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数与运算一致性的结构化

遥望天边

<h3> 2023年5月11日上午由孙佳威老师讲座《基于结构化理念下的数与运算一致性的教学思考》。先讲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课程理念部分着重指出:要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是本次新课标修订的基本理念,是新课标主要变化之一。</h3> <h3>  从三个方面展开:<br>  A对结构化理念的认识</h3> <h3>原本的数学教材内容按照单元进行编排,也是具有一定结构的,但此次课程改革将结构化鲜明地提出来,并将其体现在内容的编排中,无论从知识本身的角度,还是从教学和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讲,都是非常有利的。</h3> <h3>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是指对原有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从结构化的角度重新进行整合,对同一主题下的相关内容进行合并、删减或调整。这样重新组织与编排后的课程内容,整体结构更清晰,主题也更鲜明。</h3> <h3>B:什么是&quot;结构化&quot;?建立核心概念,形成知识结构的过程。</h3> <h3>C:数与运算一致性的教学基本策略<br>1,清晰核心概念实现内容本质的一致性</h3> <h3>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突出教学内容的结构化,也就凸显了教学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借助整体性和前后一致的知识体系,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h3> <h3>结构化教学数学教学不应把零碎的、无联系的、不分巨细的内容塞给学生。教师在讲授知识结构的同时,还要教学这类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归纳梳理,才能使学生对知识结构脉络更加清晰。</h3> <h3>(1)、要建立结构化的思维。随着新课标的推行与教材的修订,教师最先需要做的就是更新自己的观念,尽快理顺所教学科内容的知识体系,了解知识之间的关联,了解教材编排的原理,在头脑中形成动态发展的知识结构,进而在教学时从“结构”出发,培养学生的结构化和系统化思维。<br><br>(2).要从整体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从整体上对某一单元或某一主题的教学进行设计与规划,突出同一主题下不同内容之间的关联。同时要清楚每一课时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位置,知道它们各自的地位与作用,并在教学中做出相应区分。</h3> <h3>2,围绕核心概念设问实现内容本质的一致性<br>3,目标的制定实现内容本质的一致性</h3> <h3>当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边学边“串”,将数学学习整体化,最终学生得到的不仅是数学“知识链”,更多的是数学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提升。当结构化教学的渗透成为一种自觉时,必然能改变教师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强大学习动力,进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的思维走向自主建构的结构化,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h3> <h3> 供稿人:路红</h3>

结构化

教学

学生

新课标

一致性

课程内容

内容

知识结构

知识

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