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理论知识的积累是课题研究的框架,研究课是课题研究的基石,两者相辅相成,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为更好的优化研究结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推动课题研究发展,也为了实现读写结合教学理论的辐射作用,切切实实发挥好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为习作教学开拓新思路,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加来中心学校于2023年5月9日在电教室开展了第十三周教研活动暨小课题研究课活动。</p> <p class="ql-block"> 活动开始前由符丽丽组长宣读活动内容:</p><p class="ql-block"> 一、由林娟老师进行研究课授课,授课内容为《人物描写一组》</p><p class="ql-block"> 二、由虞葆月老师进行研究课授课,授课内容为《流露真情我有法》</p><p class="ql-block"> 三、集体评课议课</p> 一、《人物描写一组》研究课 <p class="ql-block"> 如何通过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与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并运用到片段仿写中?我们跟随林娟老师走进《人物描写一组》读写结合的研究课堂。</p> <p class="ql-block"> (一)激趣导入</p><p class="ql-block"> 1.出示相关段落,让学生猜猜段落中讲的是哪个人物。让学生初步感知人物特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有特点的描写片段,耳熟能详的人物跃然脑上,打开了学生们的脑力潘多拉盒。</p> <p class="ql-block"> 2.回顾课文内容,畅聊人物特点。</p><p class="ql-block"> 在述说人物特点中,感受到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进一步了解到人物特点描写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 (二)品味重点语句,梳理归纳方法</p> <p class="ql-block"> 1.“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些人物描写得如此栩栩如生、特点鲜明的呢?”同学们围绕这一问题,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在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氛围中,也有林老师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奋笔疾书的同学们正在梳理自己的发现呢</p> <p class="ql-block"> 2.分享交流。</p><p class="ql-block"> 展示各个小组的作品,梳理归纳出动作、外貌、语言、神态等描写不仅可以刻画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还可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p> <p class="ql-block"> (三)读写联动</p><p class="ql-block"> 1.以读悟法。</p><p class="ql-block"> 出示相关片段:“此人身躯上安着一个脑袋,头发向两边梳着,透过镜片可以看到一双眼睛。……”</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在朗读与表达中体会作者利用的描写手法,再次感受人物特点描写手法多样性的精彩。</p> <p class="ql-block"> 2.比一比,谁更好。</p><p class="ql-block"> 出示段落:“此人(圆滚滚的)身躯上安着一个(圆滚滚的)脑袋,(中分的)头发向两边梳着,透过(厚厚的)镜片可以看到一双(小小的)眼睛……”</p> <p class="ql-block"> 在师生合作朗读中,学生自主探究前后两段文字哪个的描写更加精彩并说原因。在对比中,学生能够掌握到巧用修辞是为了让人物的形象更具体、更生动,也让文章表达更具有审美效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你瞧,在思考与表达的探究中,同学们发现了小妙招:巧用修辞</p> <p class="ql-block"> 3.知识迁移,小练笔。</p><p class="ql-block"> 光说不练假把式。</p><p class="ql-block"> 出示学习单,完成活动二:选一个我们班都熟悉的人物,抓住他最突出的性格特点,通过典型的动作、外貌、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出来。</p> <p class="ql-block"> 学生进行练笔,教师巡堂指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师生共评,完善作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学生练笔作品</p> 二、《流露真情我有法》研究课 <p class="ql-block"> 如何指导学生在一个情境中,把不同情感融入到景物之中,并掌握到这一写作手法,达到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就一起在虞葆月老师的《流露真情我有法》写话指导研究课堂中寻找答案。</p> <p class="ql-block"> (一)交际语境,激活情感</p><p class="ql-block"> 1.游戏导入,我做你猜。</p><p class="ql-block"> 老师做开心与难过表情,让学生猜老师的心情。</p><p class="ql-block"> 相机引出课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虞老师生动的表情表演让学生们快速走进课堂</p> <p class="ql-block"> 2.讨论:说一说,在大家的成长经历中,除了高兴、伤心,肯定还有很多不同的感受,那是什么样的心情呢?</p> <p class="ql-block"> 3.同桌交流:回忆一下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什么事情让自己有了这样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 在汇报中,调动同学们的感知,认识到不同的情感体验和经历的事情有关。</p> <p class="ql-block"> (二)研读文本,学习融情于景</p><p class="ql-block"> 1.出示两则材料,师生合作朗读,学生说说发现。</p> <p class="ql-block"> 2.生思考:如果把两则材料中的心情换一换,“我”看身边事物时会有怎样的感受呢?</p> <p class="ql-block"> 在汇报中,学生习得方法:把情感融入到具体事物中,这种方法就是融情于景。</p> <p class="ql-block"> 3.再读材料,分析表达方法。</p><p class="ql-block"> 在多形式的朗读中,学生们读中悟法,了解到要作用好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须要调动感官和巧用修辞。</p> <p class="ql-block"> 4.出示例子,交流写法。</p><p class="ql-block"> 读一读句子,交流:作者是怎么把句子写清楚?