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3 年 5 月 13 日,长三角曹氏促进会(筹)暨江阴繖墩曹氏溯源研讨会在曹氏宗祠会议室举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原江阴市侨联副主席、现繖墩曹氏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曹健主持会议并致欢迎词、介绍来宾</p> 到会嘉宾 <p class="ql-block">长三角曹氏促进会(筹)理事长曹廉福先生</p><p class="ql-block">长三角曹氏促进会(筹)会长曹洲先生</p><p class="ql-block">长三角曹氏促进会(筹)秘书长曹玉晖先生</p><p class="ql-block">长三角曹氏促进会(筹)商会会长曹晓峰先生</p><p class="ql-block">长三角曹氏促进会(筹)财务总监曹正明先生</p><p class="ql-block">长三角曹氏促进会(筹)副会长、无锡曹氏“三桂堂”会长曹雪森先生 </p><p class="ql-block">山东菏泽曹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曹景观先生</p><p class="ql-block">江阴市谱牒文化研究会会长章文照先生、办公室主任邢长钤先生、宣传联络部主任陆正源先生</p><p class="ql-block">江阴市谱牒文化研究会澄东分会常务副会长顾友芳先生</p><p class="ql-block">江阴市谱牒文化研究会澄东分会副会长包国良先生</p><p class="ql-block">江阴市谱牒文化研究会澄东分会副秘书长张科先生</p><p class="ql-block">山东定陶“金龙堂”族长曹衍贵先生</p><p class="ql-block">山东定陶“丰泽堂”族长助理曹长锋先生</p><p class="ql-block">江苏第二师范大学教授、当代艺术家、独立策展人曹恺先生</p><p class="ql-block">无锡硕放曹氏“昭祠堂”会长曹定良先生</p><p class="ql-block">无锡曹氏“毓秀堂”会长曹祖康先生</p><p class="ql-block">常州市委党校教授、宜兴琅玕曹氏会长曹祖平先生</p><p class="ql-block">常州曹氏宗亲代表曹建良董事长、曹建东董事长、曹孟霞总经理、曹祖明经理</p><p class="ql-block">常熟曹氏“毓政堂”曹凤霞女士</p><p class="ql-block">溧阳曹氏宗亲代表曹招林董事长</p><p class="ql-block">海安曹氏宗谱主编曹肇祥先生</p><p class="ql-block">江阴虞门曹氏文化研究会曹建国会长、曹立忠秘书长、曹磊先生</p><p class="ql-block">江苏省徐霞客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繖墩修谱顾问缪幸龙先生</p><p class="ql-block">2023年繖墩宗谱续修顾问周炳金先生</p><p class="ql-block">江阴市原口岸委主任、繖墩曹氏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曹忠兴先生</p><p class="ql-block">原繖湖村书记、繖墩曹氏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曹凤清先生</p><p class="ql-block">江阴繖墩曹氏文化研究会曹忠明会长、曹小农常务副会长、曹其忠秘书长、曹荣方副会长、曹惠康副会长兼总联络、曹金志副秘书长、曹健副秘书长</p><p class="ql-block">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委员、江南模塑科技董事长、繖墩曹氏文化研究会曹克波副会长</p><p class="ql-block">江阴华富集团董事长、繖墩曹氏文研会曹甫全副会长</p><p class="ql-block">江阴港西集团董事长、繖墩曹氏文研会曹福祥副会长</p><p class="ql-block">江阴昌达电机公司董事长、繖墩曹氏文研会曹新华副会长</p><p class="ql-block">江阴成功献翔公司董事长、繖墩曹氏文研会曹献国副会长</p><p class="ql-block">江阴江盛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繖墩曹氏文研会曹良忠副会长</p><p class="ql-block">江阴港东实业公司董事长、繖墩曹氏文研会曹凤良副会长</p><p