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怀念我们最亲爱的妈妈 - 朱桦 朱兰

秋桦

又一个母亲节到了。我们习惯了在每年的这一天给妈妈送上一束鲜花,说一声“母亲节快乐”!可这习以为常的事情,今年已经成为了永远,我们最亲爱的妈妈在2个多月前离开了我们!这些日日夜夜,她的音容笑貌不断浮现在我们脑海里,每当想起就是深深的痛 …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41年妈妈(后排左二)全家福</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妈妈1961年带着我和妹妹在广州与家人团聚。前排左起 2,朱桦;3,妈妈;4,朱兰;7,姥姥。</p> <p class="ql-block">妈妈于1926年出生在一个祖祖辈辈文化不高的平民家庭,兄妹7人,排行老五。我外公虽文化低,但很开明,他有改变家中无人读书状况的强烈愿望。外公家在离广东东莞县城一河之隔的一个小乡村,当时村里很少有人送孩子去县城读书,加上重男轻女,女孩子去读书的更是少之又少。外公是个店员,收入微薄,维持一大家人生活已经十分困难,但是他仍然坚持把我妈妈和她的兄弟姐妹全部送去县城读书。外公的愿望深深地刻在了母亲幼小的心灵里。她暗下决心要好好读书,有所作为,不辜负父亲的一片苦心。</p> <p class="ql-block">妈妈的初中到大学基本是在抗日战争中度过的,从东莞到香港再到韶关,一边读书,一边逃难,一边上课,一边躲避日军空袭。妈妈每天都看到无数惨死在日军炮火中的平民!在如此动荡的社会和恶劣的学习环境中,妈妈可以坚持读完高三,并在1943年18岁时考入了广东省文理学院(解放后合并为华南师范学院)。</p> <p class="ql-block">大学一年级的第一门专业课普通生物学,引起了妈妈极大的兴趣。从那时起,她确定了把探索自然的奥秘作为终生奋斗的目标。由于日寇侵犯,学校在4年中迁址两次,因种种困难,一大半同学中断学业,到毕业时只剩7人,其中只有两名女生。对一个弱女子而言,如果没有坚强的信念和顽强意志是不可能的。</p> 1947年妈妈大学毕业,留校当助教,从此走上了从事教育和科研之路。40年代的女性基本大多早早结婚生子、过家庭主妇的生活了,而妈妈则一心放在喜爱的教育事业和生物学研究上。当时全校的助教中妈妈是唯一的女性。在当助教的4年中,妈妈每学期负责2-3门动植物实验课。为准备实验材料,她常穿着旗袍,背着采集袋,到田间,泥塘,水沟采集标本,引来农民异样的眼光。再回到实验室在显微镜下观察那奇妙的微观世界,其乐无穷。一次她观察到游动的植物孢子释放过程,高兴地到处找人来与她共饱眼福。4年助教的成绩妈妈已经可以晋级讲师了,可是她还是希望继续深造。她决定到北京大学生物系进修一年。没想到这一决定改变了她的命运。 妈妈1951年在北大生物系进修期间,结识了一位才貌双全的年轻教师,这就是后来我们的父亲。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妈妈爸爸1953年结婚</h3> <p class="ql-block">1955年妈妈从华南师范学院正式调入北大。当时生活条件差,南方的生活与北方相差甚远。我们一直不解的是我父亲怎么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其实之后几十年妈妈都没适应北方的生活。</p> 在北大最初几年,妈妈讲植物学,同时给几位著名植物学家当助手,负责实验课。记得妈妈多次跟我们讲,当年她给著名植物学家张景钺当助教,后根据多年植物学形态及解剖学部分的讲义,按新的教学大纲修改和补充编写了《植物学 – 形态解剖学》一书,1959年由高教出版社出版,作为全国综合性大学的教科书。张景钺教授为此书花费了极大的精力修改、审阅,但执意不署名。妈妈说这种对年轻教师的真心培养和高尚品质现在是极少见的! 50年代北大生物系部分教师在颐和园合影:第一排:中:李继侗;右1:王伏雄。第二排:左1,父亲;左4,顾孝诚;左5,曹宗巽;右2,母亲;右3:吴素萱。 妈妈从教50年,是一个好老师。为讲好一节课,她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准备,她曾深有体会地说:“备课花的时间是无底洞。我始终坚信,大学老师兼备培养人才和发展科学的任务”。 <p class="ql-block">这段时间妈妈和爸爸一起上班下班,共同从事他们喜爱的植物学教学和科研,培养了很多新中国出色的老师和科技人才。即使在一次次政治运动的干扰,甚至将父亲打成白专典型批判的时候,他们也同甘共苦,相互扶持,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尽心尽力。记得我们小时候的饭桌上他们也经常讨论学术问题,有时遭到我们的反对。他们对师长的尊敬也延续到了他们的学生,逢年过节总是有学生来访,几十年不断,这也让他们感到了无比的欣慰和骄傲。</p> <p class="ql-block">妈妈调到北大一年后,我和妹妹相继来到这个世界。因为父母对植物的喜爱,给我们起名桦和兰。可以说,从我们出生到文革开始的10年,是我们一家四口最幸福的10年,也是我们记忆中最美好的10年。我们周末和节假日总是有很多活动,近则去北大走走,去生物系看动植物标本,看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远的去公园或者西山郊外,看各种植物花草,野餐。父亲喜欢摄影,每次都为我们拍很多照片,自己冲洗放大,做成精美相册。妈妈体育还很好。我们很小就跟妈妈学会了游泳。记得有一次妈妈参加教职工乒乓球比赛得了冠军,奖励了一副红双喜球拍。妈妈笑着说她得冠军是意外,因为决赛的时候对手缺席,她不战而胜。所有这些无疑对我们的健康成长、身心发育和为人处世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之后的性格与爱好,甚至事业发展。现在想来这是父母給我们多么珍贵的财富!</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颐和园划船</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北大临湖轩</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草地上玩游戏</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听妈妈讲故事</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我们第一个家 - 北大三公寓前</h3> <p class="ql-block">这张合影是由著名生物学家、中国植物生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汤佩松拍摄</p> <p class="ql-block">我们美好的童年时代太短暂了。