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之旅

绿水青山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汕头小公园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潮汕休闲旅游就从这里开始。汕头小公园并不是一个真正的人们概念上的公园,是以此为中心辐射开来的街区,曾是汕头商业、经济和文化的核心地带,也是汕头的地理标志。这里老建筑很多,从它陈旧的外貌,感受到她曾经的繁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中山纪念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小公园中山纪念亭位于汕头市老街区商业街的中心位置,是上世纪30年代初为缅怀孙中山先生三莅汕头而建的纪念亭,是几代潮汕人的共同回忆,也是汕头繁华的见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小公园一带,有一片骑楼群,大多为三层到四层,工匠在骑楼的拱廊、窗框、门套等处精心雕琢,巧妙的将各种传统特色的图案和异国风情艺术结合在一起,为我们展现了中西合璧、富有魅力的装饰风格,充分体现了潮汕工匠精湛的工艺水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最引人注目的建筑是这座百货大楼,前身为“南生贸易公司”,建于1932年,是老汕头的第二高楼。大楼装有汕头市历史上第一部电梯,是老城区核心地带最为重要的建筑。1958年汕头百货大楼在“南生贸易公司”的基础上实行公私合营,同年开业大典,2万多市民相继涌入,见证了汕头商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早上老街游客不多,店铺少有开门。有位潮人走在街头,吆喝着“油甘橄榄汁,生津止渴,喝上一口,回味无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走在这里,一边欣赏老汕头的民国建筑群,一边品尝汕头美味小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汕头位于广东省东部,历来是粤东、闽西南、赣南地区的主要交通枢纽、进出口岸和商品集散地,1860年正式开埠,是中国沿海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被称为“百载商埠”。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在汕头龙湖地区试办经济特区,引领广东省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担负起改革开放的历史使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是一座集潮汕文化展示和交流、旅游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潮汕文化中心,是传承和发展潮汕地区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殿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面向大海的《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尽显山海风光魅力,广场前的这座“英歌舞”雕塑,象征着潮汕人励志、勇猛、进取、热情奔放的精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楼大堂中心的大型红头船,长18米,宽4.4米,高15.9米,红头船见证着潮汕先辈的艰难创业史,也记载着海外潮人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船头涂红色?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开放海禁,为便于登记管理、收税,要求各省船只在船头、船尾和桅杆上半部涂上不同颜色,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排序,广东位于南方,南方属火,用色为赤,赤即红色,故船头用红油漆饰,“红头船”因此得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潮汕胜景图》由中国美术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许钦松领衔,并遊请128位海内外知名潮籍画家共同参与,历时四年精心创作完成的60米大型图画长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潮汕胜景图》以潮汕地区的“三江五山”为整体骨架,以青山绿水为主基调,以潮汕人文为灵魂,集中浓缩潮汕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叶扁舟造型雕塑《潮汕赋》,犹如画龙点睛之作,屹立于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的滨海广场观海平台上,展现了潮汕传统文化之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潮汕赋》的作者陈少慈是潮汕人,《潮汕赋》是他歌颂家乡的呕心沥血之作,是一首书写广东潮汕从古至今的历史文化、人文山水作品,在宣传潮汕形象、招商引资、文化交流等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潮州西湖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传统公共园林——潮州西湖,浚于唐代,原为放生池,后来历经宋、元、明、清各历史时期重浚,现已经成为“潮州八景”之一,是潮州人茶余饭后休息的好去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潮州西湖景区依山傍水,树木郁郁葱葱,水色山光,相映成趣。除了散落在湖山水滨之间的峰岩泉石和历代营建的楼台亭阁外,还有不同时期的人文景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身后的这座白色双层小楼房为“碧涵楼”,始建于民国11年(1922年)。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军转战入粤,9月23日周恩来、朱德、贺龙等领导人进入潮州,至30日撤退,前后共七天,史称“潮州七日红”。