class="ql-block">江阴市东晓干燥设备公司经理、繖墩曹氏文研会曹徐良副会长</p><p class="ql-block">江阴澜舜博公司董事长、繖墩曹氏文研会曹刘生副会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与会人员录像</span></p> 会议主旨 <p class="ql-block"> 江阴繖墩曹氏文化研究会自2018年12月建立以来,在祠堂修缮、敬老助学、文化研究、跨区域对外交流和包括祭祖、积极抗疫在内的各项活动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又于2021年6月正式启动了新一轮续修宗谱的工作。由于2000年之前宗谱对始迁祖子英公的上溯源流未有明确表述,之后也说法不一。针对溯源问题,我会作了大量研考工作,但因缺乏完整参考资料,且考证年代久远,给溯源带来一定困难。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长三角曹氏促进会暨江阴繖墩曹氏溯源研讨会”,请来了长三角曹氏促进会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前辈,江阴市谱牒文化研究会的领导和我繖墩曹氏的部分宗亲代表,意欲对我繖墩曹氏的溯源问题再作深入研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江阴繖墩曹氏文化研究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会长曹忠明作《繖墩曹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溯源之我见》的发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繖墩曹氏溯源之我见</b></p><p class="ql-block"> 我繖墩曹氏始迁祖子英公到底来自哪里?留存下来的1900 年版、1918 年版、1950 年版三部繖墩曹氏宗谱并无明确交代。2000 年十九世孙正平公在其续修的族谱所作序言中,认定子英公出自虞门,但并未提供任何可供验证的证据。目前对于子英公的溯源,有江阴虞门之说,晋阳(今山西太原)之说、茜泾(今常熟、太仓一带)之说、金沙(今上海)之说,梁溪、金匮(均为今天的无锡)、荆溪(原属常州府,与宜兴县同级,现属宜兴市)、黄浦等说,还有最近几年发现的常熟釜山之说。其中虞门与釜山二说最为接近,现重点对虞门和釜山二种说法作一剖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关于虞门之说</b></p><p class="ql-block"> 虞门谱载:始祖塾公久居金陵,到了二世俦公,徙常熟梅李,再迁江阴后底泾,六世瑛(确)公又从后底泾迁居虞门。第十四世文森公,生祺公,祺公生信文、信学二公。信文迁周庄繖墩,为繖墩始迁祖;信学迁周庄杨家桥,为杨家桥始迁祖。该谱信学公后后裔一直连续记载至今,而信文公支后裔至今无一字记载。对照我繖墩曹氏宗谱,存在以下矛盾之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一、子英公迁出地。</span>虞门谱记载,子英公是从虞门迁居繖墩的。虞门属于今天的申港镇,繖墩属于今天的周庄镇,两者同属江阴,相距仅三十里左右。至于迁居原因,我谱《始祖子英公传》记载,是为了避兵。按照常识,兵灾波及范围一般都比较大,不可能申港那边遭遇战乱,周庄这边还太平无事。因此,说子英公为避兵从虞门迁居周庄恐怕难以令人置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二、祠堂名。</span>据虞门谱载,虞门曹氏宗祠始建于明朝,而我繖墩曹氏宗祠始建于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 年),并在云亭大庄建有支祠。我族学诗公在《云亭支祠记》中有言:“祠之设也,合族属而献享焉。以一族公之,故谓之公祠。数传而后子孙藩衍,往往建立祠。”如果繖墩始迁祖出自虞门,那么繖墩祠堂只能称为曹氏支祠。而繖墩祠堂从创立至今一直叫曹氏宗祠,其性质属于公祠,也就是总祠。总祠与支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繖墩曹氏先贤并非不懂礼教之人,不可能在这样的大是大非问题上玩偷换概念的游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三、祠堂堂号。</span>虞门曹氏有仪正堂和四正堂二个堂号,若始迁祖子英公出自虞门,祠堂堂号取名理应跟着虞门走,而我繖墩曹氏对于祠堂堂号历次续修宗谱均无记载,后裔至今都不知祠堂堂号叫什么。