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行(七)

王晓滨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村古镇</p><p class="ql-block"> 我们探寻了沿途的古城古镇,少数民族村寨和古村落。有贵州苗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的千户苗寨,有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的镇远古城,有桂林漓江的世外桃源,有阳朔的侗族民俗村,佤族古村落等。</p> <p class="ql-block">千户苗寨</p><p class="ql-block">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南贵村,距雷山县城36千米,距黔东南州州府33千米,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四面环山,重连叠嶂,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白水河穿寨而过,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p> <p class="ql-block">  西江千户苗寨在半山建造独具特色的木结构吊脚楼,千余户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层峦叠嶂。西江千户苗寨主要景点有西江苗族博物馆、鼓蔵头家、活路头家、酿酒坊、刺绣坊、蜡染坊、银饰坊、观景台、噶歌古道、田园观光区等。西江千户苗寨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p> <p class="ql-block">  1982年,西江苗寨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列为贵州东线民族风情旅游景点。1992年,西江千户苗寨被列为贵州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2022年8月显示,西江千户苗寨为4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观景台</p><p class="ql-block"> 西江千户苗寨观景台,可以看对面上千户苗家做饭时,升腾起的袅袅炊烟。千户苗家吊脚楼依山而建,层峦叠嶂,鳞次栉比。</p> <p class="ql-block">吊脚楼</p><p class="ql-block">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族建筑以木质的吊脚楼为主,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分平地吊脚楼和斜坡吊脚楼两大类,一般为三层的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结构。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关养家禽与牲畜、储存肥料或用作厕所。第二层用作客厅、堂屋、卧室和厨房,堂屋外侧建有独特的“美人靠”,苗语称“阶息”,主要用于乘凉、刺绣和休息,是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第三层主要用于存放谷物、饲料等生产、生活物资。</p> <p class="ql-block">风雨桥</p><p class="ql-block"> 出于改善村寨风水条件和方便居民生活考虑,多数苗寨在村寨附近建有风雨桥,以关风蓄气和挡风遮雨。西江以前有风雨木桥,主要有平寨通往欧嘎的平寨风雨桥和南贵村关锁整个西江大寨风水的南寿风雨桥。</p> <p class="ql-block">千户灯夜景</p><p class="ql-block"> 黄昏时分,西江千户苗寨千家万户就亮起了灯。随着天色越来越暗,西江千户苗寨变成灯的海洋,西江千户苗寨呈现牛头的形状。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在山坡高处的路边修建了观景台,开通观光车。</p> <p class="ql-block">苗寨歌舞</p><p class="ql-block"> 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有一场由西江千户苗寨苗族同胞表演的民族歌舞节目,苗族人表演的歌舞节目有当地的色彩,华丽的服饰、欢快的歌舞和美丽的爱情故事。