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嫂这样过日子

齐桂荣

<p class="ql-block">  大嫂虽然走了几天了,可我的心情仍然是那样的沉重。自从走进婆家门,我送走了婆家七位亲人,公公婆婆,二嫂二哥,大哥、大姐!每一位亲人的离世都是撕心裂肺的痛。然而送走大嫂后的心更痛,痛得不能自拔,无论怎么调整情绪,都不能从悲痛中走出来。莫非是因为大嫂是我们这一辈中,我和老伴所依赖的最后一座靠山了。沉重的心像压着一块大石头透不过气来,头顶上像有一团团浓浓的雾,昏昏沉沉的抬不起头,就连那浓浓的苦丁也变了味道。</p><p class="ql-block"> 看到侄女和侄媳妇哭哭啼啼地在收拾大嫂的遗物,睹物思情,往事涌上心头!</p> <p class="ql-block"> 1979年,我和在部队当兵的丈夫结婚时,与大嫂同住一栋房子,我们住东屋,大嫂住西屋。从小不爱笑的我,更不善于说话,来看新媳妇的人们在我这屋讨不到笑声后,跟随大嫂走进她的房间,即刻笑声飞扬,她们一边说着,一边笑着,谈笑中时而风平浪静,时而疾风暴雨,我非常不解她们笑什么,笑得那样爽。 </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们村的女人都以织网为业,尤其夏天,她们一人抱着一条网,坐在胡同里自家的门口忙碌着。大嫂没出来之前,她们时不时地没话找话的搭讪着,当大嫂一手抱着网,一手拿着蒲团,迈出大门还未坐定,这个喊嫂子,那个喊婶子,大嫂一边高声应着,一边哈哈地笑着,胡同里顿时热闹非凡。织网虽然也是技术活,但织熟练了,闭着眼也能织,所以她们一边织网,一边聊天,谈笑风生,胡同成了她们欢乐的海洋。</p><p class="ql-block"> 冬天里大嫂房间的炕上、炕下,坐满了织网的人们,每次我周日回家,刚踏进胡同还未进院子,那如歌的笑声便从大嫂的屋子里飘出窗外,在院子的上空回荡。</p><p class="ql-block"> 那时丈夫在部队,大嫂拿我当孩子,我每次回家,大嫂怕我寂寞故意和我找话说,逗我笑,还让两个孩子陪在我身边。大哥在部队是军医,我和大嫂同住一栋房子不几个月,她就随军去了大哥的部队,她那朗朗的笑声也随之飞进了大哥的军营。</p> <p class="ql-block">  直到1985年,大哥转业,大嫂的笑声才重新回到了我的耳畔。大哥医术,在部队时就小有名气,每次回家探亲,娘的屋子里都挤满了找他看病的人,不能起床的病人,方圆十里二十几里就请大哥到病人家里去看。大哥转业时计生医院刚刚成立,大哥是当时唯一一个中西医结合的主治大夫。慕名而来的病人应接不暇。我们家家族大,亲戚多,那些找大哥看病的远道而来的亲戚,有的就在大嫂家吃住。大嫂经常晚上下夜班后蒸一大锅馒头,起早熬上一大锅大米粥,却不够吃一天的。当然,他们也把自家地里种的农产品给大嫂带点来,大嫂家的农产品自然也就多了些。婆婆有时在大嫂家住些日子,看着那些和嫂子走的近的亲朋,大嫂家的东西随便拿着就走,连招呼都不打,心里有些不平,可也不好说什么。</p><p class="ql-block"> 大嫂没有文化,随大哥转业后安排在县印刷厂当工人,爱说爱笑的她沟通能力特别强。在单位,别人要不来的帐,只要大嫂出动,肯定能把欠款要回来。那时印刷厂的效益不好,经常放假,大嫂就利用工厂放假的时间,不间断地做点小本生意。她卖过挂历,卖过蛇皮袋子,还卖过童装等。那时我总认为大哥是医生,大嫂营销能力强,虽算不上阔绰人家,但经济比较富裕,自然出手就大方,也不在乎那点针头巴脑的。</p> <p class="ql-block"> 2020年料理大哥的丧事时,才发现大嫂是这样的过日子。大哥病危时,我告诉侄子买白布,侄子说有。谁知大嫂竟搬出一大床积攒的大大小小的白布。在大哥的丧事上,除孝衣外,其他用布一律都是大嫂积攒的零碎布。大家都说这得多少年能攒下这么多布啊!</p><p class="ql-block"> 大嫂走了,侄女在收拾大嫂的遗物时,我发现大嫂的大立柜里满满当当的都是衣服,有的衣服都穿了十几年、二十几年也舍不得扔掉。侄女和侄媳给她买的新衣服有的还挂着商标呢,她却舍不得穿。大嫂因为得了糖尿病并发症,腿脚怕凉。平时沙发上经常放着一床拼接的小褥子小被,我以为是大哥病重卧床时用过的,她舍不得扔。可是再看看她床上铺的盖的都是几十年前陈旧的被褥,侄女哭着说给她买了新的,她也不用,逼着让退掉。</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侄女陪着她去沧州华北商厦买衣服,大嫂看上一件羽绒服,一听一千多元,说什么也不买了。侄女和售货员都瞒着她说,经理说降价处理了,二百元就卖,这样才买回了那件羽绒服。这也是她一生中最贵的一件衣服,可她只有走亲戚的时候才穿,平时从来不穿,至今这件衣服还像新的一样。</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印象中,大嫂做事总是大手大脚的。我们姐弟四人中,我们两家在县城住,二哥和大姐都在家务农。每到大麦二秋,她总是让大哥买着各种食品菜类,带着孩子们回家帮二哥收庄稼。亲朋有难,她手底下没有钱,就是借钱也要帮忙,从不吝啬。有人说为人处事都是把好东西送给别人,把差的留给自己。而大嫂宁可自己饿着肚子,也要让别人吃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