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五月十三日一个春末夏初的周末,我决定去拜访心里仰慕已久的嵩高老宗长。停了车上了老宗长家住的四楼,已经有四位宗亲捷足先登进了房间在查族谱,一交谈才知事情的原委。</p> <p class="ql-block">老家住在车江镇的萧和平宗亲自参加在檀山中学召开的兰陵山口萧氏八修族谱启动大会后,激起了浓厚的家族情怀。他说:小时候只听父辈讲过,我萧家是从衡阳县的鸡窝山那边迁过来的,我是"功"字辈,与萧春在一个单位共事多年都不知道我们是同辈份的,现在一查族谱,才知道我俩都是政房后裔,关系又更加亲密啦!七修谱上只查到我爷爷芳善的名字,没有详细的记载,这次八修谱一定要找到家族的根源……</p> <p class="ql-block">嵩高老宗长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但是一谈到修谱的事情,就精神百倍,非常亢奋健谈!热情地接待了来访的宗亲,讲述起他七修族谱时曾到过和平宗亲的老家。他说:你老家住在车江小学边,你们兄弟在哪个单位上班,你母亲都说过,因为当时你们都没有退休,你母亲嘱托,修谱的事情就不要找你们,因此七修的时候你们都可能没有上谱。具体的情况,要查你们车江镇那边的户谱啦。</p> <p class="ql-block">和平宗亲特地把儿子也叫过来,一起到老宗长家来查族谱,希望弄清楚自己的家的渊源,传承家族文化。</p> <p class="ql-block">吃过中饭后,其他宗亲都告辞了,我仍然留下来,想要听听老宗长七修族谱的感人事迹。我想知道,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力量?能够支撑他三年时间里几乎不着家,一直忙碌奔波劳累在走家窜户的路上,磨穿了几双鞋底!</p> <p class="ql-block">我与老宗长面对面坐在窗前的小桌边,看到老人家须发俱白,一对浓密的长长的寿眉特别吸引我,我又仔细瞪看着老人,一双耳垂也比常人长,真是一个善良慈祥的长者,老人家一定会长命百岁的!他和蔼可亲地娓娓述说起七修族谱的往事。他说,修族谱是只讲贡献,不能索取的事情,七修族谱,他耗尽了心血,耗费了退休后的几年宝贵时光,不图名不图利,只为实现自己的家族情怀,只求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面对一些流言蜚语,他说我只当他们是蓬草里的小虫儿在叫!是的,远飞的大雁不会顾及小麻雀的叽叽喳喳的叫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老人家洒脱的话语,瞬时让我觉得眼前的老人,是一个有自己坚定信念和追求的人,有着高尚的人格魅力!让我想起冯雪峰写过的《锦鸡与麻雀》: 有一只锦鸡到另一只锦鸡那儿做客。当他们分别的时候,两只锦鸡都从自己身上拔下一根最美丽的羽毛赠给对方,以作纪念。这情景当时给一群麻雀看见了,他们加以讥笑说:"这不是完完全全的相互标榜么?" "不,麻雀们,"我不禁要说"你们全错了。他们无论怎样总是锦鸡,总是漫亮的鸟类,他们的羽毛确实是绚烂的,而你们是什么呢?灰溜溜的麻雀?"。 我想,这次我们八修族谱,我们的萧氏族人都做锦鸡吧,不做那叽叽喳喳的麻雀!</p> <p class="ql-block">老宗长让我看了他当时面对流言蜚语写下的感怀明志小诗,现摘录如下:一,冷言蜚语休要怕,只要崇宗心中挂。乌泥莲藕内自洁,树正何愁月影斜。二,续修家乘昭祖德,不为名利费心血。小人之心度君腹,问心无愧自清白!</p> <p class="ql-block">谈起七修族谱的往事,老宗长又精神百倍了,没有一丝疲惫姿态,他说:二OOO年前,我还未退休,就听到几个萧氏宗亲聚在一起,商量着手七修族谱的事谊,后来不知道何故,没有继续做下去,我听说后,就暗暗在心里下定决心,这是对家族文化传承有意义的事情,别的姓氏都能把族谱修好,我们萧姓是檀山这片的第一大姓,难道就没人能把兰陵山口萧氏七修族谱修起来?退休之后,我在取得家人的支持后,找到了几个志同道合的宗亲,萧功银、萧功迪,着手成立了七修的工作委员会,在各村推选出来的齿录人员动员大会上一起明确了七修的两个基本原则:一,大家必须具有贡献精神,修谱工作不要有索取名利的思想和念头!二,大家一定要做到:脚勤、手勤、口勤。 七修启动后,我们刚开始也是一无所有,没有一本老谱做依据参考,当务之急是寻找老族谱,因为前期几十年的破四旧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绝大多数的老族谱都被付之一焚啦!六修的齿录资料毁于日本的侵华战争中,日本兵放火烧毁了存放于斗子塘一处民宅内的齿录草稿!当时找到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宗长萧咸功提供了一个信息:新邵县马岭太子庙的萧姓人家里有族谱。我们仨就立马动身赶往新邵,在邵阳市下了长途汽车,一路奔走,一路询问,赶赴马岭时已近黄昏,根据路人提供的模糊信息,只能循着电线杆的走向来确定行进的路线,相信有电线杆通往的地方就一定有人居住,天黑无月色,路也看不清,望着房屋窗口透出的灯光,仨人在柴草丛里连滚带爬地行进,终于走进了一户萧姓人家,住了一宿,并未找到族谱,但是萧姓人家提供了一个准确的信息,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家有几本贵房的族谱,第二次我们去时才找到,又根据新邵的萧氏宗亲提供的信息,后又同萧少阳一起去到邵东县流光岭杨柳村找到一个哑巴宗亲家保留下来的一桶谱,总算凑齐了贵房的五修谱! 