙较大所以很容易吸水,等所有沙子都浸透后多余的水就会存留下来。所以,在短时间内,倒在沙子里的水是被吸收了。老师问:“既然沙子有吸水性,那怎样才能让水渠里有水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用大桶、大盆、用透明胶带粘起来运水。最终得出了结论,用塑料布。</p><p class="ql-block"> 幼儿带着问题来到沙池找到了一块防水布想让它放到挖好的水渠里面。</p><p class="ql-block"> 周熙和:“快来,我们拿这块防水布拖过去放在水渠里面。”</p><p class="ql-block"> 敖雨泽:“这块不太大了吧,都放不下去了。”</p><p class="ql-block"> 木木:“那我们有一截就可以了吖。”</p><p class="ql-block"> 于是几个小朋友合作把那块防雨布放在水渠里</p><p class="ql-block"> 河道两侧沙子总是塌下来,周熙和小朋友赶紧拿了砖块,贴近沙子,将砖块摆成一条直线,挡住沙子塌陷。</p><p class="ql-block"> 教师反思:</p><p class="ql-block"> 蓄水游戏是幼儿一步步的自主发现与自主碳素的产物,游戏循序渐进,充满探索欲望。在游戏中幼儿从最简单的现象层层挖掘、探索发展了动手能力、学习能力,探索能力。 </p><p class="ql-block"> 教师支持策略:</p><p class="ql-block"> 当幼儿对“水不见了”产生疑惑时,教师首先鼓励幼儿自主探究,并对现象大胆猜测,然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测自我验证。让幼儿主动探索,提供更多的机会自由选择、尝试、推进游戏发展。 </p> <p class="ql-block"> 活动五:搭桥游戏</p><p class="ql-block"> 观察时间:2023年5月6日</p><p class="ql-block"> 观察对象:周熙和、易语馨、敖子曼、夏子涵</p><p class="ql-block"> 游戏开始了,三个男孩子选择了木板和梯子作为建桥材料,周熙和、周雨琦搬来两个梯子放在水渠两边,中间架起木板,两人松手后发现梯子和木板可以立稳不懂,便相视一笑,冲我喊:“老师,快看!大桥可以自己立稳了。”于是几个男孩在玩起了爬梯过桥游戏。 </p><p class="ql-block"> 教师反思:</p><p class="ql-block"> 在搭桥的过程中启发幼儿积极思考,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让幼儿的动作和思维共同参与,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由于这些桥是幼儿自己搭的,同时增加了游戏的挑战性,孩子们在挑战中认识自我,增强了自信心。 </p><p class="ql-block">教师支持策略:</p><p class="ql-block"> 在这次搭建过程中我扮演的是一个观察者,在观察中去发现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不断去鼓励和引导孩子们去克服困难。去探索——尝试——实践,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把孩子们在玩中的小想法给无限扩大,实施“相信孩子、共同面对困难、适时支招、”的理念。 </p> <p class="ql-block">三、活动特点及价值: </p> <p class="ql-block"> 1.整个故事从一个偶发事件缘起,引出了挖水渠这个大工程的开展。从沙池里的小小坑、河道、搭建桥梁、沙地里的工程、这一系列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孩子们的深度学习。</p><p class="ql-block"> 2. 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失败后调整方案再次实践,终于挖渠引水成功。在游戏目标不够明确时,他们也能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作出调整,真正的成为了游戏的主人。我们也在游戏背后看到了孩子的成长,他们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是推陈除出新的创造者,是不曾言败的实践者,更是体现出了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挑战、反复操作和尝试的学习品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