“碧涵楼”是当年起义部队领导人周恩来等同志的办公地点,现已列为潮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穿上婉约的古装,收藏已逝的青春,来一个时空穿越,感觉落日的余晖依旧灿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四、泰佛殿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潮州泰佛殿,是旅泰侨领谢慧如(1913—1996)捐巨资敬建,经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批准,由潮州市自行设计、施工的中国大陆首座规模宏大的泰国式佛教梵宇,于1992年元宵落成剪彩,这是中泰人民友谊和文化交流的硕果,为潮州历史文化名城添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泰佛殿仿照泰国云石寺建筑而建,重檐多面式屋顶装鱼鳞瓦,柱头翘角是龙凤呈祥之意,山墙的装饰、门窗的顶尖,集中了泰国古代的造型艺术,充分体现了雄奇、精巧的异国情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独具特色的佛门之地,成为海外华侨回潮汕寻根访祖礼佛必到之处,每年都会吸引不少人前来观光朝拜,为海内外游客提供了一个新的朝礼观光圣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五、韩文公祠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潮州韩文公祠,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远、保存最完好的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祠宇。南宋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知军州丁允元将韩文公祠迁至韩山,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廉政教育基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韩文公祠倚山临水,环境清幽,石坊上“韩文公祠”四个字肃穆端庄,祠内有历代碑刻四十面,以及海内外知名书画家惠赠或留题的近500幅墨宝,记载着韩祠的历史和韩愈治潮的业绩,令千年古祠更加庄重典雅,文气斐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唐代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著名政治家、思想家、一代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韩愈,直言犯上,意外被贬潮州。韩愈在潮州七个多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关注民生,奋发有为,更将先进的中原文化带到了潮州,使潮州文风兴起,人才辈出,从原先的“蛮夷之地”,逐步蜕变为“海滨邹鲁”、“岭海名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韩愈在潮州任职期间,以“儒家积极用世”的精神,为潮州人办实事,做好事,更为潮州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杰出贡献,赢得了潮州人民敬仰和崇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泰山北斗,百代文宗”,在无数潮州人的心目中,韩愈的地位无人能比,因而赢得了“半城江山都姓韩”的口碑和美誉。人们改鳄溪为韩江,笔架山改称韩山,以示对这位大文豪的纪念之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六、龙湖古寨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龙湖古寨位于潮州市龙湖镇护堤路旁,面积约1.5平方千米,始创于宋,围寨于明,繁盛于清,见证了潮汕地区从农耕时代到商业时代的历史变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龙湖古寨是广东省十大古村落之一,古寨布局隐含着丰富的华夏文化元素,古老的房子保存完整,寨内有“三街六巷”,建筑群呈带状分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些古建筑荟萃了木雕、贝雕、嵌瓷、彩绘等民间工艺的精华,堪称为“府第文化博览馆”,体现了宋、元、明、清各历史时期的不同建筑风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古寨内宗族祠堂、名宦府第和商贾富绅豪宅有100多座,其中较出名的有“进士第”、“探花府”、“许氏宗祠”、“龙湖书院”等。“进士第”是抗倭名臣刘子兴故居,一进大门为“进士第”,显示主人学历,二进大门“方伯第”,显示主人官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许氏宗祠是寨内最大的祠宇。祠堂分四进,“明序堂”为第三进,其气势宏伟,雕梁画栋,既豪华又壮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08年潮州龙湖古寨先后被评为“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广东省最美人文历史乡村”,并被列入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这座创乡于南宋绍兴二年的古村落,正向世人展示着深厚而独特的文化魅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七、牌坊街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潮州牌坊街位于古城中心,矗立的22座中式明清石牌坊与两侧南洋风味的骑楼互为映衬,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06年潮州市启动牌坊街修复工程,修复后的牌坊街,外接广济门城楼、广济桥,内连开元寺,形成一个反映潮州历史风貌、人文环境和经济生活的古城文化旅游中心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牌坊大多作为纪念、旌表之用,成为人们记人记事、崇敬先贤、彰显荣耀、树立榜样、启迪世人的重要方式,因而也成为封建时代统治者宣扬价值观、传播精神文化的重要工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