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实现城乡学校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差异互补,扩大优质资源辐射面,彰显名校引领促教育发展。5月10日下午,西联本部的张晓燕老师和饶艳老师,为我们小学部带来了一堂精彩的美术示范课和一节专题讲座。</p>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课是由张晓燕老师执教的二年级的美术课《画夜景》。</p>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上课风趣幽默,在教育教学中,形成了个人的教学风格。在“走教”活动中,她鼓励学生接触美、感受美、体验美,善于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闪光点,能够因材施教、敢于创新,力求让美术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在张老师的巧妙引导下,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展现出自己的动手能力。同学们手中的一张张刮画纸在张老师耐心地指导下,变成一张张绚丽的、有故事、有韵味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的美术课让师生们耳目一新,彩色的美术作品将两校之间的关系紧密地连接起来!</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是由饶艳老师带来的教学讲座《评课三部曲》。</p> <p class="ql-block"> “知方向,让评课更有针对性”!饶艳老师从多个方面开展本次关于评课的专题培训。</p> <p class="ql-block"> 听,是一种“感受”。一是感受教师的教,关注教学环节,注重课堂效果,师生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学机智。二是感受学生的学,学生在课堂中是否有互动,是否有收获。三是感受课堂的魅力,课堂的教学目标是否精准高效,氛围如何,是否做到有的放矢。</p> <p class="ql-block"> 评,是一种“研讨”。一要研讨“学生”,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是否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课中是否认真听讲。二要研讨“教师”,从教师的语言、眼神、教态、板书、提问、教学教法、课堂反应、引导等方面。三要研讨“课程”,课程的逻辑顺序、环节安排、目标落实、重难点处理、知识正误、情景创设、时间安排。四要研讨“教材”,教材的本身与教师所使用的课程资源。</p> <p class="ql-block"> 学,是一种“成长”。取其精华,在交流学习中获得成长,通过现场听课评课,对比授课教师处理这节课的方式,可以拓宽视野,进一步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化茧为蝶,在反思改进中获得成长,教师听课时虚心学习,善于捕捉闪光点,在自己的课堂上创新使用。</p> <p class="ql-block"> 饶老师带来的精彩讲座让我们每一位老师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两位老师的带来的教学示范课和讲座,给西联分校小学部的师生们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更促进了两校之间优质教学资源的交融,促成达到教育帮扶的目的。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有不一样的收获,老师们也学有所得。</p> <p class="ql-block"> 希望今后能够通过更多这样的活动,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使两校的情谊更加深厚,为两校教师搭建展示与交流的平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也相信西联阳宗海分校小学部的明天会更加美好!</span></p> <p class="ql-block">撰稿:吴 雯</p><p class="ql-block">图片:纪 敏、吴 雯</p><p class="ql-block">审核:李 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