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醉人的五里界粉蒸肉

北平

<p class="ql-block">  在武汉市江夏区的东部,有个名为五里界的小镇,北接武汉市东湖高新开发区,南连梁子湖。因古时地处上恩里、夹山里、来苏里、龙泉里、黄鹤里交界处,故而得名。五里界除了水产品武昌鱼、梁子湖大闸蟹以及农副产品“界豆”名扬天下外,还有一道美食,那就是久负盛名的“五里界粉蒸肉”了。</p><p class="ql-block"> 相传朱元璋带兵攻克武昌,曾用五里界粉蒸肉犒劳将士,众将士连称:“好肉!好肉!”后来,朱元璋称帝,一次,他来到江夏龙泉山巡察他的王妃墓,地方官员用五里界粉蒸肉招待他,因其肥而不腻,软糯醇香,深受朱元璋赞赏,便赐五里界粉蒸肉为“贡品”,由此相传至今。</p> <p class="ql-block">  我对五里界粉蒸肉的认知是从少年时开始的。父亲在五里界镇供销社工作,烹调技术不错,最拿手的一道菜就是粉蒸肉了,大凡吃过的人对父亲的手艺都是赞口不绝。我们家族算是皇亲国戚,据家谱记载先祖父在江夏郡任职时娶了明太祖后裔,父亲的烹调手艺据说得益于先辈们对宫廷菜的传承。</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年的端午节,父亲买回了“一刀”猪肉,父亲告诉我们这是一条硬肋,排骨煨汤,肥肉炼油,五花肉做粉蒸肉。父亲说粉蒸肉好吃,并端详着五花肉,指着肥瘦相间的层数教我们如何识别、如何做,那神态让我们大有未入口先入心的感觉。说完,父亲把刀磨快,熟练地将五花肉斩下并切成半公分厚十公分长的片放在搪瓷盆里,加适量食盐、酱油、生姜末等将其混拌均匀腌制起来。接下来开始制作蒸肉粉。他将早稻米、少许糯米、八角等放入锅中文火炒至金黄,放凉后用小碾槽碾细倒入空盆中备用。</p><p class="ql-block"> 父亲用筷子将一片片腌制好的五花肉放在蒸肉粉中滚,让其浑身裹上蒸肉粉,随后将一片片裹满蒸肉粉的五花肉皮朝下整齐地码在碗底,码满一层,再在五花肉上撒上一些蒸肉粉,加上适量水放入蒸笼内。</p><p class="ql-block"> 上述操作过程看似简单,其实最核心的是佐料的配制,佐料中的各种材料配比有严格的要求,比例失调做出的粉蒸肉味道不纯正,这就是秘方。秘方早已刻在父亲脑子里,配制起来信手拈来。</p><p class="ql-block"> 生料的制作全然父亲把控,蒸肉的任务落在母亲身上。当年的农村,家家户户烧的是土灶,用的是竹制蒸笼,我家也不例外。母亲擅长烧土灶,火力掌控自如。母亲在铁锅中加足水,放上蒸笼,将“把子”点燃。蒸菜需用旺火,所以母亲烧的“把子”是硬柴,只听见炉膛内柴被烧的霹雳吧啦直响。</p><p class="ql-block"> 不一会,水烧开了,蒸汽充满着整个蒸笼,并袅袅娜娜散发在空中。半小时后,厨房内飘出了肉香味,随着时间的推移,五香味越来越浓,路过我家屋前屋后的人都不由自主驻足,深呼吸着这馋人的香味,小孩则毫无顾忌地直奔我家的厢房,瞪着圆溜溜的大眼睛盯着蒸笼,转动着殷红小舌头趴在灶台边闻着香气“解馋”。</p><p class="ql-block"> 说实话,虽然蒸的过程中蒸笼飘出的肉香味着实让人享受,但是等待口福的时间实在太漫长了。记得从早上八点钟开始,足足蒸了三个小时,父亲手下的粉蒸肉才大功告成。</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端午节过的比较简单,煮几个咸鸭蛋,炒自家菜园摘的黄瓜、茄子、辣椒、汗菜等几个青菜,粉蒸肉就是“狠菜”了。</p><p class="ql-block"> 母亲从蒸笼里取出碗装粉蒸肉反扣在盘子里,撒上小葱花,当把粉蒸肉端上桌的瞬间,我的眼睛不由得发直,在我幼小的记忆里,这是第一次见到粉蒸肉。那金灿灿的颜色,诱人的五香味,齐刷刷的身姿至今仍刻在我的脑际里。