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年5月12日是中国第15个防灾减灾日,为了提高全园师幼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师幼自我保护能力,中心幼儿园开展了“5.12防灾减灾日”安全教育活动。</p><p class="ql-block">为提高防范自然灾害的意识、掌握防范自然灾害的知识、提高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我保护能力。我们和孩子一起学习了一些防灾减灾小常识。</p> <p class="ql-block">一声警报声响彻整个幼儿园,防震安全演习开始了!孩子们在班级老师的组织引导下,快速躲藏在桌子底下、墙角等安全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第二声警报响起,孩子们保护好头部、弯着腰,听从老师的指挥,紧急有序地按照制定的路线,迅速地撤离到安全地带</p> <p class="ql-block">急救知识:</p><p class="ql-block">首先需保证自身处于安全的环境下进行;且还需及时拨打120,寻求更多的救援,以通过专业救援团队的抢救,提高心肺复苏的质量。</p> <p class="ql-block">心肺复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急救措施。如下:</p><p class="ql-block">1、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时,首先应进行胸外循环按压。按压部位为两乳头与胸廓连线的交点,需连续按压30次;</p><p class="ql-block">2、开放气道:做完1次胸外按压后,应立即清理并开放患者气道;即为尽可能将患者头部向后仰,使患者的下颌角与耳垂的连线垂直于地面;</p><p class="ql-block">3、人工呼吸:开放气道后,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将气通过口腔吹进患者肺部。</p><p class="ql-block">心肺复苏时,一般30次胸外按压后,再进行2次人工呼吸为一个循环,通常需在2分钟内进行5个循环。进行5次循环后,应立即查看患者的意识、呼吸是否恢复。若并未恢复,还需继续心肺复苏。</p> <p class="ql-block">急救、婴儿海姆立克急救法:</p><p class="ql-block">1、用手托住孩子下巴,让孩子趴到胳膊上用腿做支撑,用右手来拍打后背,拍5次。如果异物被咳出,则为急救成功。</p><p class="ql-block">2、如果异物没有咳出,需要换到右手托住后脑,通过左手食指和中指来按压孩子上腹部,按压5次,以增加孩子胸腔内压力,将异物咳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成人海姆立克急救法:</p><p class="ql-block">1、成年人可以采用成年人的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者站于被救者后背,被救者可以处于站位也可以处于坐位,双手环抱被救者,用右手的拇指掌指关节顶住被救者的腹部正中部位,另一手手掌按压在右拳上,向内、向上快速冲击6-10次。</p><p class="ql-block">2、此过程可能使患者的胸腔内压快速提升,将气道内异物排出。海姆立克急救法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的保护,如果操作不当,可能造成胸骨、肋骨或者心包损伤,而会发生新的创伤。</p> <p class="ql-block">火灾逃生方法:</p><p class="ql-block">1、遇到发生火灾时,不要惊惶失措,有秩序的组织幼儿从安全通道离开。</p><p class="ql-block">2、大火封门无法逃生时,可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缝,泼水降温,呼救待援。</p><p class="ql-block">3、必须穿过烟火才能逃生时,应尽量用浸湿的衣物被裹身体,冲出火区。切不可迎烟雾直立行走,应用湿毛巾、手帕捂住口鼻猫腰低位或匍伏爬行,寻找安全出口,避免过早中毒窒息。</p><p class="ql-block">4、身上着火,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覆盖压来火苗,切不可带火乱跑。</p><p class="ql-block">5、最重要的是遇到火灾要遵循安全撤离,救助结合的原则。</p> <p class="ql-block">灭火器使用方法</p> <p class="ql-block">👉感谢滑县羚羊应急救援队,来中心幼儿园,宣传:防灾减灾急救等知识。</p> <p class="ql-block">通过本次活动,提高了孩子们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应变能力,在今后的活动中老师们会进一步将安全教育渗透到日常活动中,为孩子们的安全、健康快乐成长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