七俊坊”是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为科进士林光祖、章熙、黄国卿、郭维藩、陈昌言、苏志仁、成子学而建,“俊”者,才智出众;“坊”是为缅怀表彰七位明代进士而立,被后世称为“明代潮州前七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古城的牌坊为横跨路面的两柱一门,其风格独特、气势非凡,为人们呈现了悠久的潮州历史文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走进古城的茶楼,品尝潮州的甜点,体验一下网红下午茶,听一场潮剧,感受潮州人“精致、周到、细腻、讲究”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生活情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八、开元寺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潮州开元寺始建于唐代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以其规模宏大,殿阁壮观,香火鼎盛而名闻遐迩,为粤东地区第一古刹,有“百万人家福地,三千世界丛林”之美誉。2001年,开元寺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庞大的唐代宫殿式四合院建筑群,均以木石材料构筑,凭木榫紧密衔接,用雕刻龙头的斗拱迭起支撑,层层向上散开,殿顶马四重檐,琉瓦彩甍丹墙,蔚为壮观,素有“古代建筑艺术明珠”之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悲殿在开元寺东侧,匾额“大悲殿”为香港国际潮学大师饶宗颐所书。殿外墙有10幅青石浮雕、通雕和圆雕,记载了《观经》里234个佛经故事。殿周有18根蟋龙大青石柱,荟萃了佛教文化特色和地方建筑雕刻艺术,丰富了开元寺的景观,为海内外信众和广大游客提供了一个新的朝拜观光胜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潮州古城广济门城楼,也称韩江楼,民间俗称东门楼,在潮州古城墙众多城楼中最为壮丽,它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是一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城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下水门在广济门城楼南面,相传古代潮州城的下水道集中在这个城门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九、广济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位于潮州古城东门外。桥身横跨韩江,集桥梁、浮桥、拱桥于一体,结构极为特殊,堪称我国桥梁史上的孤例,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广济桥始建于南宋,古为闽粤交通要津。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初建时,为八十六艘梭船及一个桥墩,以后逐渐修筑至明嘉靖九年(1530年),形成了“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体现了美学与力学、建筑与艺术的和谐统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浮桥部分被潮州人称作梭船,浮桥开启时,有通航及泄洪功能,闭合时则连接东、西两岸,便利通行,故桥梁学家茅以升称誉道:“广济桥是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桥上亭台楼阁造型各异,曾兼作店铺经商之用,故又得“一里长桥一里市”的美称,向有“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遭”之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07年重新修复后的广济桥,桥亭为中国传统建筑风格,造型高雅,楹联亭匾美轮美奂,诗文书法活色生香,令人叹为观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广济桥上原来有两头鉎牛,分置在东桥第十二墩和西桥第八墩上,意为“镇桥御水”,祈求避免洪水灾难。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一场特大洪水冲垮了东桥的桥墩,站立在东桥墩上的鉎牛坠入江中,下落不明,只剩一只鉎牛独立在西桥墩上,潮州遂有“两只鉎牛一只溜”的民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早春三月,我们走在广济桥上,欣赏一江两岸的自然美景。韩江水涨,江面开阔,笔峰如画,郁郁葱葱,巍峨的古城,众多的名胜,让我们在“湘桥春涨”的美景中流连忘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十、南澳岛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南澳岛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由37个大、小岛屿组成,地处闽、粤、台三省交界海面,濒临西太平洋国际主干线,是东南沿海一带通南洋的必经泊点和中转站,是海上贸易的重要通道,明朝时就有“海上互市之地”的称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雄跨两岸的南澳大桥,桥全长九千多米,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海面上,十分壮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南澳岛是我国少见的浅海沙滩,蓝天碧水,细沙洁净,气候宜人,四季如春,不愧为“粤东海上明珠”的美誉。