文革的10年浩劫不仅荒废了父母一生中最好的年华,也是我们这个小家最黑暗的10年。与千千万万的家庭一样,我们家也遭遇抄家,父母被批斗监禁不许回家,下放等噩运。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学中午放学回家,路过父母经常带我们去玩耍的北大生物系的植物园时,突然看到妈妈:她低着头,被剃了短发(不像现在女孩的时髦短发,是侮辱性极强的那种),被红卫兵像赶牲口一样 … 泪水突然涌出,心里针扎一样刺痛 … 文革以后,妈妈多次跟我们讲,如果不是因为我们小,她不会忍受这般羞辱而会自杀!</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革前后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革期间爸爸从江西鲤鱼洲干校回京在天安门合影</h3> <p class="ql-block">1976年3月我高中毕业,与北大附中另外3名同学自愿申请赴西藏插队落户。校方规定必须家长同意才可批准。在那个年代户口迁出北京再想迁回北京是难上加难,加上对西藏的种种自然环境及民族关系恶劣的传言,父母同意是极其不容易的。但是父母还是同意了,妈妈含泪送子远行。这是让我一辈子都牢记并感激父母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感谢他们对我的志愿的理解和支持。</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西藏堆龙德庆县东嘎公社插队</h3> <p class="ql-block">在10年动乱的噩梦中醒来,妈妈又露出了笑容。妈妈发现他们致力于的学科,已从传统的形态学性质迅进入到了分子水平、向交叉性综合学科发展,我国已经大大落后于国际水平了!年过半百的父母在教学科研中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妈妈致力于编写教科书,创建新的技术,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参与了在创建和发展植物胚胎学和生殖生物学的工作,在有限的条件下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培养了13名硕士生和8名博士生,还应邀在电大授课。她曾担任中国植物学会生殖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植物学报》常务编委,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务。</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83主办全国胚胎学讲习班合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妈妈在实验室做实验</h3> <p class="ql-block">华裔美国教授、北大毕业生穆京虹在《在美国屏风上》书中这样描写妈妈:“记得上植物学实验时,胡适宜教授教我们做植物电镜切片。虽然课中的内容大多忘记了,但胡先生的风采却记得清清楚楚,她有双大眼睛,脸庞身材处处有说不出的精致,虽年过半百,但举止端庄,一身布衣在她身上便透着清新。我们一班男生女生都倾倒于她那岁月不衰的美丽和才女风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89年父母与硕士生合影</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父母访波恩大学</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父母与美国、法国学者 (Dumas, Mogensen) 交谈</h3> 妈妈陆续出版了植物学生殖、发育方面的著作。《植物的生活》胡适宜、何笃修编,1981,人民教育出版社。 《被子植物胚胎学》胡适宜著,1983,高等教育出版社。获得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 《棉花形态及解剖结构图谱》徐是雄、胡适宜著,1985,北京大学出版社。 <p class="ql-block">1983-1984年我大学毕业后有幸在北大生物系陈阅增教授实验室进修一年。这时我们家已经搬到了北大校园内的8公寓。每天上班都要经过风景如画的未名湖畔,这是我们家在分离多年后又能全家团聚的难得的一年,也是非常幸福的一年,又是最后能一起生活的一年。之后我自费留美。爸妈把家里所有的积蓄换了700美元给我带上,希望我读完博士,并成为大学老师。我在美半工半读,不管多么艰难都想着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努力学习,我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p> 1997年妈妈退休。妈妈在退休以后几乎没有停止过工作。虽然年事已高,她仍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她一直坚持学习和使用电脑、iPad和新的办公软件,用电子邮件和微信交流。还在晚年陆续出版了几本专著,发表了多篇论文。 《被子植物有性生殖图谱》胡适宜、朱澂著, 2000, 科学出版社。 《被子植物生殖生物学》胡适宜著,2005, 高等教育出版社。 被子植物有性生殖图说。胡适宜、申家恒著,2011,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植物结构图谱》是妈妈最后出版的一本科学著作。当她看到由北大生物系植物专业老教授与老师多年积累大批石蜡切片堆积在墙角无人问津时,她意识到如不及时整理,这些珍贵的材料将会失传时,她决定用显微照片拍下这些切片,并加以说明。北大前校长许智宏在序言中说:“作为当年北京大学植物学专业的学生,看到这些熟悉的图像,十分亲切,而电子版图片特有美感,又给人以一种艺术的享受。