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朝古都一开封

久久(原创)

<p class="ql-block">河南之行(八)开封(1)</p> <p class="ql-block">许多年前就能背诵,“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古诗,就想到家乡杭州很有名,就向往这首诗中的汴州,这次来河南就必须深游汴州(开封)。</p> <p class="ql-block">来到开封,第一站”天下第一塔”开封铁塔。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北门大街铁塔,始建北宋皇祐元年,铁塔高55.88米,八角十三层,因此地曾为开宝寺,又称“开宝寺塔”,又因遍体通彻褐色琉璃砖,混似铁铸,在900多年中,历经了37次地震,18次大风,15次水患,而巍然屹立。</p> <p class="ql-block">杭州老乡于谦,他做河南巡抚时,写《题汴城八景总图》,其中写到铁塔:“隋堤烟柳翠如织,铁塔摩空数千尺。”</p> <p class="ql-block">这座塔,建于1049年,距今已有900余年历史,它是中国现存300余座古塔中最老的一座巨型琉璃塔。很多学者称其“天下第一塔”。它以精湛绝妙的建筑艺术、雄伟秀丽的修长身姿驰名中外</p> <p class="ql-block">建成后的新塔,就是现在的铁塔。开宝寺明代后改名祐国寺,这座塔的大名叫祐国寺塔。</p> <p class="ql-block">远望,铁塔浑然如铸,气势惊人。色调具有铁打铜铸的浑厚气质。近观,它遍身浮雕,自上而下,由表及里,除蹬道券顶外,处处都有艺术装饰。塔身外壁镶嵌的琉璃佛像砖和花砖,有50余种图案,是一座罕见的琉璃华塔。铁塔从塔顶、飞檐斗拱、角梁额枋到小的勾头、滴水,无处不见艺术装饰。</p> <p class="ql-block">开封府是北宋京都官吏行政、司法的衙署,被誉为天下首府,根据史料记载,北宋开封府共有183任府尹,尤以包公打座南衙而驰名中外。同碧波荡漾的三池湖水相映衬,形成了东府西祠、楼阁碧水的秀美景观。</p> <p class="ql-block">开封府是北宋首都开封的府衙,北宋历史上诸多大名鼎鼎的名人都曾在此任职,如寇准、包拯、苏轼、范仲淹等,每位都如雷贯耳。尤其是黑脸包公更为民间所知,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来开封,一定要来开封府参观。</p> <p class="ql-block">开封府又称南衙,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五代时期,后梁太祖开平(907年)以汴州为都城,号称东都。是北宋京都官吏行政、司法的衙署,被誉为天下首府。开封府在历代的官府中,规模最为宏大。</p> <p class="ql-block">开封府内清心楼清新楼内清心楼上鸟瞰开封。</p> <p class="ql-block">开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城摞城遗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宋朝都城东京城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是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地。</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去了汴京三大遗址之一——大相国寺,这里曾经是北宋时期的佛教中心,被誉为"天下第一刹"</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乃大相国寺主殿。只见宝殿气势恢宏,高约13米,周围及月台俱白石栏杆,上镂狮子,刻工精巧。进入大雄宝殿,面前三尊佛像,正中为创立佛教的佛陀释迦牟尼,胸前的金色符号称为“万字符”,意为“万德吉祥”。左边的阿弥陀佛,手拿金莲台,接引众生去西方极乐世界。</p> <p class="ql-block">再给大家说点更有意思,我们熟知的很多历史人物,李清照、苏东坡等都逛过这里,史书记载:大相国寺场地宽阔,可容万人</p> <p class="ql-block">过了天王殿,再走过一座桥,面前一个大香炉称“万年宝鼎”, “万年宝鼎”后便是重檐复宇的大雄宝殿,乃大相国寺主殿。只见宝殿气势恢宏,高约13米,周围及月台俱白石栏杆,上镂狮子,刻工精巧。</p> <p class="ql-block">殿中天井院八角亭耸立。八角亭中站立一尊3米多高的四面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传说千手千眼观音立像是乾隆年间一位民间艺人用一株完整的银杏树雕刻而成,四面造型相同,每面各有六只大手及扇状小手三至四层,每只手掌中均刻有一眼,共计一千零四十八只眼,俗称“千眼千手佛”。