</p> <p class="ql-block"> 七绝.千户苗寨</p><p class="ql-block"> 王晓滨</p><p class="ql-block">错落层阶吊脚楼,绵延栉比布山头,</p><p class="ql-block">仙宫遴选降苗寨,天下西江夜末休。</p> <p class="ql-block">镇远古城</p><p class="ql-block"> 镇远古镇,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两城池皆为明代所建,现尚存部分城墙和城门。城内外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数量颇多。据记载,古代的镇远,地处历史上“五溪蛮”和“百越人”聚居的结合部。宋绍定元年(1226年),赐名镇远州,“镇远”这一名称从此沿用至今。镇远历史悠久,自秦昭王三十年(前277年)设县开始已有2280多年的历史,其元代清代为道、府所在地达700多年之久。2020年1月7日,镇远古镇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镇远有一殿、二庵、二院、四桥、四洞、六关、六官、八寺、八祠、八阁、九馆、九庙以及众多极具观赏、科考价值的明清古民居、古巷道、古码头等文物古迹160多处。</p> <p class="ql-block">舞阳河</p><p class="ql-block"> 舞阳河由龙王峡、诸葛峡、西峡组成,有小三峡之称,以高峡平湖、瀑泉飞流、喀斯特为主体。</p> <p class="ql-block">古巷道</p><p class="ql-block"> 镇远古城古巷道狭长幽深,其结构错综复杂,有石牌坊巷、四方井享等。这些古巷交叉衔连、互相达通。古井遍布全城有圆有方。较有名的四方井、猪槽井等。古井春夏秋冬盛泽不涸。</p><p class="ql-block"> 镇远古城镇远古城占地3.1平方千米,古城有八大会馆、四洞、八祠等名胜古迹近200多处。主要历史名胜包括青龙洞,中元婵院,万寿宫等,古城中的寺庙、庵堂等。镇远古城是一个完全由名胜古迹集成的“传统文化迷宫”。</p> <p class="ql-block"> 七律·咏镇远</p><p class="ql-block"> 王晓滨</p><p class="ql-block">越岭穿山自从容,轻车南下过奇峰。</p><p class="ql-block">古城镇远丹青染,环水黔东笔墨浓。</p><p class="ql-block">两岸亭台流溢彩,一河烟锁隐游龙。</p><p class="ql-block">千年府卫沧桑在,神韵尤存万世恭。 </p> <p class="ql-block">世外桃源</p><p class="ql-block"> “世外桃源”位于阳朔县的白沙镇附近,主要有荷花池、燕子湖、燕子洞、侗乡风情和原始部落组成。若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季节.踏进“世外桃源”,展现在眼前的将是一片秀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清波荡漾的燕子湖镶嵌在大片的绿野平畴之中,宛如少女的明眸脉脉含情。湖岸边垂柳依依,轻拂水面。一架巨大的水转筒车,吱吱呀呀地摇着岁月,也吟唱乡村古老的歌谣。放眼望去,远方群山,村树含烟,阡陌纵横,屋宇错落,宛若陶渊明笔下“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桃源画境。作为国家首批AAAA景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和世界旅游组织的推荐旅游地,阳朔世外桃源景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古桥、流水、田园、老村与水上民族村寨融为一体的绝妙画图。阳朔“世外桃源”主要有荷花池、燕子湖、燕子洞、侗乡风情、原始部落和渊明山庄组成。</p> <p class="ql-block">  两对青年男女,身着盛装,踩着舞步向我们挥手,算是世外桃源给我们的见面礼了。须臾,船儿抛下欢闹,进入一片宽阔的水面。极目望去,只见青山排挞,稻浪起伏,牛群悠然,农家炊烟交织在一起,一幅农家乐般的世外桃源图豁然呈现于我们视野之中。</p> <p class="ql-block">  船工也放轻了点篙,任船在水面滑行,除篙碰船帮之声,听不到一点杂音,与刚才的欢闹形成鲜明的对比。