因此,认为我繖墩出自虞门,在逻辑上难以服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四、谱载内容。</span>虞门创谱是在北宋熙宁八年(1075),我繖墩创谱是在康熙七年(1668 年),在这将近六百年的时间里,虞门于明、清两朝有 1371 年、1487 年、1553 年、1664年四次续修宗谱。其时繖墩有曹忠、曹宏父子进士,曹玑、曹玘兄弟中举等盛事,县志都有详细记载,而虞门谱对繖墩曹氏一支无一字记载,对另一支迁到周庄杨家桥的分支却记载得相当详细。按照常理,如果两家是同宗,虞门谱不可能丢下繖墩一支不管。</p><p class="ql-block"> 综上分析,子英公出自虞门一说,尚存诸多疑点,贸然认定不是十分严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关于常熟釜山之说</b></p><p class="ql-block"> 釜山曹氏宗谱记载:福山曹氏始祖为北宋开国名相曹彬。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县人,后迁徙河南永城,为北宋第一良将,死后谥号“武惠”,配享太祖庙。父亲曹芸为乾佑年间成德军节度都知兵马使。儿子曹玮字宝臣,官彰武军节度使,有勇有谋,喜读书,通《春秋三传》、《左传》,师出多奇,出入神速,征战四十年,从未失利,去世后赠侍中,谥武穆。</p><p class="ql-block"> 曹彬五世孙珏,字廷玉,官侍卫新军都指挥使,随宋高宗南渡,由汴徙吴。南渡毕,晋加两浙、常、镇等路宣抚使,卜居常熟釜山陆庄(今常熟福山海虞肖桥村),是为福山曹氏始迁祖。六传至十一世南金,家族七代人口计有二百余,成为常熟一带的旺族。南金次子思聪,官将仕佐郎,两浙都转运盐使司丞。长子四舍(全)生子一,名建,官大河卫军。建生子一,名述,于元末由常熟陆庄迁徙至江阴澄江之繖墩,为繖墩曹氏始迁祖。</p><p class="ql-block"> 曹述(子英公)从常熟釜山外迁江阴,缘于“陆庄事件”。</p><p class="ql-block"> 据《海虞镇志.福山志》载:曹南金,福山鹿庄人,元至大三年(1310 年)授武略将军,海道漕运都万户、府副万户。元皇庆年间(1312-1313),曹氏富甲一邑,几代人做了不少善事。至正十五年(1355),闻张士诚将渡江,曹南金四世孙曹善诚恐祸及家门,发江船百余艘,出牛礼酒犒师,迎张士诚于家,献出金银珠玉、锦罗绸缎无数。然仍难免遭劫掠。又据常熟毓政堂《曹氏家谱》记载:祖讳善诚,居陆庄,以渔盐之利起家,资产甲天下,岁入三万六千石。兄弟五人,皆有官职。公为太师府椽史,一生慷慨好义,无善不为。元末,伪王张士诚诡借助饷,不从,统兵抄没其家资,家私杂物、粮草谷物均被散分,其宅亦毁。陆庄子孙二百多口,赖有渔船三、四十只潜逃各县,得延一脉。其中有一支潜逃的曹氏后代定居到了江阴。另据始修于明末的无锡毓秀堂 2018 年版《曹氏家乘》(曹鹤年编):曹氏各支标目载明,一支迁澄江之繖墩,隶江阴,系十六世祖述公徙此(该谱以曹芸为始祖)。</p><p class="ql-block"> 依据常熟福山谱及无锡谱所载,对比我繖墩曹氏除 2000年版以外的历代谱载,至少有以下几点在溯源时值得重视:</p><p class="ql-block"> 一、原始迁徙地。我谱十世祖颂嘉公所作谱序中载:</p><p class="ql-block">“吾曹氏自中州南渡,世为江邑右姓。”福山谱载:“彬公五世孙珏公,字廷玉,随宋高宗南渡,由汴迁吴。南渡毕,珏公卜居常熟福山陆庄”。两谱所说始祖,均为中州南渡之人。</p><p class="ql-block"> 二、迁徙时间与原因。我谱十世祖震坤公所作《子英公传》中,开篇便交代“子英公一曰子婴公,相传元末避兵江阴之繖墩”,与福山的“陆庄事件”年代接近。迁徙原因都是为避兵祸。</p><p class="ql-block"> 三、始迁祖出处。我谱旧序、跋、传、小传中多次提到子英公的疑似出处,有茜泾,江北(今淮安盐城南通等地均属此),晋阳,黄沙,金沙,梁溪、金匮、荆溪等地。从罗列的地名看,不管是山西太原,还是江北,抑或上海、无锡、宜兴,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有曹彬家族的征战史或曹彬后裔的迁徙地,说明我族始祖子英公也与曹彬后裔有关。</p><p class="ql-block"> 四、代龄差异。常熟谱从曹彬公到繖墩四世祖忠公共十八世,代龄为 30.8 岁[(彬公 931 年-忠公 1454 年)/17=30.8]。</p><p class="ql-block"> 虞门谱从确公到繖墩四世祖忠公代龄为 32.9 岁(以确公 1059年中进士假设为 33 岁计算)。按一般规律,计算历史代龄(代距)以 27-33 年之间为中心线,又以 30 年左右为最多。