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数学风采 助力共同成长——小店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教研活动

李智萍

<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12日上午,小店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齐聚小店区第二实验小学,参加了5月份的课堂展示及教研活动。</p> 活动安排 参观校园 <p class="ql-block">  走进第二实验小学校园,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春的气息,生机勃勃,充满了激情与活力。老师们迈着轻快的步伐,参观了美丽的二实验校园。</p> 课堂展示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课由师范街小学翟侯凤老师为我们带来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一课。翟老师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导入,引导学生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的操作活动,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方法,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由长治路小学梁俊鲜老师为我们带来三年级下册《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一课。梁老师从小猴分桃具体的情境导入,引导学生从一个桃的二分之一到一盘桃(一个整体)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在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等操作活动中,使学生逐步认识到:把由几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与桃子的个数无关。</p> 研讨活动 <p class="ql-block">  两节课后,老师们围坐在一起就这两节课进行研讨。研讨的流程是:先由授课老师提出本节课的困惑,再由听课老师研讨给出建议。</p> <p class="ql-block">  翟老师对第一节课提出了自己的困惑:1.学生会操作24+6,但是不会表达4个一和6个一合起来是10个一,10个一是一个十,怎么引导?2.借助小棒理解24+6的算理,用不用再借助计数器去理解?</p><p class="ql-block"> 对于第一个困惑,李丽芳老师进行了解答:学生会操作24+6,不会表达,是因为老师对学情把握不准。备课时,教师要准确把握学情,明确活动目标。设计每一个环节时,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设计每一个活动,要明白活动的目的是什么,事先考虑到活动中会出现什么情况,我们要如何应对。就这节课而言,教师要在课前了解学情,根据学情以6+4为突破口进行复习,结合小棒图,6个一加4个一是10个一,够10根捆成一捆,所以10个一是1个十。在课前唤醒已有知识经验,在课中学生就能很容易的表达了。</p><p class="ql-block"> 对于第二个困惑,赵俊玲老师进行了解答:借助小棒摆和计数器拨是学生理解的2个层次,由直观—半抽象,最后抽象出算式,3个层次打通了数形结合,学生明白了算理,明白了位值制,计数单位,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计算做铺垫。她强调,<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备课时,老师们一定要深入研读教材,理解教材中每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才能做到心中有底,灵活应对。</span></p> <p class="ql-block">  梁老师对第二节课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如何凸显一个整体?几分之一和个数容易混淆怎么办?一盘桃子的二分之一,学生把每个桃子一个一个平均分成2份,怎么解释?</p><p class="ql-block"> 赵俊玲老师认为,梁老师的这些问题其实涉及到了2个重点:一个整体和分率,对于这两个问题如何解决赵老师也给出了详细的解释。最后她指出,了解学情前,教师要先了解教材,把教材理明白了,教师就有底气了。教学中要把一个问题点透,抓明白,后面的问题就少了。</p><p class="ql-block"> 陈洁老师随后做了补充,她认为学生之所以一个一个分桃子,是因为学生没有整体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一个一个的二分之一优化到一个整体的二分之一。</p> 假期读书安排 <p class="ql-block">  最后,李丽芳老师提出了假期共读一本书计划,书名为《把数学画出来》,赵俊玲老师安排假期要共同研讨《把数学画下来》这本书。</p> <p class="ql-block">  “教无涯,研不尽”,活动在老师们思想的碰撞中结束了,然而我们教学实践的脚步永不停驻,相信在追寻理想课堂的过程中,我们能欣赏更加美丽的教育风景,享受更有意义的教育幸福。</p>

老师

学生

活动

一个

二分之一

学情

研讨

困惑

小学

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