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合肥】

森林 泉水

<p class="ql-block">合肥</p><p class="ql-block">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均发源于此而得名,历史代表文化为庐州文化、皖江文化。</p><p class="ql-block">在3000余年的建城史中,有2100余年的县治、1400余年的府治历史,数为州郡治所,是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中心、商埠和军事重镇,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江淮首郡、吴楚要冲”“三国故地、包拯故里、淮军摇篮”之称。</p><p class="ql-block">1952年,合肥市正式成为安徽省省会。</p><p class="ql-block">上图是合肥市中心《淮河路步行街》</p><p class="ql-block">下图为市中心的《杏花公园》景区</p> <p class="ql-block">《渡江战役纪念馆》</p><p class="ql-block">位于合肥郊区,濒临巢湖,新建的合肥轨道交通5号线可直达景区,舒适便捷。</p> <p class="ql-block">《渡江战役纪念馆》</p><p class="ql-block">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云谷路299号</p><p class="ql-block">2012年11月28日,渡江战役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渡江战役纪念馆规划用地22万平方米,主馆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展厅面积7000平方米。渡江战役纪念馆主体建筑体现的是水与战舰的主题,馆内陈列有《渡江战役展览》,室内艺术群雕“胜利之师”,纪录片《八百将士忆渡江》;渡江战役纪念馆展出文物956件,其中一级文物11件、二级文物38件。</p><p class="ql-block">2020年12月21日,中国博物馆协会核定渡江战役纪念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淮海战役“五前委”的雕塑为全铜铸制</p><p class="ql-block">是根据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2月五位总前委在安徽蔡洼拍摄的一张照片为原型而创作。</p><p class="ql-block">从左到右依次为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p> <p class="ql-block">胜利塔,高99米,以“九九八一”的寓意代表“八一”军队的胜利。</p><p class="ql-block">整体建筑从空中俯瞰呈五角星的形状,矗立在巢湖岸边,仿佛巨型战舰的桅杆。</p><p class="ql-block">胜利塔是一座纪念塔,也是巢湖岸边的灯塔,指引船只的方向,气势恢宏而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渡江战役纪念馆》</p><p class="ql-block">主体建筑体现的是水与战舰的主题,巨大的馆身像两艘雄伟战舰并排行驶在水面,向前直指南方的长江。</p><p class="ql-block">整个馆体地面南北长107米、宽39米,舰首跨度35米、悬挑高度44米;馆身以49°角向前倾斜,象征1949年渡江战役胜利。</p> <p class="ql-block">肃穆庄严……</p><p class="ql-block">当年那场战役的胜利来之不易</p><p class="ql-block">大厅墙上布满牺牲的英烈名单</p> <p class="ql-block">《安徽名人馆》</p><p class="ql-block">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滨湖新区,从远古、秦、汉、唐、宋、元、明、清到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汇聚了八百多位安徽名人及特色文化风采。初步计划展出安徽名人超过800位,其中重点展示100多位。</p><p class="ql-block">除了安徽籍的名人外,在安徽留下重要足迹的人物也会展出。有巢氏、姜子牙、曹操、包拯、朱元璋、李鸿章、陈独秀在安徽历史中,留下了许多重要人物的足迹,这些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在安徽名人馆内集中“亮相”。</p> <p class="ql-block">老的《安徽名人馆》位于合肥大蜀山</p><p class="ql-block">前身叫蜀山画廊,当时展出了42 位在安徽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p><p class="ql-block">1999 年进行了完全重新的设计布展,选择了50 位历史先贤,在建国50 周年前夕以“安徽名人馆”之名正式开馆运行。</p><p class="ql-block">安徽名人馆的建成开放,在当时的文化界是一件轰动的大事。其中一个原因是以一个省籍的历史名人建专题纪念馆,在全国是绝无仅有且影响较大。</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陈独秀与胡适</p> <p class="ql-block">纵观历史,出生于安徽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层出不穷,群星灿烂。著名的有毕昇、大禹、涂山氏、皋陶、姜尚、管仲、鲍叔牙、蹇叔、管子、老子、庄子、甘罗、甘茂、周瑜、曹操、华佗、包拯、朱元璋、吴敬梓、梅尧臣、戴震、朱熹、张廷玉、程大位、程长庚、邓石如、黄宾虹、陈独秀、陈延年、胡适、陶行知、冯玉祥、张治中、王稼祥、邓稼先、严凤英……</p><p class="ql-block">群星璀璨,让人目不暇接,也让人无限感慨!</p> <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的推移,老馆场地狭小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安徽名人馆二期最终在滨湖新区建设新馆。