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前篇曾说焦山定慧寺大雄宝殿的唐宋特征,本篇说的是焦山大雄宝殿其他传说故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79年修缮恢复大殿工程即将完成,匾额还未着落,那时候难得见有到处想题字的人。现场有人建议一位老和尚字写得好,就请他写吧,这位老和尚就是刚被请回的、后来名扬国内外佛教界的茗山大师,茗山大师欣然答应。因无准备,茗山便从漆工那拿来一把漆刷,一挥而就写出三尺见方的“大雄宝殿”四字,在场人们看见茗山大师从容写四个大字惊叹不以。茗山大师所书的“大雄宝殿”制成了匾额,至今还悬挂在大殿檐下,茗山的书法水平也传遍镇江城。茗山大师是位大德高僧,他在1979年被请回焦山定慧寺。当时定慧寺为了次年接待日本的森本孝顺长老,正在维修恢复动乱年代被损毁的寺宇和佛像。国家指令在故宫博物院、法源寺、五台山在保存的佛像中挑选给定慧寺。大雄宝殿中间的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贴金重塑,两边十八尊铁罗汉就是茗山大师根据国家指令从北京迎请供奉的。茗山大师的一生有许多故事传说将在后续中再叙。</p> <p class="ql-block"> 焦山定慧寺大雄宝殿殿内高挂“香林”一匾,意为“香气成林”,这是康熙来焦山后所题。定慧寺僧人将康熙题字制成匾挂与大雄宝殿内,此匾于动乱年代被毁掉。1979年修缮恢复大殿时,有一位有心人将在那场动乱中纸摹的“香林”二字献出,这才有了这块康熙所题的“香林”匾额继续高悬殿内至今。据说以前还有一块康熙所题的“法云慧日”匾额,被毁不见了。</p> <p class="ql-block"> 焦山定慧寺大雄宝殿后壁塑有观音像,两边为龙女和善财童子,他们身后还塑有多位不同神态造型的人物。这些人物造型的壁塑是按照佛教华严经中的“五十三参”故事所塑。这样的壁塑在各处佛教大殿中是常见的,但焦山的却不寻常。宋代的佛印禅师在住持金山时已发现焦山的华严气象。佛印禅师为此住持焦山,认定焦山是华严真境。佛印禅师对他的这一认定,通过早几年苏东坡《游金山寺》诗中的:“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诗句中得到印证。传说《华严经》五十三参故事中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二参在焦山参见了海门国的海云和尚,让善财童子明白了要有海的心胸、海的智慧,把心胸和智慧与海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 焦山被认定为佛教华严境界,因此在焦山的历史上就有了海云堂、海云丈室等。现在的焦山新增了佛教《华严经》中“五十三参”的碑刻长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十三参”在镇江有特别的传播,在镇江西津渡还有一处“五十三坡”的景点,也是寓意的“五十三参”的传说。人们拾级登上五十三级台阶,意为参拜了五十三位高人而获得智慧,礼佛来到不远处观音佛像面前。</p><p class="ql-block">图为镇江西津渡五十三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