此造像材料珍贵,雕工更是精巧,可谓鬼斧神工,是大相国寺镇寺之宝。</p> <p class="ql-block">再来到中轴线上第三座佛殿“罗汉殿”,罗汉殿由游廊殿、天井院和中心亭三部分组成。</p> <p class="ql-block">往左边走,就来到了大名鼎鼎的鲁智深倒拔杨柳处。</p> <p class="ql-block">龙亭一直是开封的象征,龙亭的古建筑更是能追溯到唐朝,历史上,八朝古都当中六朝的皇宫都是建在这个位置的。</p> <p class="ql-block">龙亭公园的古建筑,有史可据的可上溯到唐德宗李适在位时(780-805年)所建的永平军节度使治所——藩镇衙署。之后,五代中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将其改建为皇宫。北宋时的皇城(包括皇宫)亦在此,称之为大内。金代后期,亦以此为皇宫。元灭金后,它是河南江北行省的衙署。元末红巾军农民起义中龙凤政权也以此为临时行营。至明,当时的统治者又大兴土木兴建周藩王府。</p> <p class="ql-block">有气势恢宏皇宫建筑群。自南向北午门,玉带桥,嵩呼,朝门,东西朝房,照壁,龙亭殿等。</p> <p class="ql-block">高达十三米巨大青砖台基之上的龙亭大殿高26.7米大殿堂。先后有四个朝代十位皇帝在此主持朝事。</p> <p class="ql-block">过午门北行100米,便是“玉带桥”。玉带桥南北长40米,东西宽18米,是贯穿东西两面潘杨二湖的一座石拱桥。因在波光涟涟的水面上弯曲似玉带,故称“玉带桥”。</p> <p class="ql-block">不得不说,水给了开封这座城市以灵秀、灵魂、灵气和魅力。开封是一座被誉为“一城宋韵,半城水”的城市,潘家湖和杨家湖分别位于龙亭公园的主干道两侧,东面为潘家湖,西面为杨家湖。潘杨二湖水面自然宽阔,湖岸弯曲,湖岸桃红柳绿,玉桥飞泓,波光涟涟,景色优美。</p> <p class="ql-block">对开封八景之一的“繁塔春色”,它是一座六角形仿木结构的楼阁式砖塔,为供奉“定光佛舍利”的佛塔,原名兴慈塔,因建在天清寺内,也叫天清寺塔,又因其座落于繁台之上,俗称繁塔。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繁塔于北宋开宝七年建,原为九层,历代损毁后,直至1982年,才得以修复。</p> <p class="ql-block">进入繁塔公园,20亩的院落中,除了繁塔几乎没什么其他建筑,真的可以说是一塔成园。在繁塔的对比下,院落愈发显得窄小,似乎盛不下它庞大的塔身。</p> <p class="ql-block">繁塔原有九层,“高二百四十尺”(出自繁塔地宫塔铭),是当时开封最高的塔,比著名的开封铁塔还高。至今还流传着“铁塔高,铁塔高,铁塔只到繁塔腰”的说法。可见当时的繁塔,何等的雄伟壮观。加之繁台在一马平川的开封本就显得突兀,繁塔的盛名更是不胫而走。每年春天,繁台上百花争妍,绿树成荫,景色迷人。一时游人如织,蔚然成景。“台高地迥出天半,了望皇都十里春”,正是“繁塔春色”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到了元、明时期,由于雷击和其他一些不知名的原因,繁塔塔身受到严重损毁,到清初只剩下三层。直到清初重修国相寺时,才在三层繁塔上部修成一个平台,又在平台上修建了一个七级实心小塔,封住塔顶,使繁塔成为三层大塔上面摞小塔的奇特造型,一直延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繁塔虽然严重损毁,但是仍然有“三绝“。一绝是六角形的设计,能够更有效地抵抗风雨,更是古塔从四角形空心塔向八角形实心塔过度的实物资料,对研究佛塔建筑有重要价值,繁塔的地位日趋重要。</p> <p class="ql-block">繁塔是一砖一佛,名扬天下。塔身内外,遍布一尺见方的瓷砖,每块瓷砖都做有一个凹圆形的佛龛,每个佛龛中都刻有一尊佛像。这些佛像姿态、衣着、表情各异,但无不生动传神,形象逼真,呼之欲出。现存的三层塔身共有佛像砖大约7000块, 108种造型,这些造型有佛、菩萨、罗汉、伎乐,还有唯一不是坐姿的玄奘法师。这些瓷砖排列规整,远远望去,像给塔身披上一件甲胄,视觉冲击力极强。</p> <p class="ql-block">繁塔就是千古一佛,自己就像与一尊佛在对话。听他娓娓讲述人生和历史,幻灭和真实,以及那永不消逝的“佛性”,虽历风雷,宁折不弯。</p> <p class="ql-block">大地的经纬,纵横交叠,标志出山川和城市;在广袤土地上,砖瓦堆叠,远古时代的印记;在时光中飞翔起舞,迈出脚步,缓缓徐行,丈量春日美好的城墙夜时光。置身千年历史长河,体验“八荒争凑,万国咸通”、“汴京富丽天下无”的空前盛世,在一幕幕光影更迭中,见证开封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与辉煌灿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