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扬州

千江月

<p class="ql-block">  “烟花三月下扬州”,总想在最美的季节里再去一次扬州,但时不凑巧,为了一场雪域高原的约会,错过了最美的三月。好在这绿肥红瘦时节的扬州也依然美丽宜人。</p> <p class="ql-block">  因要回乡探亲、访友,便顺道与先生相携再次前往扬州一游。</p> <p class="ql-block">  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的大名鼎鼎的二十四桥。</p><p class="ql-block">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一直以为,“二十四桥”是指扬州城内有24座桥,再读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又觉得它应该是指一座桥。 </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的二十四桥早已颓圮(pǐ) 于荒烟衰草,现在瘦西湖熙春台后的这座桥,是1987年10月动工新建的,桥长为24米,宽为2.4米,栏住有24根,台阶有24级,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这算是后人理解的“二十四桥”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最是光阴容易过,心惊岁月感蹉跎”!时隔16年,故地重游,景依旧,鬓已霜。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偶遇天鹅一家。</p><p class="ql-block"> 天鹅爸爸妈妈带着七只已长大的小天鹅在湖边悠闲地觅食。来来往往的人群对他们竟没有丝毫影响,就算游客举着手机近前拍摄,它们也自顾进食,毫不理会。</p> <p class="ql-block">  游扬州,除了瘦西湖,何园,或着个园,总是要去一个的。</p><p class="ql-block"> 考虑到先生第一次游扬州,此次还是选了被誉为“晚清第一园”的何园。</p><p class="ql-block"> 该园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之意,题名为寄啸山庄。</p> <p class="ql-block">  果实累累。 何园内有多棵枇杷树,正是结果待熟的季节。不知当初的主人可还记得它们?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何园回廊二楼上有一段墙壁,印满了斑驳的树影,如水墨画一般。风吹枝摇,墙上的光影也随之变换,好像默声片里的电影背景,只是多了树叶婆娑的沙沙声。</p> <p class="ql-block">  相较于三月的花红柳绿,这初夏的瘦西湖多了份明朗,茂密浓绿的树影倒映在湖面,更衬得湖水绿如翡翠。</p> <p class="ql-block">  一直很想知道昔日繁华且富甲天下的扬州是怎么没落的。</p> <p class="ql-block">  百度后才知道原来如此:</p><p class="ql-block"> 自隋朝至清朝太平天国运动前,漕运和盐业成就了扬州的繁华和富庶,而在太平天国运动中运河的交通运输功能遭到严重破坏,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后清政府也无力重建运河水运,随即现代、高效的海运和铁路运输取代了大运河漕运。清王朝取消了盐商们对盐的垄断专权,切断了盐商们聚敛财富的来源。</p> <p class="ql-block">  在大运河没落和盐业崩盘后,扬州城由此走向衰败和没落也势在必然了。</p> <p class="ql-block">  游玩东关老街后返回宾馆的途中,没想到这么巧,竟然正好经过史可法纪念馆,可惜已闭馆,无法拜谒 。虽天色近晚、光线不明,仍让先生拍下了这张照片。</p><p class="ql-block"> 依稀记得我们溧阳史家祠堂里供奉的祖先牌位里有史可法公,刚才翻阅家谱,果然查到了。</p> <p class="ql-block">  扬州城内古迹甚多,城区内两三百年以上的老房子也时时可见。有次坐出租车,司机是位老师傅,一路上说起扬州的名胜古迹和名人轶事简直是如数家珍。</p><p class="ql-block"> 这是位于扬州市广陵区的四望亭,其始筑年代,一说南宋嘉定年间,一说明嘉靖时。</p><p class="ql-block"> 感觉扬州的旅游规划及对古建筑的保护、利用还是有点欠缺,不知道先人留下的这些古物还能续存多久。</p> <p class="ql-block">  早就知道扬州是交通要塞,自古繁华,为兵家必争之地,典故众多,但以前每每提到扬州,首先浮现脑海的却是那些文人墨客的诗词:</p><p class="ql-block">“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p><p class="ql-block"> 最熟的当然是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其中的“烟花三月下扬州”估计许多足不出户的老妇人也都知晓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细读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心中难抑怆然。兴亡难定,盛衰无凭,在朝代的更替中,受苦受难最多的永远是平民百姓。</p><p class="ql-block"> 幸而那些刀光剑影,鼓角铮鸣早已湮灭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愿家国永安,远离战争!</p> <p class="ql-block">  毕业离开武汉后就没再近距离看到过长江。从南京去扬州是必须要过长江的,车行大桥上时因为要开车也未敢左右张望,只眼睛余光感觉江面好宽啊!至泰州,为满足我的心愿,同学专门带我们去江边游玩。</p><p class="ql-block"> 远处是在建中的泰州长江大桥,据说是公路、铁路两用桥,等通车后再来,就可以坐高铁🚄啦!</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站在源头的涓涓细流前,有谁能想象得出它千里奔流后会如此的浩浩汤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江面的开阔超出了我的想象,站在江边,根本看不清对面的江岸,借助摄像头,拉近,再拉近,才勉强能看到对岸的树影和高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