福山谱与虞门谱虽然都在这个区间,但 30.8 和 32.9 两个数据中,显然福山谱更为接近。</p><p class="ql-block"> 五、名人数量。常熟釜山谱载,子英公祖上官至将仕佐郎、两浙都转运盐使司丞(相当于现在交通厅副厅长),说明子英公出自官宦及商贾之家,其家族显赫。我繖墩谱载,子英公迁居繖墩后,代有人才,十八世之前共有职级、品级以上的官员将近百人。两相对比,无论从古代遗传学,还是现代基因学分析,子英公出自彬公之后不是没有可能。</p><p class="ql-block"> 这里还需说明的是,既然我们谱上记录了那么多与常熟福山各谱相关的问题,为何首次创谱的五世祖侍御公不肯在谱上直接写明子英公出自常熟福山呢?我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p><p class="ql-block"> 一是为避前朝罪臣之嫌。常熟曹氏在元朝是官宦之家,大小官员众多,进入明朝后,政治、经济 、军事等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为配合统治者的治理,争取在新朝中有一席之地,后人尽量避免提及前朝,又免累及后代。</p><p class="ql-block"> 二是为避助贼反朱之嫌。元朝末年,福山曹百万是伪王张士诚部粮饷的最大贡献者,而明朝开国者却是张的政敌朱元璋。为了生存和发展,适应明朝的统治制度,曹氏后人尽力避免提及前事,累及自身。</p><p class="ql-block"> 因此,曹氏后裔对始迁祖的出处,既不作明确的交代,又为后人提供了很多素材,为后人溯源作了必要的铺垫,这是繖墩曹氏先贤的高明所在。当然,也不排除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福山谱中曹述堂叔公思恭的次子安道,与我繖墩谱中子英公的大儿子安道同名,有人因此质疑,认为古人讲究避讳,后代不可能再取与先祖相同的名,以此否定子英公出自福山。对此说法,经查常熟福山《曹氏上的官员将近百人。两相对比,无论从古代遗传学,还是现代基因学分析,子英公出自彬公之后不是没有可能。</p><p class="ql-block"> 对此说法,经查常熟福山《曹氏家乘》,南金四子思忠生有彦文、二舍、大舍、均正、琛五个儿子,而均正生有大舍、思道、思义三个儿子,上下对比可以发现均正长子跟三伯同名,可见当时取名并非严格遵守避讳,何况子英公儿子跟堂曾祖父同名,就更不奇怪了。再看我繖墩曹氏宗谱,同名更是普遍,滨湖公支十六世杏生、和生与十八世杏生、和生同名,便是实例。</p><p class="ql-block"> <u>综上所述,繖墩曹氏始祖的迁徙地,我比较倾向于常熟福山,这是从族谱等有限的历史资料书籍中进行分析、对比、研究得出的个人结论。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此结论还不敢说是定论。</u></p><p class="ql-block"> 最后,以十世祖震坤公在《子英公传》中的一段话作为<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本文的结语:</span></p><p class="ql-block"> “子英公为侍御公高祖,甫传五世,已无确见。故侍御公嘉靖五年按蜀,于成都公署著有《纪行录》,首以未辑家谱为惓惓。越此百五十年,在坤又逾五世,何敢妄臆?</p><p class="ql-block"> 故遵程、朱之训,凡宗法务以始迁及有封爵者为祖。是公实始迁于繖墩,曹氏始祖断自子英公始。嗟乎!遇合者,天乎,人乎?遇者,人也,而所以合者,天也,非人也。”</p><p class="ql-block"> 对繖墩始祖子英公的溯源,还望有识之士进一步探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2023 年 3 月 18 日</p> <p class="ql-block"> 江苏省徐霞客研究会学术委员、2023 年繖墩曹氏宗谱续修委员会顾问缪幸龙简要介绍繖墩曹氏历代名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人才辈出的繖墩曹氏</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周庄自古以来一直是文化大镇,明、清两代有4位学者的著作被收入《四库全书》和《续修四库全书》,这在江阴其他乡镇很少见到。定居的家族中,在当地乃至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不少于10个,在这10个大姓中,繖墩曹氏无论是从文还是从政衡量,都可以排到第一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繖墩曹氏始迁祖曹子英,元末明初为避兵迁居周庄繖墩北。