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9日,终于迎来了第五届福建省“明师之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有幸与1000多名小学数学教师相聚厦门海沧,踏上明师之道的又一段旅程。<div> 一、聚焦教理,让核心素养落地</div><div> 上午的第一节课是林冉老师带来的《字母表示数》。围绕核心问题,学生在独立思考、交流辨析中丰富起学生对字母表示数的认知,发展符号意识、应用意识及模型意识。</div><div> 第二节课由张河山老师带来《确定位置(一)》。教学借助描述方向、位置、行走路线三个活动,由模糊的面到准确的线再到精准的点,让学生在想象、操作与描述中建构知识,形成几何直观,发展空间观念。</div><div> 第三节课是由陈荧老师执教的《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课,通过猜想诱创思、实践助深思、拓展促提升,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感悟转化思想,发展推理意识。</div><div> 课后,韦兴文老师以“教理践行”“核心素养”“落实途径”三个维度,引领教师们进行深入思考与研讨。叶金标主任从学生的倾听、教师的精问、课堂的焦点分别对三节课进行精准点评,让我们明确何为高效课堂,如何变革学习方式。林锦城校长则从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素养的提升、课堂快与慢的艺术切入,与老师们共同探讨“让学生真正站在课堂中心”的教学新样态。</div><div> 二、聚焦学理,看见每一位学生的学习</div><div> 第一节课,由罗建文老师执教《轴对称》。罗老师设计找对称点、补全确定对称轴的图形、补全不确定对称轴的直角三角形三个层次性任务,驱动学生交流合作、讨论明理,感受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div><div> 第二节课,张明婵老师执教的《认识面积》一课,教师聚焦“比一比哪个图形面积大”这一核心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去解决问题,孩子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学习困惑,在激烈的讨论交流中,发展空间观念,形成量感。</div><div> 第三节课,刘月茹老师执教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一课,借助核心任务的设计、学习单的运用,让学生的思维外显,感悟转化思想,发展推理意识,培养创新精神。</div><div> 聚焦“怎样上课,你们才会喜欢”这个话题,孩子们由自己的真实体会开始,提出“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讨论的机会、交流与碰撞的机会”等建议,让我们从不同角度审视自己,反思课堂: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要从看见每一个学生开始。</div><div> “学习方式改变了吗?”又一个话题的聚焦,打开了新的对话。在三位执教老师的反思中,游利瑛老师聚焦学理,从学生与学科两个层面进行剖析,提出从原来单一的教师讲授到今天的探究式、启发式,教师在退,学生在学,以学生为本的学习,得以被看见,并逐步走向深入。</div><div> 在与会教师的热烈掌声中,张齐华老师从“认准方向、坚持科学行动、时间会给你答案”三个方面娓娓道来。几张教研照片、一个视频切片,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变革学习方式的路线蓝图!</div> 今天的活动,让我们看到,学习方式的变革,是一场有温度的变革。它关注的焦点,不在于学生获取了多少知识,而在于以知识为载体的学习中,每一个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