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元定位及功能 <p class="ql-block"> 本单元是三下第六单元,围绕“多彩童年”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呈现了多姿多彩的儿童生活,展现了童年生活的纯真和美好。这些课文组合在一个单元之中,除了内容主题有很大的相关性之外,文本之间也有一定的逻辑。“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这一语文要素,是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的提升。“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是培养学生描写人物的能力,通过本次习作,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人,发现身边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单元整体备课时,我们的视野可以进一步开阔,可以把语文要素提升点放在整个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体系中(具体见单位内横向分析及单元外纵向分析),来看待它的地位和所处的单元定位,形成前后勾连的梯度教学。</p> 二、单元分析 <p class="ql-block"> 这个单元在课程内容上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这个学习任务群第二学段学习内容指出:阅读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儿童文学作品,欣赏富有童趣的语言与形象,感受纯真美好的童心,学习用口头或者图文结合的方式创编儿童诗和有趣的故事,发展想象力。教学建议为:可以根据学段学习要求,围绕多样的学习主题创设阅读情境。比如,第二学段“饮水思源”“珍爱自然”“童年趣事”等,在主题情境中,开展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注意整合听说读写,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朗读、默读、诵读、复述、评述等方法学习作品。重视古代诗文的诵读积累,感受文学作品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和思想内涵,提升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 鼓励学生在口头交流和书面创作中,运用多样的形式呈现作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引导学生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者。这个单元与课程标准所提示的学习内容一致、目标一致。引导学生在阅读全文基础上,理解重要语句,品读作品语言,感受人物形象,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在童年的百花园里,我们看到了真善美。本单元人文主题是“多彩童年”,围绕这一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童年的水墨画》《剃头大师》《肥皂泡》三篇精读课文和《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前三篇课文都是名家作品,语言风格各有特色。</p><p class="ql-block"> 《童年的水墨画》是张继楼先生的三首儿童诗,分别描绘了乡村孩子们溪边垂钓,江上戏水,林中玩耍的情景,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剃头大师》则更像是一篇令人忍俊不禁的记事作文,作家秦文君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老剃头师傅和“我”给表弟小沙剃头的故事,情节有趣,展现了童年生活的纯真与趣味。《肥皂泡》是冰心先生回忆小时候玩吹肥皂泡的游戏时快乐而美好的感受,描写了泡泡美丽而丰富多变的形态,并对泡泡会飞到哪里去展开了美好的遐想。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写的是宋庆龄童年时因为和朋友约好而放弃了去伯伯家做客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宋庆龄守信用的美好品德。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写出“身边有特点的人” ,要“尝试写出他的特点,给习作取一个表现人物特点的题目”,也是以“人的特点”为主要内容,可见阅读和习作之间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对课文中的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识字加油站”让学生学会用根据词语想画面的方法,加深对生字的理解。“语句段应用”一方面是让学生理解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思,二是培养学生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能力,“日积月累”,旨在让学生积累名言。</p> 三、学情分析 <p class="ql-block"> 起点</p><p class="ql-block">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得了“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方法,本单元要掌握的“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是对之前学习内容的提升。</p><p class="ql-block"> 生长点</p><p class="ql-block">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根据在课文中所学的方法,自主地理解难懂的句子,并且能够梳理和总结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为后面对段落和文章的把握做铺垫。通过本单元的习作,能够让学生习得“通过具体事例体现人物特点”的方法,为后续塑造人物形象的习作奠定良好的基础。</p> 四、单元主题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多彩童年</b></p> 五、单元概念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走进童年那些有趣的人和事,感受他们的真善美,记录自己眼中特别的他(她)。</b></p> 六、单元大任务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记录自己眼中特别的他(她)</b></p> 七、单元学习目标 <p class="ql-block">1.认识本单元3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5个生字以及43个词语。朗读本单元三篇精读课文,背诵《溪边》。</p><p class="ql-block">2. 尝试运用“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查资料、向别人请教”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p><p class="ql-block">3.通过本单元课文学习,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珍惜当下时光。</p><p class="ql-block">4.学会写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并给习作取一个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题目。</p> 八、单元评价 九、单元整体规划结构图 十、作业设计 十一、设计说明 <p class="ql-block"> 为了实现学习目标,立足“联结生活”“活动探究”“实践感悟”的学习方式,将情境任务作了活动分解,设计了结构化的活动链。</p><p class="ql-block"> 本单元以“记录眼中特别的他(她)”为主题,设计单元的整体情境、细化具体任务,将本单元学习内容整合为“四个任务,七个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综合性、自主性的学习任务,引发学生主动、深度的学习活动,以实现语文学习的多元价值。</p><p class="ql-block"> 根据本单元的主题、目标和教材内容之间的关联程度,在深度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做如下整合:</p><p class="ql-block">1.《童年的水墨画》和《肥皂泡》整合</p><p class="ql-block"> 这两篇课文都是在写童年生活中有趣的事和活动,都要学生理解文中难懂的词和句,两者整合可以深入学习理解难懂词句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诗歌的特点和把一件事写清楚要抓住过程的方法,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美好。</p><p class="ql-block"> 2.《剃头大师》和《我不能失信》以及语文园地的整合</p><p class="ql-block"> 《剃头大师》难懂的词句较多,在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理解难以理解的词句的方法,然后在《剃头大师》一课进行运用,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感受到这一课的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感受到童年生活的快乐,也总结、运用了理解难懂词句的方法,为后面学习做好铺垫。《我不能失信》这篇文章通过一件事写宋庆龄诚实守信的故事,文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运用大量人物对话表现人物信守诺言的美好品质,是一篇很好的习作例文,对于后续指导学生写作帮助很大,将这两篇课文整合,既能引导学生感受凸显人物品质的方法,又能学习写法,拓展学生写作思路,为习作做准备。</p><p class="ql-block">3.单元习作</p><p class="ql-block"> 单元习作则可以直接运用本单元学习到的方法进行写作,降低难度,学以致用。 </p><p class="ql-block"> 这个单元教学任务环环相扣,由学到用、读写相依,纵观本课例几个学习活动的设计,体现了大单元学习任务完成的全过程,从学习历程上看,学习知识、建构知识、运用知识,是学生能力逐步进阶的过程;从素养发展的角度看,把真实的生活带进课堂,使学习活动接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和真实的问题,使学习任务富有意义,富有情趣,也更利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p><p class="ql-block">图文、讲解:董瑶</p><p class="ql-block">指导、审核:唐艳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