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云南之行出发前,我的好朋友曾跟我们讲:她的两个朋友在大理定居了,这两个朋友人都很好,以前做留守儿童教育的老师。如果我们去大理,可以去她们那里玩儿,住在她们那里,也顺便看看,将来在那边旅居养老可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昆明前往大理的时候,正好“白休闲”当班。他问我们下一站去向哪里,好给我们提供旅行建议,听我说有朋友在大理,而且在龙龛码头附近,他马上用很肯定的语气说:“那很好啊!”,看他的神情,似乎就是在说:“住在那儿,游览大理,简直太理想了。”我们也很笃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昆明高铁站附近,我们为两位素未谋面的朋友挑选礼物🎁。毕竟我们是将第一次见面。挑选礼物时,我们颇费了点心思:因为是朋友的朋友,不了解喜好;以前从没接触过,礼物太重,会让人家感到唐突。后来,我们商议 ,一致觉得,她们俩都是湖北房县人,就带上家乡的味道——湖北有名的“绝味鸭脖”(鸭舌、鸭锁骨,我这个嘴巴比较刁的人认为是最好吃的两款)。买好了礼物,我们乘上高铁,热切期待大理之旅拉开大幕。</p> <p class="ql-block"> 在高铁🚅上,我给我朋友的朋友——飞雪、开梅发消息,告诉她们我们一行两人奔赴而来。立即收到她们的回复,并且给我发来了定位, 接着说为我们挑选一间房间(可能我在十堰的朋友向她们介绍了我的一些爱好),还将为我们准备菜肴,把我们的到来视为“回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出租车载着我们穿行在几个白族村落里。这里一个村子和另一村子并无明显的界限。我们穿过了月溪村,来到了南生久村,导航仪显示我们离“恬夏小院”越来越近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到了恬夏小院跟前,我在和飞雪、开梅电话联系。一只“巨贵”狗狗飞快跑到我们近前,手拿电话,正在和我通话的飞雪就在十米开外。走近,我们一边相互介绍,一边被“恬夏小院”的主人迎进院子。</p> <p class="ql-block"> 正在厨房忙碌的开梅(那时我还不知道哪个是开梅呢)笑盈盈出来,和我们打招呼。也许我在湖北生活多年的缘故,她们的普通话里,我都听出了房县特有的韵味。这里还有一个小伙子,陕西榆林人,跟我是乡党。我们几个虽然都未曾谋面,却都像早已熟识的。一切都很自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聊天,喝茶,等美味。聊天中我们才得知“恬夏”是小院狗狗🐶的名字,恬静的夏天,好文艺哟!“恬夏小院”是因它而得名。可见小院主人对它的宠爱,也足以显现它在这个家里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白族建筑的特色是装饰精美,大多有门楼照壁。多数采用中原殿阁造型。飞檐串角,多以石灰塑成或砖瓦垒砌。大门瓦檐裙板和门楣花饰部分是用木结构的,其余以砖瓦结构为主。白族民居就地取材,广泛采用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大理石头多。大理民间有"大理有三宝,石头砌墙墙不倒"的俗语。 门楼是白族人居所的脸面,其高大如楼房,很气派。照壁是白族建筑独具一格的结构,不同于传统汉居放置在院落里的照壁。照壁除了有装饰的作用外,还有着围合院落的作用。白族民居墙面石灰粉刷,白墙青瓦,耀人眼目。山墙屋角均用水墨图案装饰,典雅大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与游牧民族不同,白族自古以来从事水稻为主的农业生产。定居是农耕民族最主要的特征,因此,注重居住条件就成了白族最传统的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 恬夏小院,就是一典型的白族院子。从轩敞的大门进得院里,面对有十间居室的三层楼房,左边一大片园子,种花、种菜,陶罐种植着法师等“多肉”围边或点缀,足见小院主人的巧思,让人一下子就感受到田园之趣,忘却了都市的紛嚷喧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院子中央最开敞的部分,放置了一乒乓球台。是主人客人锻炼身体,切磋球技,拉进距离的重要器材。在这儿,随时可以挥舞球拍,沉浸在“友谊万岁”的比赛里。“乒乓”, “乒乓”,小球落在球台上,如一滴滴清露,滴落在人们焦渴的心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最右边,是两个大厨房。靠近大门的一间厨房,我最喜欢,里面竟然有一柴火灶。坐在灶台下,向灶膛里引火、添柴,见火苗生,火光亮,听锅里的食物咕嘟咕嘟的声响……一个美好的期待在达成。望着灶膛里腾跃的火苗,人的内心也在欢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必须隆重介绍一下小院主人了。恬夏,是一条巨贵犬。她负责迎接客人(总是主动热情地),撒娇卖萌,并且是小院的警戒防御长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每天早上,南生久村的垃圾清运车亮起歌喉,不一会儿,这个浪漫主义者——恬夏,就会跑到三楼屋顶平台上,变换着方向,眺望远方,观洱海日出,看苍山流云。你说,她多会享福?让人羡慕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恬夏小院的主人还有开梅和飞雪两位奇人。她们曾经在湖北房县从事留守儿童的爱心教育工作。后来命运扼住了她们的咽喉。于是,她们一人带着一个孩子(开梅带着儿子,飞雪带着女儿)用环华骑行的方式,做出对命运的响亮还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住在恬夏小院的几天里, 飞雪和我谈起过她的经历:几年前,太和医院(我们地区最高级别)的医生,对身患重病的飞雪一声接一声叹息,“唉!你好年轻啊~”。那时,飞雪腹腔不住地向外流脓。向来豪爽,从不缺少勇气的飞雪和开梅,以及她们的孩子踏上了纵横四海的骑行之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听两位奇人讲他们一路的豪迈,一路的见闻,听他们一路上吃的苦,一路上遇见的人。西藏、海南、印度……他们跨越山海,跨越国境线,畅快地活,远远地行。他们整整骑行一年,开梅还写了一本厚厚的书, 出版发行。恬夏小院里,这两个奇女子,有三天也说不完的精彩故事。</p> <p class="ql-block"> 在恬夏小院里听故事,在恬夏小院里看云。放下茶盏,走出小院,跟随开梅去广阔的田野。白族院落一个个在远处或不远处,门楼边,总会种植香气馥郁的花卉,美丽如诗,远瞧近观,恬静雅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地宽广,土豆、大葱、莴苣,艾蒿,薄荷……一大片,一大片,茁壮。高高低低的树在平坦铺展开的大地上舞蹈,有时构成一幅幅生动的剪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常常,小院主人可以带你去参观白族人家和朋友的院子。我就曾在开梅的带领下,走过田野,穿过杉树林,欣赏茅草遮蔽的风雨廊,一路玩耍,摘野菜 ,穿过月溪村,走进了“久哥”的院子。喝过久哥的茶🍵,在久哥的院子里赏果园的花🌸,逗久哥的狗狗🐩,看他棚子檐下垂挂的鱼头(据说,后来遭老鼠抢劫)……从此,认识了又一个牛人。至今,还经常从久哥的朋友圈里,分享到美丽神奇的大理。</p> <p class="ql-block"> 恬夏小院的居住体验,让大理白族村落的生活走进我的心里。我庆幸自己有朋友,让我拥有了朋友的朋友的情意,让我的云南之行,在大理这一站,如此丰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离开恬夏小院的时候 ,心头有几分不舍。开梅的分别话语,我更为感动:“希望某一天,你们忽然出现在门前。”……我抚摸着恬夏,道别。还未离开,已在想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