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清河门的秀才

何凡

<p class="ql-block">  清河门的秀才,知名者,当属清光绪年间的秀才、东堡子村人赵超和钱褡子屯人关筱兰。关秀才又于清宣统二年获得了举人称呼,令钱褡子屯改名为关家屯。</p><p class="ql-block"> 我最早知道的清河门秀才,说的却不是这两位老先生,而是文革年间,每当学校考试,监考老师嘴边的一句歇后语:清河门秀才——照抄。后来,这句歇后语,不仅仅是监考老师的说笑和清河门人的自黑,就连义县、锦州的朋友听说我是来自清河门,也都会扯出“照抄”这个话题。最让我乐的是,文革后恢复高考制度,我从清河门考入阜新矿业学院,老师竟笑着问我抄了几道题。</p><p class="ql-block"> 清河门在1959年划归阜新市之前,属锦州市义县所辖,清河门的风土人情轶事掌故,在义县、锦州一带广为流传,但因很少有文字记载这句歇后语的出处,加上年代久远,清河门的文化人便经常在朋友的玩笑中躺枪。</p><p class="ql-block"> 原来,“照抄”与清河门秀才结缘,与历史上的秀才赵超还真是有着直接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民国初年,清河门三道壕村,有位小有名气的私塾先生,叫李荫丰。东堡子村的人们,常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邻村的李先生那里去念书。</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李荫丰老先生领着他的弟子们考试“百家姓”,东堡子村一个姓赵的孩子,偷偷照着“黄本”(什么叫“黄本”我也不知道,姥姥就是这么讲的)抄了两个字,被李荫丰老先生发现,打了这个孩子两戒尺,边打边说:同住一个村,同姓一个赵,你给东堡子秀才赵超丢脸,你是清河门秀才照抄!</p><p class="ql-block"> 从此,“清河门秀才——照抄”这句话就流传开来,直至今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