</p><p class="ql-block">2009 年开工建设,六年后崭新的安徽名人馆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安徽名人馆新馆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滨湖新区云谷路,是全国首家地方籍名人展馆、全国最大全息多媒体展厅、全国惟一声光电高科技场景。馆内收藏丰富,是全国有名的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安徽名人馆选择展出的95组安徽历史名人。人物全部采用蜡像制作,形象逼真。其中23位采用场景式布置,主要采用电影美术手法和声、光、电、多媒体激光全息等最高科技手段,另27位采用单体人物塑像来展示。</p> <p class="ql-block">《安徽名人馆》由于展览主题鲜明,布展富有特色,极大地增强了安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开馆后经常举办与安徽名人有关的专题展览,博物馆成为外地游客必看的景点之一,也成为接待外省市领导的重要窗口,藉此观者加强了对安徽人文底蕴的了解,安徽名人馆也因此成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成为外地游客了解安徽、认识安徽的重要窗口。</p><p class="ql-block">安徽名人馆新馆是全国首家以地方籍名人展馆、全国最大全息多媒体展厅、全国惟一声光电高科技场景,馆内收藏丰富,是全国颇具影响的博物馆,也是我们这几天在合肥期间的一个重要收获。</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上,划时代的巨著《淮南子》就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和他的宾客们编撰的。</p><p class="ql-block">东汉沛国谯郡(今亳州市)名医华佗及其发明的“麻沸散”则比欧洲发明的麻醉剂“哥罗方”要早1000多年。</p><p class="ql-block">北宋徽州人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元代旌德县木活字印刷术和明代的套版印刷术,都对世界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安徽的桐城派、新安理学、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商、徽剧、黄梅戏以及劳动人民创造的文房四宝(宣纸、徽墨、宣笔、歙砚)、徽派建筑、徽雕(砖、石、木、竹雕)、芜湖铁画、龙舒贡席、阜阳剪纸、界首陶瓷等,在中国历史上光彩夺目,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艺术宝库。</p><p class="ql-block">因此要想深入了解安徽的历史与省情就必须了解安徽的名人。</p> <p class="ql-block">《安徽名人馆》具有独特的魅力与风格,吸引着我这个历史文学爱好者,整个展馆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参与性于一体,是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尤其是让年轻人深入了解安徽、认识安徽的一个重要窗口。</p><p class="ql-block">《安徽名人馆》新馆现正式开放以来,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大批到访者,究其原因,《安徽名人馆》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集聚名人最多的人文专题类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安徽省美术馆》</p><p class="ql-block">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环湖北路与金斗东路交口处,项目总占地面积75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建筑整体形象以山水为精神,画卷为意境。建筑主要功能包括美术馆、创作中心、艺术MALL等。</p><p class="ql-block">2022年5月25日,安徽省美术馆正式建成并对公众开放活动。</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生活里有人情事故</p><p class="ql-block">旅行中有世间百态</p><p class="ql-block">你不去看看世界</p><p class="ql-block">世界也懒得理你</p><p class="ql-block">虽然我们已老</p><p class="ql-block">趁着腿脚还行</p><p class="ql-block">多走走多看看</p><p class="ql-block">决不辜负此生</p><p class="ql-block">这世界太精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今天不是节假日,观众与读者较少,是我喜欢的氛围,静静的环境,缤纷多彩的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通过走访得知:近年来,发展最迅速的省会城市,不是广州市,不是武汉市,不是西安市,而是安徽省合肥市。</p><p class="ql-block">合肥市真的太令人刮目相看了,曾经的合肥市和江西南昌市差不多,而现在的合肥市,已经甩南昌几条街!</p><p class="ql-block">合肥市的经济增长飞快,作为省会城市,合肥市去年的经济总量已经排到全国前10,真的是了不起。</p><p class="ql-block">合肥市的崛起和它加入长三角都市圈有很大关系,合肥虽然属于中部城市,但它的东边是经济强省江苏省,加入长三角城市群以后,合肥的经济发展一发不可收拾,果然是遇强则强,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长三角区域)的影响下,合肥经济已经翻番。</p><p class="ql-block">经济规模上去,合肥的城建也跟上来了,看看合肥的崭新的城建规模与风格,完全不输北京、深圳、广州等特大城市,真的是“士别三日 当刮目相看”!</p> <p class="ql-block">李鸿章故居</p><p class="ql-block">又名李氏家族旧宅、李府、李鸿章府,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淮河路步行街中段208号,是晚清名臣李鸿章的家宅,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区民居建筑。