从有声突然到无声,这种无声所表现出来的“静”,就显得更加明显,更加揪人了。我们不得不佩服这参观程序的设计者的高明之处,那种宁静,就是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那种感觉。</p> <p class="ql-block">  世外桃源的游程,大部分在水上进行,约三分之一是观赏侗族、壮族、苗族的建筑和生活习性,这些观赏则是在陆地上进行的。想要了解这里所包含的一切,不如到世外桃源实地走一走,亲身感受一下。</p> <p class="ql-block"> 七绝·世外桃源</p><p class="ql-block"> 王晓滨</p><p class="ql-block">绿树蓝天飞鸟旋,溪流碧水绕村边。</p><p class="ql-block">靓装艳舞箫笙乐,仙境桃源亦梦圆。</p> <p class="ql-block">漓江民俗风情园 </p><p class="ql-block"> 漓江民俗风情园位于桂林市临江路两江口,地处漓江之滨,是将广西壮族自治区四个主要少数民族苗、瑶、侗、壮的文化、艺术、民俗、歌舞、餐饮汇聚一体的游乐区,漓江民俗风情园亦是广西最大的旅游娱乐场所及最大的少数民族建筑群,融观赏性、娱乐件和参与性为一体。漓江民俗风情园是桂林市区的一大靓丽景点,现已荣获首批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并已通过 IS09001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p> <p class="ql-block">  风雨桥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侗家人,有侗家人就有风雨桥。风雨桥亦称花桥,是侗族的一种交通风俗。苗寨喜欢依山而立,侗寨则大多修在河溪两旁,跨水而居。因此,侗寨就出现了石拱桥、石板桥、竹蔑桥等。而最富民族特色的便是风雨桥。风雨桥通常由桥、塔、亭组成。用木料筑成,靠凿榫衔接,风格独特,建筑技巧高超。建桥时,不用一颗铁钉,只在柱子上凿通无数大小不一的孔眼,以榫衔接,斜穿直套,纵横交错,结构极为精密。其坚固程度不亚于铁、石桥,可延二三百年而不损。桥面铺板,两旁设置栏、长凳,形成长廊式走道。石桥墩上建塔、亭,有多层,每层檐角翘起,绘凤雕龙。顶有宝葫芦、千年鹤等吉祥物。</p> <p class="ql-block">大圩古镇是广西古代“四大圩镇”之一。大圩古镇始建于公元200年。古老的大圩老街顺着漓江绵延2公里长,不宽的街道上铺着青石板,石板路两边是保存完好的老房子。大圩古镇在漓江东岸,父子岩东南,磨盘山北,距桂林23公里水程。史载,古镇始建于北宋初年,中兴于明清,鼎盛于民国时期,距今已有千年历史,远在600年前,大圩以其“大”,成为广西四大圩镇之最。大圩古镇曾名长安市、芦田市,通称大圩。汉代已形成小居民点,北宋时已是商业繁华集镇,明为广西四大古镇之一。其商业初兴于宋,曾设税官;中兴于明,清光绪三十一年《临桂县志》称“水陆码头”,抗日时期有“小桂林”之称,赶圩人数高达1万余人,泊船多达二、三百艘,地方商业文化积淀深厚,特色鲜明。</p> <p class="ql-block">  大圩古镇曾名长安市、芦田市,通称大圩。汉代已形成小居民点,北宋时已是商业繁华集镇,明为广西四大古镇之一。其商业初兴于宋,曾设税官;中兴于明,清光绪三十一年《临桂县志》称“水陆码头”,抗日时期有“小桂林”之称,赶圩人数高达1万余人,泊船多达二、三百艘,地方商业文化积淀深厚,特色鲜明。明清时,大圩已是南北商贾云集之地,各种商行应有尽有,明初解缙诗曰“大圩江上芦田寺,百尺深潭万竹围。柳店积薪晨爨后,僮人荷叶裹盐归”。各地商人在此均建有会馆,有名的广东、湖南、江西会馆及清真寺等。到民国初期,大圩已形成八条大街,即:老圩街、地灵街、隆安街、兴隆街、塘坊街、鼓楼街、泗瀛街、建设街。沿江亦形成十多个靠码,有“逆水行舟上桂林,落帆顺流下广州”之说。铺面商号有“四大家”、“八中家”、“二十四小家”之称。体现出当时大圩的繁荣状况。</p> <p class="ql-block">  石板路大圩镇上的石板路大概有15000块青石组成,路旁的房子多为青砖、青瓦的两层明清建筑,历史沧桑随处可见。每栋房子设计十分合理,集商住于一身,均由门前、天井、正房、厢房、后院组成。靠街的一般作铺面从事商业,有楼梯可上二层。往里走是天井,一般都栽有花草,利于采光;天井后是正房,高大宽敞,供着神像及祖宗牌位,是主人活动、会客的地方;两边是用来居住的厢房。正房、厢房的门窗上都雕有花纹;正房后有门可到后院,后院临江并建厨房和厕所,有石阶可到江边取水、洗衣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