</p> <p class="ql-block"> 明确写法:不开心的原因+具体的景物描写(2-3个景物)+自己看到景物的感受(感受更多是联想的)</p> <p class="ql-block"> (三)牛刀小试</p><p class="ql-block"> 1.说一说:和同桌交流,可以把情感寄托在哪些景物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学生汇报中</p> <p class="ql-block"> 2.写一写:选择一个情境,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任选一种状态,写几句话。</p> <p class="ql-block"> 学生练笔,教师巡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师生共评</p> <p class="ql-block"> (四)小结,畅谈收获</p><p class="ql-block"> 1.通过课文的学习你收获到了什么?</p><p class="ql-block"> 2.总结:我们可以调动我们的感官,巧用修辞,把情感融入景物之中,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学生练笔作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认真聆听和做笔记的老师们</p> 三、集体评课议课 <p class="ql-block"> “课堂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正因为恒久有缺憾,我们才会不断进取,不断成长。我们将在思索中感悟课堂艺术,在沟通中,升华教化思想,在实践中,促进专业成长。</p> <p class="ql-block"> 王建全主任:</p><p class="ql-block"> 林老师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抓住片段中人物特点、描写方法来完成表格,非常形象直观地突出了教学重点,如果在导入环节中设置成“我来说,你来猜”,让学生一个说一个猜,会更好。</p><p class="ql-block"> 虞老师,善于运用例文中的材料,指导学生由深由浅入深的去感悟浓情于景的写法,让整堂课呈现出属于它的魅力,引人入胜。</p> <p class="ql-block"> 王凯颖老师:</p><p class="ql-block"> 林老师领着学生进行了细致的学习,引导学生去交流、去表达、去练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在教学上,从人物的特点分析到写作手法的过渡,循序渐进的去指导,值得学习。</p><p class="ql-block"> 虞老师额这堂课,思路清晰,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讨论合作式的教学方式,运用自如。善于引导学生领悟人物的心情、表情的不同变化,带领学生融入写作中,是堂成功的课堂。</p> <p class="ql-block"> 符丽娟、朱绘颖、李灯、林燕花老师针对这两堂课的教学也进行点评。她们对这两堂课的教学都表示很精彩,同时分享道:</p><p class="ql-block"> 林老师在课堂上善于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从练笔点评中完成了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目标,整堂课学生学习兴趣较高。</p><p class="ql-block"> 虞老师善于指导学生选择一个情境,运用融情于景的方法,真实、自然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环节紧凑,教态亲切自然。</p> <p class="ql-block"> 刘汝婷老师:</p><p class="ql-block"> 林老师本节课导入部分可以将信息整合在一起,让学生找出关键词句来猜测人物。以读为基础而迁移写法,训练学生进行写法迁移。学生在完成小练笔部分做得较好,教师展评及时有效。</p><p class="ql-block"> 虞老师教学基本功较扎实,课堂容量适当。学生在充分朗读文段后,进行"融情于景”的写话积累,从而搭建了"以读促写”的学习支架。写法迁移后,学生练写,让整个"读写结合”课堂更具成效。</p> <p class="ql-block"> 陈小敏老师:</p><p class="ql-block"> 林老师的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围绕小课题展开,但课堂前松后紧,导致小练笔环节时间不足,没有给予学生充足展示表达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虞老师的课堂激情活跃学生参与度高,虞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生为主导,展示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写作指导课,若能在点评环节都是让生来评价会更佳。</p> <p class="ql-block"> 主持人符玲妹老师给出赞赏的同时也建议道:林老师在指导学生归纳学法之前,可以让学生朗读后再进行,因为读是写的铺垫;学生在读文段时,让他们边读边画出刻画人物特点的句子,并相机展示在PPT上,再细致品读语言描写的魅力。虞老师在指导材料朗读时,可以让学生适时圈出相应的关键句,再在进行对比,这样更能体现出“好”与“不好”的心情描写。</p> <p class="ql-block"> 刘鑫老师从研究课的表达方法、选题角度、课堂生成等方面去全面分析了这两堂课的教学效果,并给予了肯定。同时也给我们老师提出两点建议:</p> <p class="ql-block"> 1.在课堂设计与教学中要注重思维意识。</p><p class="ql-block"> 一是单元意识。在设计课题时,我们要从单元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中梳理出习作方法。</p><p class="ql-block"> 二是学习意识。在课堂中,我们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习得、语言表达的训练,把时间交给学生。</p><p class="ql-block"> 三是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主线问题,围绕主线问题,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各个不同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四是语用意识。也就是在课堂设计中,要设计先说后写(读写结合)。</p> <p class="ql-block"> 2.教学内容的设计可以任务驱动的形式,教学方法要适当,教学结构要遵循习作课特点来表达。</p> <p class="ql-block"> 指导老师陈赛芳主任以这两堂课为契机,结合研究课的课堂教学与教研活动的目标进行小结:</p> <p class="ql-block"> 在写作指导课中,教师把读和写相结合、说与写有机结合,做好读写交融的连续性,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实现语文教学核心素养。读写结合才是实现文字运用这一核心目标的有效途径。巧妙的进行读写结合,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p> <p class="ql-block"> 风好正是扬帆时,策马扬鞭再奋蹄。研究课已拉下帷幕,但我们的研究之路还在继续,乘着这缕初夏的风,我们依然不断努力、不断钻研、不断前进,让小课题的果在那微风习习的季节灿烂绽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文编辑:符丽丽</p><p class="ql-block">审核校对:小课题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