</p><p class="ql-block">李鸿章故居,总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由李府和淮系展馆组成。李府占地2000平方米,淮系展馆占地1500多平方米。李府由南向北分为五进,依次为门厅、前厅、中厅和走马转心楼。</p><p class="ql-block">喜欢晚清历史的典故,可以窥见一斑,甚至可以找到你所需要的答案。</p> <p class="ql-block">作为一名重要政治人物</p><p class="ql-block">李鸿章一生的故事很多。</p><p class="ql-block">关于李鸿章的评价,大体分为两个方面:</p><p class="ql-block">一种看法认为,李鸿章对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他曾据理力争,无奈国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他与曾国藩等人主导洋务运动是其进步的表现。他也有外交上维护中国的事迹,如在甲午战争处于不利情况时曾主动用最小代价来达成和解,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独自前往谈判等。</p><p class="ql-block">后世也多有诟病李鸿章作出的错误决策,如过于重视海防而放弃塞防;1885年在对日胜利的情况下签订的《中日天津会议专条》,给予日本派兵进入朝鲜的权利;与日本的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指挥失误导致军舰在威海卫被全歼。即使这些事件受制于客观条件,但他依然要为这些误国行为承担责任。另外在早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他杀人过多(这也牵涉到湘军和淮军的整体评价),这也是其一大污点。</p> <p class="ql-block">李鸿章故居是合肥市的“十大景点”之一和市民心中的首选景点,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顺便也可以逛逛颇有地方特色的淮河路步行街。</p><p class="ql-block">看完故居,沿着步行街向前走,不远处就是合肥著名的《逍遥津公园》,那里将带着你进入《三国演义》。</p> <p class="ql-block">罗炳辉将军铜像</p><p class="ql-block">1987年安徽省为纪念罗炳辉在皖抗战八年,最初是在合肥市郊卫岗落成罗炳辉纪念铜像,正面刻有周恩来题词。</p><p class="ql-block">2005年将其搬迁到风景如画的杏花公园内,供市民瞻仰。</p><p class="ql-block">罗炳辉同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高级将领,中国33位无产阶级军事家之一,云南籍军人中唯一被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军事家称号的将军——罗炳辉(1897—1946)。</p> <p class="ql-block">杏花公园</p><p class="ql-block">位于合肥市中心的庐阳区,占地400亩,是一座具有田园风貌和历史人文特色的公园,园内树木共130个品种,园内主干道随园就势,次干道曲径通幽,本次合肥之行就住在公园旁边一间知名假日酒店,温馨、舒适、方便。</p><p class="ql-block">杏花公园是合肥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建设的公园,是环城公园这串翡翠项链中的四颗明珠之一。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这颗明珠已初现夺目的光彩,成为市民休闲娱乐中心。</p> <p class="ql-block">合肥轨道交通</p><p class="ql-block">既服务于安徽省会的城市轨道交通,也为合肥的经济腾飞插上翅膀,近千万以计的市民享受到了便捷舒适的现代化交通。</p><p class="ql-block">其第一条线路于2016年12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使合肥成为中国内地第三十座、安徽省第一座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p><p class="ql-block">截至2022年12月,合肥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共有5条,包括合肥轨道交通1、2、3、4、5号线,线网覆盖合肥瑶海区、包河区、蜀山区、庐阳区、肥西县,运营线路总长170.95公里,全线共设133座站点,根据城市交通规划,还将续建轨道交通其他线路。</p><p class="ql-block">截止2020年底,合肥轨道交通客运总量1.95亿人次。2023年4月13日,合肥轨道交通迎来历史性的时刻,线网总客流突破12亿人次。</p> <p class="ql-block">包公园</p><p class="ql-block">简称包园,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72号,始建于北宋嘉祐七年(1063年),是为纪念北宋著名清官包拯而修建的园林。</p><p class="ql-block">包公园占地34.5公顷,其中水域面积15公顷,总体布局为开放式,主要由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浮庄等景点组成。</p><p class="ql-block">包公园1981年被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包公祠</p><p class="ql-block">全称为“包孝肃公祠”</p><p class="ql-block">是祭祀包拯的专祠。</p><p class="ql-block">“孝肃”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以评价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p><p class="ql-block">包公祠背靠合肥老城区的环城南路,三面临水,莲荷盈盈,绿树掩映。</p><p class="ql-block">由于包拯是人们传颂的清官典型,包公祠也因此闻名遐迩,其与逍遥津、明教寺合称为合肥三大古迹。