在基础植物学在大学被边缘化的当今,胡先生不顾已近九十高龄,乐于做这一最基础的工作,把北京大学几代植物学教授和老师所积累的珍贵切片事物资料整理、充实、制成电子版图片并出版成书,本人感到由衷的敬佩”。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妈妈向来访的老北大生物系学生,前北大校长许智宏展示图谱编写情况</h3> 妈妈90岁在新书发布会上,北大前生科院院长吴虹与顾红雅(前排3/4)和白书农教授(后排2)与学生参加。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2年教师节妈妈在感谢恩师茶话会上</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北大生科院白书农教授和学生给妈妈庆祝生日</h3> <p class="ql-block">妈妈东莞老家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常到家中做客、聚餐,妈妈给他们很多关爱和鼓励(右1是同为北大教授的东莞老乡毛赞猷)。</p> <p class="ql-block">妈妈也常写一些植物方面的科普文章,也非常喜爱和支持《大自然》杂志。编辑部的大小罗老师常到家中看望妈妈。</p> <p class="ql-block">妈妈退休后的生活更丰富多彩和有规律。妈妈特别喜欢花。家里总是有自己种的和朋友送的鲜花,可谓百花齐放。每天早起她总是精心打理花朵,然后到小区散步,观赏和拍摄小区的各种花朵,再做些工作。午觉后,她会练毛笔字,听听古典音乐或看些书籍和报纸。晚饭后她会看看连续剧等。</p> <p class="ql-block">退休后,妈妈爸爸有更多的时间去全国各地讲学和旅游。除了几个省份外,他们走遍了祖国各地。最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妈妈在80岁高龄,还爬上了海拔3900米的黄龙最高处五彩池。</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7年春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每年春节朋友都会送上水仙花</h3> 妈妈在厨房做菜。特别是有好友来访或者家庭、亲友聚会,妈妈都会自己下厨房做上几个拿手菜:糖醋猪蹄,莲藕汤,香菇发菜等。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妈妈也喜欢自己烤蛋糕和面包请客人吃。</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妈妈在练字</h3> <p class="ql-block">北大著名美学家、书法家、书画社名义社长,杨辛在96岁时送给妈妈的礼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妈妈每天喜欢就坐在这个“太师椅“看电视,听音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妈妈(二排右一) 参加小区的太极拳汇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与大孙子和外孙女</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与儿媳妇和孙子、孙女和外孙女</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1年父母访问美国。妈妈在朱桦新家与小孙子下棋。</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全家最后一张合影</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与新婚的外孙女小两口合影</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妈妈在拍照</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妈妈在下载照片</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妈妈拍的丝网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妈妈拍的景德镇瓷灯</h3> <p class="ql-block">《卧虎藏龙》这幅作品是根据妈妈在小区拍摄的爬山虎照片创作的。这幅具有中国画效果的诗影借景叙怀,寓意了中国老一代知识分子严谨治学,盛德若愚,诲人不倦的品质和风范。我的好友向清三作诗,杨辛教授在九十六岁高龄书写。</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卧虎藏龙》获北京教育系统老同志摄影作品展一等奖</h3> <p class="ql-block">妈妈晚年最大的一个心愿就是将我父亲多年来、特别是退休以后的艺术作品,包括摄影、书法,绘画、印章等作品,整理成书并出版发行。她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浸透了她对我父亲的爱。此书终于在2022年出版了。</p> 2023年1月我在南极旅行中突然收到妹妹的微信,妈妈病危!我克服签证困难终于回到北京,握住了妈妈温暖的手,我们陪伴妈妈走过最后的一个多月。 送给妈妈一本自己的摄影画册是我最大心愿。但没想到未能在妈妈生前完成,成了终生遗憾!在医院给妈妈展示未完成的画册。 妹妹在医院给妈妈展示她书写的我们给妈妈的问候 海淀医院给妈妈开了一个摄影展。没想到很多亲朋好友和学生发来了祝福和慰问,还有的专程前来参加。非常感动。在此我们对他们再次表示感谢! <p class="ql-block">五月小区里色彩缤纷的月季盛开了,但再也见不到妈妈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妈妈养的蝴蝶兰也盛开了,而我们的妈妈已经去了另一个开满鲜花、没有痛苦的地方,与爸爸团聚了。在这个没有妈妈的母亲节里,我们还要对亲爱的妈妈说:母亲节快乐!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爱你!</p> <p class="ql-block">岭南英丽,燕京大师,教书育人五十载,八方金光耀。朱家慈母,胡门闺秀,随心一百年,四面遗音碧云高。(王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