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五(1)班 王景辰</p> <p class="ql-block"> 中州背、灵羊岛、女儿滩,可谓是兰溪的三座宝岛。“女儿滩”,这个兰江段自上而下出现的第三个沙洲, 老一辈的人都习惯把它称为沙滩背,而如今,女埠人却都喜欢古代文人给沙洲取的名字—女儿滩。</p> <p class="ql-block"> 初读《将至兰溪夜宿沙浦》,感触最深的是诗人所描绘的风景。江中月色,夹杂着岸边农家的星星灯火,岸边蒲草,摇曳着人物鱼鸟的万千风情。诗人徐渭所描述的场景仿佛一张泼墨画,让人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这江南美景,一笔一“话”,以古典文学的叙事方式,表达了沙浦之美,只此青绿,让人迷恋。</p> <p class="ql-block"> 偶然间看了朱老师写的读后感《身共鸥凫梦》,文章通过白话文的表达,重现了四百多年前的沙浦之夜,伴随着朱老师的文笔,游览了女儿滩。灌木丛,紫云英,沙滩边,两岸情。再读诗句,读到了乡愁和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 羁愁是一种乡愁。望乡思情,让我想到了兰溪的美食“素包”,本地人习惯称之为“烧窝”,尽管这名字难登大雅,但无论在哪里,给客人介绍这道菜名,你一定先想到“烧窝”这两个字。家的味道伴随着一道菜深深地烙印在脑海。</p> <p class="ql-block"> 诗人徐渭把美景写在了诗里,也把忧伤藏在了其中。“鸥凫梦”是一种美好的向往,鹜鸟栖息于此美景之中,自由自在。反观徐文长,在明代昏暗的朝政下,忧惧发狂,被囚入狱,世态炎凉之下才有此感。</p> <p class="ql-block"> 而今日的沙浦,醉美依旧,不一样的是两岸的灯火。穿越百年,兰江两岸已是流光溢彩,物阜民丰。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洪流,兰溪的经济和民生也在蓬勃发展。婺剧台上花旦小生,游埠古街特色早茶,金兰创新持续建设,发展大会推波助澜,一代又一代的兰溪人民用勤劳和智慧谱写着新生。</p> <p class="ql-block"> 这“鸥凫梦”已不再是梦,敢愿在新的征程中绽放绚丽之花,成为一个有求真精神与仁爱之心的现代学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