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是五月十二号,天气终于放晴了,来向于老师求药的人比昨天多了很多,对我们义工的要求也越来越规范,次序也越来越好。 十点左右 来了两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女人一脸病容,老头到还算不错。然而于老师这里有个规定,六十以上的老人必须要有年轻人陪伴。这两个老人反复强调儿子在远方,老头身体很好,可以对妻子负责。但老师还是不敢违背规定。看到老太太那幽怨的眼神,老头那满脸的愤怒,我的心在抽缩: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于老师从以前的无门槛,到现在的有门槛? 是什么原因让于老师这种大爱之举却实行得如此艰辛?我沦陷在迷茫中! </p><p class="ql-block"> 后来有人告诉我,曾有一个老人因不能正确理解告诉她的服药方法,也许因为心急渴望早日痊愈,回家把八次服用的药,一次就吃光了,结果肯定就引起了严重反应。其横不讲理的子女跑来找到于老师就是一顿拳脚,幸好不多时那患者 反应过后出现了良好状况,那患者的子女登门下跪道歉。然而这种伤害对于老师难道只是身体上的吗?更别说还有政策上的不给力! 可知于老师已经是八十三岁的老人了啊!有了几次这样的严酷教训,让于老师的团队才有了这样应对措施。可是受于老师恩惠的大众和患者,你们知道于老师的苦衷吗?</p><p class="ql-block"> 再说下去文章该发不出去了。</p> <p class="ql-block">秩序井然的求药现场。</p> <p class="ql-block">义工们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 等待叫号的患者和家属们在安静的等候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