</p><p class="ql-block"> 我在家是老幺,自然父亲最疼爱我,他一边招呼着大家吃一边用筷子捻一块给我。肉被父亲捻上筷子的那一刻,大伙的眼睛不约而同地聚焦到了父亲捻起的那块肉,只见肉在父亲的筷子上如挑夫的扁担一般,上下弹跳,不折不断,粉子与肉唇齿相依,不离不弃,肉仿佛被千颗宝石镶嵌着,十分迷人,肉从盘子到我碗里所途经的路线散发着扑鼻的香味。父亲边往我碗里放边说:火功正好,入口即化。父亲还告诉我们,这就是相传的"五里界粉蒸肉"。父亲做五里界粉蒸肉的手艺只是五里界老百姓中的一个缩影,在五里界土生土长的人都会做五里界粉蒸肉。</p><p class="ql-block"> 那年的端午节,五里界粉蒸肉让我铭记于心。</p> <p class="ql-block">  随着年龄增长,我对五里界粉蒸肉的认知越来越深。从那年端午节开始,在我的记忆里,五里界的千家万户婚丧嫁娶、盖新房办宴席不可缺少的大菜就是五里界粉蒸肉了,人们吃酒席最期待的菜莫过于五里界粉蒸肉。在计划经济年代,猪肉被视作上等食材,自然在我们五里界,五里界粉蒸肉就是高档菜肴了。所以,在居多宴席中,一碗粉蒸肉的块数是按桌量人而定的,记得有很多赴宴的人自己舍不得吃而带回家给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吃,这也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尊老爱幼之所在。</p><p class="ql-block"> 五里界粉蒸肉之所以备受青睐,除了制作工艺、配方和火功外,最主要的还是原材料。五里界的粉蒸肉只用五里界生产的早稻米、糯米、土猪肉和酱油,猪肉必须选用纯正五花肉。</p><p class="ql-block"> 五里界的早稻米,因为五里界特有的微酸性土壤和梁子湖区小气候生长环境,使得其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含量极高,所以这里产的早稻米特别醇香爽口;糯米为黑须糯,颗粒圆润,晶莹剔透,掺和在蒸肉粉中,除了增加黏度和光泽外,使蒸肉入口绵密而回甘,更富有弹性;猪肉为五里界农家散养土猪肉,用五里界五谷杂粮喂养,生长周期一年以上,大凡到过五里界的人都不会忘记带上几斤猪肉回家,找回儿时妈妈的味道;酱油是用享誉中外的“界豆”按传统工艺发酵晒制而成的,它有别于其它酱油,除了色泽鲜艳外,其独特的酱香味为五里界粉蒸肉锦上添花,让人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1958年,周恩来总理到五里界视察界豆基地时,时任湖北省省长的张体学曾用五里界粉蒸肉招待周总理,周总理连连称赞。</p> <p class="ql-block">  如今,在乡村振兴的热潮中,五里界成了武汉市民网红打卡点,许多市民就是慕名五里界粉蒸肉这道美食而去。在遍布五里界旅游景点的大大小小农家乐,菜单最显眼处就是五里界粉蒸肉,家家户户招牌菜也是五里界粉蒸肉,五里界粉蒸肉为游客必点菜,无论平时不吃肥肉或者身患三高者,此时都会忘乎所以,大口吃肉。据农家乐老板说,每年来的无论是新朋还是故友,无论是男女还是老少,念念不忘的仍然是五里界粉蒸肉,五里界粉蒸肉常常被游客带回家当作礼品馈赠给亲朋好友。</p><p class="ql-block"> 五里界粉蒸肉是普通市民的最爱,但对我们这些远离故乡的游子而言意义非凡,不只是味蕾的满足,更多的是在回味家乡的一段历史,品尝家乡的一种文化,慰藉游子心中那永远无法割舍的乡愁。</p><p class="ql-block"> 五里界粉蒸肉已成为五里界的名片,其独树一帜的风味,成了中国大江南北最受欢迎的美食之一。</p><p class="ql-block"> 朋友们!来武汉旅游别忘了去品尝五里界粉蒸肉,千万别留下此行遗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