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西安的——都城隍庙

孙利 军旅书院(秦山利人)

<p class="ql-block">  当你走进西安的都城隍庙,你了解它的背景资料吗?带你去看老城隍庙的背后故事。西安都城隍庙始建于明洪二十年(1387年),是明王朝的三大城隍庙之一,由于级别很高,故称“都城隍庙”,我国民间的“城隍”信仰始于周秦,发展于魏晋南北朝,盛行于唐宋之后,一直沿袭至今,城隍神是保城市安全,百姓平安之神,明朝开国之初,朱元璋下令对天下所有城隍重新加封,并各封相应品级朝服,西安都城隍庙正是在此大背景下修建起来的。</p><p class="ql-block"> 西安都城隍庙,属清代曾屡建屡毁,庙院规模宏大,分庙院和道院两大部分,现仅存有清雍正元年(1723)重修大殿一座,斗拱出檐,雄伟壮观,顶覆琉璃瓦,前檐格扇门窗浮雕各种图案花纹,雕工精细、图案精美。殿内原塑立有城隍、判官、小鬼等像,建筑巍峨,古朴壮观,显示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 </p><p class="ql-block"> 2001年06月25日,西安都城隍庙作为明、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03年3月西安市政府出资,将庙内商贩迁出,将庙产归还道教协会。随着西大街改造工程,对城隍庙进行了全面系统规划,恢复这座都城隍庙往日雄姿。2005年10月启动的城隍庙庙前广场改造工程目前已经完工,修复了巍峨壮观的都城隍庙大牌楼和山门,使其与大街东端的钟楼、鼓楼遥相呼应,成为古都西安的又一盛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