生活稳定后以耕读起家,到了第四世,终于培养出了进士曹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曹忠(1454-1507)成化二十三年(1487)高中进士,这是明代周庄境内继卞荣之后出的第二位进士。先后在江西、山西、北京当过官,正德二年(1507)死于瓜洲治理淮河的官船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曹忠中了进士后三十年,儿子曹宏(1480-1529)又于正德十二年(1517)高中进士。因为父子俩都当过监察御史,周庄的百姓习惯将他俩称为“曹御史”,并将周庄地名的来历附会到他俩身上,形成了代代相传、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这个传闻是这样说的:正德年间,皇帝下江南,来到周庄,因为饥饿,到鸡龙山樵夫周元家找点吃的。周元母亲将家里仅有的一只母鸡杀了招待客人,砍柴回来的周元发现后大声责怪,说老娘吃掉了他的“妻”。因为周元计划靠一只鸡养大了生蛋卖了钱换一只羊,羊长大了再换一头牛,牛长大了卖了娶妻生子。正德皇帝知道内情后,给繖墩曹御史家写了一封信,责令他家将女儿嫁给周元。曹家不敢违抗,将曹庄作为女儿的陪嫁,后来改成了周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曹忠、曹宏父子接连中举,奠定了繖墩曹氏在江阴的望族地位。到了明末,又出了九世曹玑、曹玘兄弟两人,其中曹玑中进士,曹玘中举人,使曹氏在江阴望族中的地位更加提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到了清代康熙三年,曹玑长子曹禾(1637-1700)高中进士,授内阁中书。十八年(1678)应试博学宏词科,成为五十个被录取者之一。授职翰林院编修,不久入明史馆,纂修《明史》。几年后又充《大清一统志》副总裁,接着晋升为国子监祭酒,官从四品,成为全国唯一的朝廷创办的太学校长。曹禾的诗文,学韩愈和杜甫,文章尤其出名,在五十个博学宏词推举出来的“都门十子”中位居第一,基本代表了当时文坛的最高水平。我们在电视和书本里熟悉的陈廷敬、徐元文、徐乾学、张英、严我斯、王士祯、宋荦、田雯、毛奇龄、潘耒、徐釚、秦松龄、颜光敏、冒辟疆等名人都与他有诗文往来,翁同龢的长辈翁叔元以及汤右曾、徐元梦等官僚都是他的门生。曹禾走进朝廷,在皇帝身边办公,使家族第一次在全国成为读书人关注的焦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曹禾成名后的130多年,繖墩曹氏又出了十六世曹毓瑛,长大后将繖墩曹氏推上了最显赫的地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曹毓瑛(1813-1866)出身举人,凭着在重大问题上的“深识远虑”,一生中做成了二件让他的上司刮目相看的大事。一是在咸丰皇帝病死承德行宫,肃顺、端华等八大臣想趁机除掉慈禧、拉拢他入伙的时候,坚定地站在慈禧一边,联合许庚身、方鼎锐、朱学勤等兵部工作的同事,协助慈禧发动“祺祥政变”,将肃顺、端华等押回京城处死,慈禧得以垂帘听政。曹毓瑛自此深得慈禧信任,官至军机大臣。二是在任期间,面对太平军、捻军在江、浙、皖、豫一带起兵,发挥“内娴掌故,外悉四方利病”的有利条件,精心谋画,与带兵打仗的曾国藩、李鸿章密切配合,对平定局势起了重要作用。事平后论功,赏头品顶戴,升为兵部尚书。由于夙夜在公,殚精竭虑,积劳成疾,去世时年仅54岁。慈禧闻讯,赐给祭文,书赠“砥砺廉隅”匾额,悬于繖墩曹氏宗祠正堂。派惠郡王奕祥带领侍卫十员前往祭奠,赏银2000两治丧,并加恩晋赐太子少保衔,谥号“恭悫”,《国史馆》列传。曹毓瑛从此成为曹氏家族获得恩荣最高之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曹毓瑛之后,值得一提的当数十七世曹倜和十八世曹家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曹倜(1853-1935)是个贡生。清朝历官聊城、冠县、长山、新泰四县知县,升平度州知州,受到袁世凯的高度赏识,撰写的回忆录成了研究袁世凯和义和团的重要史料。辛亥革命后先后任即墨、曹县知事,昌平、宝坻县长,京兆尹公署秘书长,江苏省公署秘书长,江苏省公署高等顾问,是个公认的清正廉洁、办事有方的好官。曹家达(1868-1937)是个举人,工文学,善诗画,明医理。他绝意仕进,潜心医术,是典型的经方代表人物,在上海培养了多位闻名全国的中医人才。著有《曹颖甫医案》、《伤寒发微》等四部医典,至今多次再版。另著有《梅花诗集》等诗文集,上有吴昌硕题写的书名。