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林甸县”的古往今昔(一)

四海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斯琴巴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远古时期,地处乌裕尔河和双阳河下游有一片草原,河流至此漫散形成沼泽地区。经过漫长岁月淤积和内蒙风沙影响,遂出现大片草甸子、苇塘、泡子、碱沟,是各种兽类、鸟类和鱼类繁殖栖息的好地方。据考古发现,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林甸周边几百公里范围内繁衍生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回望千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林甸县志》记载:民国3年(1914年)11月,成立林甸设治局,民国6年(1917年)7月,经黑龙江省公署批准,改林甸设治局为三等县,隶属龙江道。据此可知,林甸县建立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但林甸的历史并不局限在短短的百余年,“林甸”与“杜尔伯特”的历史,宛如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密不可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有文字记载来看,5世纪初叶,北魏永兴二年(410年),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年)至8世纪中叶,夫余遗人曾在松嫩平原上建立过豆莫娄(达莫娄)国,长达三个多世纪,后不见史载。唐朝中叶,725年至907年唐亡,这里又是室韦人的乐园。10世纪初叶,907年建立辽国,这里成为契丹人涅剌擎古部和突吕布室韦部的牧地。到12世纪,1115年建立金,林甸所属地方纳入金国版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会二年(1124年),金朝廷将在绰尔河流域的蒙古“朵儿边”部(成吉思汗第十一世祖朵奔蔑儿干的兄长都娃锁豁尔的四个儿子后裔)迁至嫩江东畔松嫩平原,归属金代肇州。此为蒙古人栖息此地之始,也是此地称“杜尔伯特”之始。“朵儿边”人居住的地方,沿嫩江东畔,由南向北建立了很吉日格,前新、哈拉海、喇嘛仓、好田格勒、波布代、土城子等城堡,由朵儿边人驻防,朵儿边人成为金国守边和采东珠的贡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3世纪初叶,1206年建立蒙古帝国,这里成为成吉思汗季弟贴木格斡赤斤国王的封地。元朝设立辽阳行省,杜尔伯特归属开元路。此时朵尔边人虽不再驻防边城,但仍是采东珠的贡民。1368年建立明朝,设奴尔干都司,杜尔伯特归福余卫。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前后,成吉思汗二弟哈萨尔之第十四世孙奎蒙克塔斯哈喇率领科尔沁万户左翼越大兴安岭至松嫩平原,称嫩科尔沁乌鲁斯(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来,奎蒙克塔斯哈喇长子博第达喇之第八子爱纳嘎分牧朵尔边之地,征服其部众,沿用其名称,为杜尔伯特部。17世纪初叶,皇太极为后金国主时(1631年),科尔沁部首领奥巴率嫩科尔沁本部南迁西拉木伦河流域后,留在松嫩平原的杜尔伯特部落疆域扩大,西至嫩江,东至通肯河,南至郭尔罗斯,北至乌裕尔河下游流域。清代,杜尔伯特旗所辖的林甸境内归属内蒙古哲里木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纵观百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林甸县志》记载:清初,林甸境内属杜尔伯特旗贝子属地,至光绪31年(1905年)划归安达厅管辖,开始放荒招垦,由吉、奉两省迁来大量领户就垦。由于林甸地处齐齐哈尔与海伦、绥化、拜泉、望奎、青冈等县之间,为粮货大车往来必经之地,虽沿途店栈较多,但仍属空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黑龙江省巡抚周树模奏请拟添设道府厅县时,曾计议在大林家店(青冈县境西)处添设林甸县,隶龙江府管辖。终以地荒户稀少等原因,未能设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宣统三年(1911年),在省界内设东集镇(大戚家店东10余里处),放荒招垦事宜仍由安达厅办理。至清亡时,林甸一带已出放毛荒12.5万余垧,其中省界约7.3万垧,蒙界约5.2万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在大戚家店处设立东集镇稽垦局,仍归安达厅管辖,办理省蒙两界放荒、督垦和清理荒地事宜。翌年,随着垦户日增,工商亦日见繁盛,乃开始规划建立城镇(在大戚家店西1里许,即现在县城),出放街基。当时东集镇稽垦局发展情况见下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民国3 年(1914年)11月,经龙江道尹公署批准,成立林甸设治局,归龙江道尹管辖,是为地方政权机构。除处理境内治安、诉讼及行政事宜外,主要办理清丈、督垦,并先后和安达、龙江、拜泉等县勘定边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民国6年(1917年)7月,经黑龙江省公署批准,改林甸设治局为三等县缺,隶属龙江道。从此林甸县公署正式成立,管辖这一地方。民国18年(1929年),撤消道尹公署,林甸县直辖于黑龙江省政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民国20年(1931年)9 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三省,奉、吉两省先后沦陷。黑龙江省处在抗日、投降两个旋涡,林甸县地方受到兵抢匪劫,混乱异常。民国21年(1932年)4 月,黑龙江省政府通知,伪满洲国成立,林甸县遂沦陷为伪满洲国的一个县份,隶属伪黑龙江省 (后改龙江省)公署管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投降,伪满洲国政权垮台,祖国光复。随之,林甸县伪县公署宣布解散。由原伪县公署主要官吏和地方地主、士绅等上层人物组成林甸县地方维持委员会,维持地方治安秩序,等待国民党政府派人接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5年11月,嫩江省人民自卫军第一旅和省公安纵队攻克林甸,因有军事行动,只驻留3日即行转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6年2月下旬,国民党光复军接收林甸,起用伪满时期一些官吏、军警,重新成立林甸县政府,统辖全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6年3月21日,东北民主联军解放林甸。从此,结束了敌伪的统治,成为东北解放区一个县份。当时,林甸县隶属嫩江省第一专署,专署设在林甸县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7年2月初,划归第三专署(当时第三专署管辖安达、望奎、青冈、明水、兰西、林甸六县)。3月,划归第二专署。9月,专署撤消,则直属于黑龙江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4年9月,划归黑龙江省嫩江地区专署管辖。1960年4月,划归齐齐哈尔市管辖。1961年9月,重划归嫩江地区专署管辖。1985年1月,又划归齐齐哈尔市管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2年8月21日,国务院批准,大庆市实行市领导县体制,将齐齐哈尔市管辖的林甸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和绥化地区所辖的肇州县、肇源县划归大庆市。省政府于9月26日下发通知,从1992年12月1日开始变更隶属关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者简介:斯琴巴图,男,1973年6月出生,蒙古族,杜尔伯特文化研究会会员,大庆作家协会会员,杜尔伯特兰台协会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