政房的五修谱没有找到,只是与萧柳溪宗亲一起去到渣江的三合村找到了政房的世系图,才算为七修族谱找到一点依据!2002年又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为使家族分居的族人都能入谱,听说四川巴中市有大批量的萧姓族人存在,又与萧功迪、萧芳有风尘仆仆的赶往巴州,在巴中中学找到接头联系的老宗长,补齐了山口萧氏巴中的一个大的支系!</p> <p class="ql-block">七修族谱,可以这样说,嵩高老宗长以一己之力推动了七修的工作,在艰难困苦面前没有退缩,团结了大多数热心家族事务的宗亲,一起玉成了兰陵山口萧氏的七修族谱工作!在有了七修族谱的良好基础上,我们这次做八修族谱的工作,没有理由不圆满成功!下面我想谈一下自己个人对八修工作的感想,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八修族谱?八修族谱的几点理由。</p> <p class="ql-block">总书记提出过,记得住乡愁!现在又在提倡,乡村振兴。中国人在完成了差不多百分之六十的人口城市化后,乡村振兴究竟走向什么样的模式?农业农村如何发展建设?中国人的根要留在何处?家族文化如何助推乡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相信这是我们每一个着手八修族谱理事会成员都会思考到的问题……现在的社会变化十分迅速,人口流动性大增,传统中国农民安土重迁的观念正在淡化,已经能够四海为家了,新型的社区正在形成。但是邻里关系却很淡漠,甚至互相不知道姓甚名谁,完全没有乡亲们之间的那种亲情。大多数安家在城市里的如我一般的农民,仍然认为老家在农村,我的根在农村,城市里的家只不过我居住的房屋,真正有感情的牵挂的仍是出生之地的故乡,这就是如我一般出生在农村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一代的乡土情结。如今,儿孙辈们都出生在城市,他们的乡土情结自然没有他们的父辈、祖辈強烈。如果没有一定形式的家族文化教育和熏陶,很可能我们的下辈的家族情怀就荡然无存,这绝非危言耸听!</p> <p class="ql-block">城市化、全球化的进程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多元文化正在产生,乡土中国变化成城镇化的中国,传统的中国文化在遭遇西方文化的侵蚀后,人们开始觉醒,逐渐又对自己民族的传统的文化重视起来,过起了自己的节日,抵制过"洋"节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又重新被人们重视起来!物质财富累积到一定程度,人们就会有一定的精神追求,理想信念就会填充进大脑,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也是人有别于其他动物的显著区别!每一个有思想的人都会有寻根问祖的念头,不会像无根的浮萍一样生活在社会中,茫茫然不知道自己来源于何处,将向何处去,因此相信每一个清醒的中国人都会有寻根归宗的想法!修缮族谱也确实是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精神财富的适时举措。如果没有我们这一代出生于农村有乡土情结有家族情怀的人来做家族文化的传承工作,不能把这种家族情怀传递给我们的下一代,可能我们中国的传统家族文化就会失传!因此现在我们为什么又看到了一座座宗祠被修缮一新,重新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家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家族文化又重新被人们认可和重视并且结出了硕果。这一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是人们文化觉醒过来以后的民间自发形成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人走向世界,中国人要有自己的根。中国文化融入世界文化,中国文化要有中国的特色,要有中国的铬印!</p> <p class="ql-block">记得住乡愁!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明,重视血缘关系重视婚嫁生葬,追求落叶归根的内核早已深入到民族的灵魂当中。所以对于大部分的中国人而言,不论未来定居什么地方,对家乡的依恋,对故土亲朋的牵挂和思念总是要伴随我们的一生,这就是国人对于血缘关系和家族的认同表现出不同于其他国家人们的特异性。有人痛批中国人情化社会,殊不知,讲关系,讲人情可能就是中国的特色社会。人人冷漠,没有亲情并不是社会进步,也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追求!我们讲"孝悌忠信",也是社会倡导的文明主题,孝道,诚信,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八修发出的倡议:考世系,溯本源,明人伦,别长幼;更能寻根问祖,追念先辈美德,继承祖宗遗训,光大前人业绩,传我家族根源;⋯一定会深入人心,得到广大族人的认可和支持,一定能内化为广大族人的实际行动,把八修工作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一定能取得圆满成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