</p> <p class="ql-block">包孝肃公墓园是包拯及其夫人、子孙遗骨所葬之地,占地三公顷,也是国内一座比较完整的古代名臣墓园。</p><p class="ql-block">墓园大小结构皆按宋代二品官葬制而建。整个墓园苍松翠柏、肃穆幽静。包公墓定位于“文物包公”,主墓为“覆斗型”方墓,在其正下方的墓室内安放有包拯墓志铭和金丝楠木棺,棺木内敛包拯遗骨。</p> <p class="ql-block">《清风阁》</p><p class="ql-block">东连包公墓,西邻包公祠,占地2.2公顷,其中主体建筑是一高42米,明五暗四共九层仿宋风格的塔式阁楼,从阁顶可俯瞰合肥城市风光及整个包公园的秀丽景色。</p><p class="ql-block">清风阁定位于“文化包公”,以高水准的壁画铺陈和雕刻等艺术表现形式突出戏曲包公的主题。声像馆采用先进的科技和工艺手段,全面生动的诠释包公文化和包公传奇故事。阁内以戏台为载体不定期举办各剧种的包公戏曲演出,邀请游客共同参与,增强游览互动性。</p><p class="ql-block">由于安装了直达电梯,我们轻松的登上观光平台,整个景区一览无余。</p> <p class="ql-block">包公祠</p><p class="ql-block">大门前有一座白底黑框墙,称为照壁。照壁前后正中均绘有一叶青荷,青荷侧旁一枝荷花亭亭玉立,喻意为出污泥而不染。</p><p class="ql-block">包公祠大门的门楼两边立着一对“抱鼓石”,它与祠内正殿两旁的两只石狮,都是古代象征威严和权力的建筑。</p><p class="ql-block">据称在古代,只有帝王将相、文武百官的王宫、官衙、府第门前才可以建有。跨过山门,踏着翠色笼烟、波光浮碧上的青石小道,迎面而来的是一座石砌的小桥,桥头左右分立两只石狮。越过绿树荫庇下的小桥便是白墙青瓦构筑的三合古院。两扇黑漆山门上,是隶书“忠贤将相”、“道德名家”的对联。</p><p class="ql-block">东西两边侧门,分别题写着“顽廉”、“懦立”(“顽廉懦立”是成语,意思为使贪婪的人廉洁,使懦弱的人立志)。整个祠的外观看上去古朴庄严,令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遗留碑刻</p><p class="ql-block">留下了无尽沧桑</p><p class="ql-block">诉说着人生真谛</p><p class="ql-block">世间需公平正义</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合肥</p><p class="ql-block">是中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第二个获批建设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p><p class="ql-block">截至2021年,合肥市拥有建成、在建、拟建大科学装置12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等院校66所,中央驻肥科研机构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578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均居省会城市第一,集聚各类人才220多万人。已建成全超导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同步辐射等3个国家大科学装置。</p><p class="ql-block">截至2021年末,合肥市共有院士工作站70个,在肥服务两院院士138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2个,部属(重点)实验室(含部属、省部共建)3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28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9个,其中国家级7个;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120个,其中国家级2个、国地联合17个……</p><p class="ql-block">显然,科技创新发展经济已是安徽合肥人的共识。</p> <p class="ql-block">合肥 在全国的省会中是最年轻的城市,只有短短的70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只是合肥县,土地面积为5平方公里,实际上只有2.5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5万。既没有水路运输,更没有海运、港口和码头,只有一条铁路运输线还是单轨(淮南线),简直就是一条死胡同。既谈不上发展,也无法与其它省会相比,更不能和北、上、广、深攀比了。</p><p class="ql-block">而建国七十年后的合肥今非昔比,再也不能小视这座欣欣向荣的城市了,GDP由原来的全国倒数,2018年进入到第12位,而且来势凶猛,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p><p class="ql-block">合肥市将来能否赶上北、上、广、深等市,笔者认为那只是时间问题了。</p><p class="ql-block">今天的 合肥市经历了70年的奋斗,已经成为全国 科技之都的城市,是科技创新发展让合肥走上了快速发展道路,让我们拭目以待。</p> <p class="ql-block">人生在世</p><p class="ql-block">最重要的是活在当下</p><p class="ql-block">最宝贵的是抓住机会</p><p class="ql-block">人生没有永远</p><p class="ql-block">来日并不方长</p><p class="ql-block">趁我们都还健康</p><p class="ql-block">珍惜每一次机会</p><p class="ql-block">珍惜每一次相遇</p><p class="ql-block">让遇见成为感动</p><p class="ql-block">让感动成为幸福</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再见 合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5.13 明天是母亲节</p><p class="ql-block"> 此文 献给天下所有的母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