1937年12月7日,日军在江阴城内肆虐,一青年妇女被迫逃至曹家,曹家达闻声扶杖而出,怒斥日军暴行,被当场杀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曹氏在解放后又出了大量人物,这些人物分布于各支,从政、从军,以及科教文卫各领域中都有佼佼者,其中最著名的当数二十世曹鹤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曹鹤荪(1912-1998)生于民国,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与江泽民同一个专业,是江泽民的学长,与钱学森一样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公费留学意大利、德国,获航空博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奉陈赓大将之命调哈尔滨,参与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哈军工”,官至副院长。1970年学院南迁长沙,1978年学院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任副校长。先后担任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会副理事长(理事长为钱学森)、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8年10月29日逝世后,江泽民送了花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此外,还有曾任大连海运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和上海海运学院客座教授的第十九世曹会成;曾任江阴模塑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拥有16家公司,固定资产11亿元的第十九世曹明芳;担任上海交响乐团一级指挥的二十世曹鹏,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纵观繖墩曹氏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1.曹氏在明朝主要以诗书名世,出仕者官不过郎中,并不显耀,家族充其量只能算作声名鹊起。而官阶显赫,出仕不绝,主要还是在清朝,此时家族才是真正走到了鼎盛时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2.与其他望族不同,曹氏众多的庠生、太学生、国学生、贡生之中,有相当多应举不成,改为从政。据周庄文史专家卞富洪先生统计,在清朝,曹氏出仕知县、候补知县13人,知府、州同、州判、同知7人,寺丞、署丞、县丞5人,儒学训导11人,候选理问、盐经历、县佐、典籍、典簿、寿官10多人,算不上官职的太医院吏目、州吏目也有多人充任,另有从九品10多人,恩赐九品顶戴14人,武职千总、守备等5人。林林总总,有近百人之多。印证了周庄一带口口相传的“繖墩曹氏会出三斗三升芝麻官”的老话。是否与曹禾门生故旧遍布朝野,后人利用这些资源为官作宦有关,值得研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3.一些宗族往往只有一个或几个分支出名人,兴旺一般不超过二到三代。而繖墩曹氏18个支派中,当一个支派由兴旺走向平凡时,另一个支派就会兴旺起来。这种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现象,也许就是繖墩曹氏有别于其他家族以及周边其他曹氏,历经600余年一直傲立一方的根本原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以上是我的简要介绍,因时间有限,展开不一定很全面,分析不一定很准确,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span></p> <p class="ql-block"> 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江南模塑科技董事长、繖墩曹氏文化研究会曹克波副会长发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虞门曹氏文化研究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会长曹建国发言</p> 