我们走近海滩,尽享春风拂面、海水翻涌的美妙意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长山尾灯塔是南澳岛上唯一能看到南澳大桥的灯塔,这座异常显眼的红色灯塔,威武雄壮,静静地守卫着一旁的跨海大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三囱崖观景台是南澳岛南北航道、潮州港、汕头港的助航标志最重要的一座灯塔,这里山海交汇,巨大的灯塔矗立在海边悬崖,履行航海指向标的职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自然之门是南澳北回归线标志性建筑,位于南澳县青澳湾的北回归线广场,是我国的八座北回归线标志塔之一,也是唯一一座位于海岛的北回归线标志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南澳岛总兵府是明清时期南澳总兵的衙署,位于广东汕头市,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年(1576年),是当时南澳副总兵晏继芳建造的。万历九年,副总兵侯继高增建总兵府的后楼,成为一个完整的总兵衙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南澳岛地处闽南粤东海面,素有漳潮屏障、闽粤咽喉之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闽粤分治南澳之中界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这座仅存的总兵府,建成了全国第一座海防历史陈列馆,以两岸海防历史为底蕴,以文化交流为中心,打造成海防文化交流的示范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走进总兵府就看见郑成功招兵树。清顺治三年(1646年、南明隆武二年),郑成功背父抗清,拥南明、与陈辉、张进乘二舰入海,收兵南澳。相传郑成功多次在这棵榕树下招兵,后人把这棵榕树称为“郑成功招兵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郑成功在南澳立足之后,以南澳、金门、厦门为根据地,连年出击粤、闽、江、浙,从事抗清复明活动。1661年4月21日,郑成功率水师东征台湾,翌年2月1日,侵台荷兰总督揆一投降,被红夷侵占了38年的台湾终于回归祖国怀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总兵府现存的两尊土炮,分别为重八千斤和六千斤,是清道光二十年(1810年)制造的生铁大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总兵府右侧院墙上镶嵌着23块历代南澳保存的古碑,其中一块是中国最早的港务约法碑,一块税务碑,有着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修复后的主座虎节堂,威武庄严,霸气十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宋井位于南澳岛上的澳前村东南海滩,相传南澳末少帝昺南徒,驻跸南澳,曾在这里开掘三口井,分别供皇帝、大臣和将士兵马饮用的“龙井”、“虎井”和“马井”,日长天久,井被潮水掩没,逐渐沉入海中,如今只剩一口马井。井近海咫尺,沙埋潮淹,井水甘甜不改,成了南澳的一处胜迹。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的山水景致浑然天成,蓝天碧水,绿树成荫,是一个近距离观海的好地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南澳县东北部海湾有个金银岛,传说是海盗吴平藏宝之地,面积大约一千平方米,三面环海,怪石相叠,各种石洞穿插其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相传明朝时期的大海盗吴平,劫掠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分十八罐藏于此地,于是便有“九瓷十八缸,一缸连一缸,谁能找得到,铺路到潮州”的民谣,大伙在石洞里寻寻觅觅,连半个铜板也没看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座人物造型石雕像,是吴平的妹妹,当年吴平把抢来的金银财宝藏在岛上,并要妹妹跟他一起逃走。吴平的妹妹不愿意离开南澳,吴平担心她一旦被俘,供出藏宝地方,于是就将妹妹杀了并葬于岛上。看她一手捂着元宝,一手持着剑柄,一副守护宝物的样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虽然在金银岛上团团转转地寻宝未果,但还是很享受寻宝的过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参加了南澳岛绝美小塞班网红之旅,乘坐渔船出海,欣赏海上万亩七色蚝场,感受捕捞海鲜、拉网收获的乐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对美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看着一桶鲜活的海产品爱不释手,垂涎欲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有吃不厌的新鲜鱼、虾、蟹、生蚝,龙虾鲍鱼,还有烧鹅、潮州十八式、牛肉火锅等。日日美味,天天海鲜,香色可餐,别有风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被誉为“潮汕毒药”的生腌,用的是淡水鱼,先剥皮,再把鱼背两侧的大鱼肉整片取下,吃的时候切成薄片,铺在竹筛上。那晶莹剔透的鱼片,配上酱料,入嘴鲜嫩爽口,回味无穷,令人欲罢不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看这齐刷刷的亮筷神速,把上海人的矜持都抛在脑后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久负盛名的潮州饮食,让我们体验了一把潮汕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落日的余晖将大海染成了橙黄色,万亩蚝田被装点的五彩斑斓,那静静的美丽,让我们感受到夕阳西下,大海的平静和优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潮汕之行比较轻松,整个游程不赶时间,景区游览点到为止,是一个为了吃都要去一次的旅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七天的旅行结束了,又到了分别的时刻。曲终未必人散,有缘自会相逢,每次旅行总会留下美好的记忆,哪怕是一点一滴都值得回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照片选自旅游同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3年5月</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