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怀念NO.1—2003年9月海参崴之行

浮生杂记

<p class="ql-block">烈宁纪念碑位于烈宁路和卡尓•马克思大街的东库角上,是一座纯铜制作的雕像。顺着路可以走到130风情步行街纪念碑位于卡尔马克思大街和列宁大街的交界处,身后方向不远是130风情街,雕像左侧方向通安加拉河及彼得大帝雕像,右手伸向前方,你可以把他当做地标来辨别道路。雕刻是影视作品中见到的经典的列宁姿势,西装外穿着风衣,左手握于胸前,右手伸前方,在这里照相要选对时间,不然正面拍出来很暗。</p> <p class="ql-block">海参崴火车站。著名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距离莫斯科9288公里。俄罗斯的火车站和站台是不需要火车票就可以随意进出。19世纪末俄国进入工业化时期,为了牢固地占有这片远离欧洲的土地,实施蚕食亚洲的“远东政策”,沙皇决定修建一条贯通整个西伯利亚的大铁路。1890年,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正式颁发命令,决定首先从刚从清政府手中夺取的最东端的海参崴动工。1891年5月,皇储尼古拉(即后来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亲临海参崴主持铁路奠基仪式。</p><p class="ql-block">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充满了极大的艰险和困难。西伯利亚密布河流湖泊与山脉,还有面积辽阔的永久冻土层,此外恶劣的气候成为最大的障碍。西伯利亚冬季温度达到骇人的零下50℃,而盛夏又经常出现近零上40℃高温。巨大的温差经常造成钢铁脆裂、设备损坏。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成千上万俄国贫苦农民以及服苦役者参与了施工。俄国为铁路修建几乎要倾尽国力承担惊人的费用。经过13年的艰辛努力,1904年7月13日,这条世界最长的铁路干线开始通车,收尾工程则延续到1916年。它穿越乌拉尔山脉、西伯利亚的针叶林,将莫斯科和海参崴连接到一起,几乎跨越了地球周长的四分之一。</p><p class="ql-block">在火车站里面有一个蒸汽机车头,它是为纪念二战时期英勇的铁路工人设立的实物纪念碑。火车头由俄罗斯人设计,在美国制造,通过太平洋运抵这里。 在二战期间,这台机车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许多铁路工人在空袭中壮烈牺牲。这里有块碑石,是西伯利亚铁路终点标志的9288纪念碑,上面雕刻的碑文是:献给1941年——1945年卫国战争期间英勇的远东铁路工人们。 还有一个标志物,顶端装饰着俄罗斯的国徽——双头鹰,中部有一行数字:9288。表明从这到莫斯科的距离是9288公里。</p> <p class="ql-block">潜水艇C-56博物馆。“C-56”号潜艇曾荣获红旗勋章和近卫军称号,矗立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太平洋舰队的战斗荣誉纪念碑”广场上,潜艇C-56号长77米,宽5米,潜水深度44米,有四个鱼雷发射器,同时携带八枚鱼雷,。旁边是黑色大理石砌成的纪念碑,碑文记载着从1941年至1945年,苏联红军海军在卫国战争保卫重要港口战斗中牺牲将士的事迹和得到中国、朝鲜帮助的史实。碑前燃烧着“长明火”。二战中,这艘C-56潜水艇的官兵英勇善战,共击沉敌舰10艘,重创4艘,自己丝毫无损,战功卓著。门票只要100卢布,小朋友50卢布就可以进去,内部密密麻麻的开关、转轮,密集恐惧症患者勿入。再往里看到不同的舱位和鱼雷,带来丰富的军事体验。还可以花100卢布穿上军官服和水兵同志一起拍照合影。</p> <p class="ql-block">斯贝特兰斯卡亚大街是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主干道,大街的两边排列着许多餐馆和商场。在斯贝特兰斯卡亚大街和阿列乌茨卡亚大街的交叉处有中央广场。</p><p class="ql-block">沿着斯贝特兰斯卡亚大街,从胜利广场往凯旋门方向走,可以看到很多巴洛克风格的建筑。</p><p class="ql-block">让你深深地感受:这片曾经是中国的土地,如今真的已经属于了欧洲。</p><p class="ql-block">不可不承认:巴洛克式的建筑,非常的典雅与华丽,每一处都非常的精致。</p><p class="ql-block">1884年,德国人拥有的“Kunst and Albers”在这里开设了当时前所未有的交易所,贩卖盐,茶,糖,枪和Vodka等生活必需品,这里就是Malyy GUM(Малый ГУМ)的前身。</p><p class="ql-block">USSR时代,海参崴正式成为了军事港口,人口倍增,两位精明的德国商人用石头取代了原本的木质结构,建成了被誉为“远东最美建筑”的百货公司。</p><p class="ql-block">一个很有意思的事:Svetlanskaya大街的左侧建筑都很巴洛克,而Svetlanskaya大街的右侧建筑都很苏维埃。</p> <p class="ql-block">海参崴州政府大楼</p> <p class="ql-block">海参崴的海滩很蓝很蓝</p> <p class="ql-block">中俄人民应该要世代友好啊,但却看到了旅行中最难以接受的一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