嘉宾代表发言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东:曹景观先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东荷泽曹国文化研究会(筹)副会长兼副秘书长曹景观先生发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江苏第二师范大学教授、当代艺术家、独立策展人曹恺先生发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无锡曹氏“毓秀堂”会长曹祖康先生发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长三角曹氏促进会(筹)副会长、无锡曹氏“三桂堂”会长曹雪森先生发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常州市委党校教授、宜兴琅玕曹氏会长曹祖平先生发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海安曹氏宗谱主编曹肇祥先生发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常熟曹氏“毓政堂”曹凤霞女士发言</p> <p class="ql-block"> 江阴虞门曹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曹立忠先生发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长三角曹氏促进会(筹)会长曹洲讲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江阴谱牒文化研究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会长章文照讲话</p> <p class="ql-block">尊敬的长三角曹氏促进会(筹)各位曹氏宗亲、尊敬的长三角曹氏促进会曹廉福理事长、曹洲会长、繖墩曹氏文化研究会忠明会长、虞门曹氏文化研究会曹建国会长:</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专家、嘉宾:</p><p class="ql-block"> 很高兴来参加《长三角曹氏促进会(筹)暨繖墩曹氏溯源研讨会》。</p><p class="ql-block"> 欢迎长三角曹氏促进会的宗长、专家来到江阴周庄,来到繖墩曹氏宗祠,进行联谊和学术探索活动。</p><p class="ql-block"> 繖墩曹氏自子英公于元末徙居周庄繖墩已历600多年,繖墩曹氏人才辈出,涌现出大批知名政要、专家学者、实业家和社会贤达人士,为江阴、为国家社会经济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2018年12月18日并经过批准,成立了江阴市谱牒文化研究会繖墩曹氏文化研究分会。繖墩曹氏文化研究分会积极主动地开展了各项工作,在文化研究、奖学助学、弘扬先进、祠堂管理、传承好家风等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所开展的各项活动充满了正能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去年,被评为2020-2022年度谱牒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繖墩曹氏文化研究会的工作也为长处三角曹氏促进会提供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会议上忠明会长作了《繖墩曹氏溯源之我见》的主旨发言,对繖墩曹氏的历史源流进行了研究探索,扩展了繖墩曹氏溯源的路径,为谱牒文化研究工作作出了努力和贡献。溯源是一项严肃和科学的工作,我们务必谨慎,希望长三角曹氏促进会和各位专家进行讨论和论证,溯源的结论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p><p class="ql-block"> “没有千年的皇朝,只有永远的宗族”。长三角曹氏促进会以宗亲血脉和亲情为纽带,筹划和联络长三角地区各支各脉的曹氏宗亲,积极主动地开展传统文化和曹氏文化研究,将增强长三角地区曹氏宗亲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为中华优秀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同时,作为一个民间社会团体,我们要讲政治、讲正气,要合法合规的开展工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长三角曹氏促进会(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理事长曹廉福总结讲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