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的家乡故居-----甘北村

五陵人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杨虎城将军的故里__陕西省蒲城县孙镇甘北村。在华旅的历时几年的打造建设。现在对外开放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这里是一个新的旅游热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这里有着一个英雄的传奇故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这里有着民国时期创建的一个保留基本完整的教育模版__培民小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这里有... ...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你来到这里。会感到一股清新之风。会看到一个百年前中国的一角。会读到中国近代史的一页。会懂得中国崛起先辈们怎样奋斗,努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  杨虎城(1893年11月26日-1949年9月6日)民国陕军将领。刀客出身。24岁自赋诗:“西北山高水又长,男儿岂能老故乡,黄河后浪推前浪,跳上浪头干一场。” 自护国起义以来,百战不屈,历经二虎守长安,雪夜奇袭唐生智,在潼关截断西北军后路等一系列重大战役,终至17路军总指挥、陆军二级上将,陕西省主席,势力遍布于陕甘两省绝大部分地区。后因与中央的矛盾,暗中联络红军,联合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抓捕蒋介石而被囚十二年。1949年9月6日,因武装兵变主谋而于重庆中美合作所之戴公祠被杀,终年五十六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杨虎城,名彪,幼名长久、忠祥,赴日本东京疗养时化名“呼尘”,孙镇甘北村人。幼时家贫失学,仅在村塾读书两年。父复兴(又名怀福)是木匠,因受仇人诬陷,被清政府以绞刑杀害。时年15岁的杨虎城,母寡弟幼,乃入孙镇孙家饭馆做工养家。清宣统元年(1909)八月十五日,县东乡贫苦农民自发组织“中秋会”,推李子高、杨虎城为首,“劫富济贫,打强扶弱”为其宗旨。宣统三年(1911)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中秋会”参加秦陇复汉军。民国三年(1914)编为蒲城东乡民团。同年秋,杨虎城亲手击毙一贯欺侮穷人的东乡恶霸李桢,名声大震。民国四年(1915)袁世凯复辟帝制,东乡民团参加讨袁,后编为陕西陆军第三混成团第一营,杨任营长。民国六年(1917)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陕西建立靖国军,成为北洋军阀统治下北方唯一的一支响应护法的军队,杨任第三路第一支队司令。民国十年(1921)杨部编为靖国军第三路。民国十三年(1924)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杨派代表联系,由孙中山介绍加入国民党。民国十四年(1925)靖国军第三路改编为国民军第三军第三师,杨任师长。他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积极主张联共,聘请共产党员魏野畴担任他举办的三民军官学校的政治部主任,从此,一直和共产党人保持良好的友谊。民国十五年(1926)第三师与国民二军李虎臣部共1万余人,坚守西安8个月,抵御号称10万之众的“镇嵩军”,策应了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民国十六年(1927)5月,杨部改编为国民军联军第十军,出师潼关东征。次年开往山东临沂,清剿鲁东南地区刘桂堂等股匪,安民护土。大革命失败后,杨部仍秘密起用共产党员,对已暴露的共产党员则设法掩护。民国十八年(1929)杨部改编为新编第十四师,移驻河南南阳。民国十九年(1930)改编为第十七师,后扩编为陆军第七军、第十七路军,杨任总指挥,兼任陕西省政府主席。次年兼代潼关行营主任,旋改为西安绥靖公署主任。他重视教育、兴修水利、创办工厂,对陕西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做了一系列工作,为全省人民所称颂。</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