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方寸之间,一览千年。多少烟云,几多沧桑;历史的波澜就掩埋在流淌的岁月中,深藏在博物馆的馆藏里。</p> <p class="ql-block">四羊方尊,商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现属炭河里遗址。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史学界称其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造型】</p><p class="ql-block">四羊方尊造型简洁、优美雄奇,寓动于静,其集线雕、浮、圆雕于一体,将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融会贯通、将器血和动物形状结合起来,恰到好处,鬼斧神工。在商代的青铜方尊中,其形体的端庄典雅堪称无与伦比。</p><p class="ql-block">其方口大沿,颈部高耸,颈饰口沿外侈,边长为52.4厘米,几乎接近器身58.3厘米的高度。高圈足,肩、腹部与足部作为一体被巧妙地设计成四只春角羊,羊关头伸出于器外,尊腹即为羊前胸,羊腿附于圈足上。</p> <p class="ql-block">四阳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羊成为青铜重器着力表现的对象,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先秦时期,人们对羊的个性有两个归纳,善良、知礼、外柔内刚。羊“跪乳”的习性被视为善良知礼,被后世演绎为孝敬父母。外柔内刚也被引申出许多神圣的秉性。</p> <p class="ql-block">【意义】四羊方尊被认为是传统泥范法蜂之作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镇、一气呵成,巧夺天工。由于其达到的水平令人难以置信,一度被误以为采取了新的铸造工艺。</p><p class="ql-block">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羊成为青铜重器着力表现的对象,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其既保留了原始的图腾潮用又有替代羊作为牺性献祭给神明的意思,同时还包含了对羊等家富养殖兴旺的期盼。</p> <p class="ql-block">【背后故事】这尊方尊最早是被湖南姜氏三兄弟务农时发现,后来被识货之人以400大洋价格买走。后来经过多次抢夺与周转,在抗日过程中被日寇飞机炸成20多块碎片儿,后被放置在湖南省银行仓库。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南文化部的工作人员在湖南省银行仓库发现了这件国宝的碎片,并且在周总理的大力支持下,派出文物修复专家张欣茹来修复四羊方尊。他每天把60多斤的国宝放在自己腿上拼接、对缝、焊接,历时60多天修复完成。在拼接的过程中,张欣如专家发现方樽的口沿处始终缺少一部分,于是就开始从四羊方尊接触过的人中查找线索。原来,当初被姜氏三兄弟挖出宝贝后,为了留作纪念,三兄弟留下其中的一块儿残块,后来把这一块残块儿上交给国家之后四羊方尊才算真正的完整。四羊方尊从出土到修复完整,整整历经了36年。到现在还是会被精美的纹路和精湛的做工所震撼。</p> <p class="ql-block">【1938年主要是三个大的战役 】1:凇沪会战—在这个战场上,中国军民体现了不怕牺牲,保卫祖国的民族精神。中日伤亡比为3.8:1 。2:武汉会战—这个战场是抗日战争中最大的会战,双方均投入百万人,其中中方投入包括从徐州会战中撤回的李宗仁部,以及陈诚部。中国军队巧妙运用战术歼敌十多万。中日伤亡比1.7:1。进行了十多月,严重打击了日本狂妄气焰。3:广州保卫战—日本派大连青岛舰队,上海舰队中的一些舰艇混编入侵广州,从大亚湾登陆,十天后广州沦陷,从此中国的战略物质只能假道第三国运来。</p> <p class="ql-block">【炭河里遗址】位于宁乡市黄材镇寨子村塅溪与沩水交汇的台地上(黄材镇在山间盆地),是南方地区最早的西周城址,发现于1963年初,考古工作者曾对此先后进行了五次发掘,证明炭河里遗址为西周时期某一方国的都城所在地。炭河里遗址共出土了包括“全国十大国宝”之一的“四羊方尊”在内的2000余件文物,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2004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炭河里遗址面积约20000平方米,1963年初发现,1976年进行过小面积试发掘,1994年重新勘探,认为该遗址与青铜器有直接关系,是揭开宁乡青铜器之谜的突破口。2001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进行试挖掘,发现大型土台建筑遗迹,确定为商周时期古文化遗址。2002年、2003年、2004年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大面积的发掘,不仅发现有商周时期的大型宫殿建筑基址和城墙,还在遗址周围发现了大量的西周古墓葬,出土了具有本地文化特征且器物极为精美的陶器、玉器、青铜器等文物[1]。1959年出土“大禾人面方鼎”,专家认为出土地曾是殷商王朝后期的一个方国,即“大禾方国。还有四羊方尊等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