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笔记

刘文刚

<p class="ql-block">一、前言:2013年准备退休,在清理个人物品时,发现了2008年四川汶川5.12地震时,在成都参加抗震救灾时的工作笔记本,我翻看了一下,笔记本字迹潦草,但记录的时间比较连贯,记载的事项比较详实、全面,看着笔记能回忆起抗震救灾的往事。我没舍得销毁,而是保存了下来。日前在办理退役军人荣誉证时,查找立功资料时又翻出了这个笔记本,想着再过十几天就是5.12地震十五周年纪念日了,翻出当年使用的手机,充满电竟然还能正常开机和查看短信,便用通话记录、短信与笔记互相印证,整理写下了这篇短文。</p><p class="ql-block">二、初期的反应</p><p class="ql-block">2008年5月12日下午听到四川地震的信息,各方的反应比较平淡,似乎没有意识到灾害的严重性。晚上看电视到很晚,随着报道的深入,感觉地震比想象中的大多了,灾害也严重的多。14曰一到单位不久,领导通知我参加机关工作组去成都,参与抗震救灾相关工作,没有交待具体工作和要求,要我与航管部X副部长联系。</p><p class="ql-block">三、抗震工作笔记</p><p class="ql-block">5月15日。7时许带着全套备份工作资料到西郊机场,X副参谋长带领工作组,乘空军4007号飞机(机型好像是RJ700),于8时起飞前往成都。到成都后召开了会议,会议内容:(一)宣布成立“成抗管制委员会”(笔记本上筒称,全称应该是“成都地区抗震救灾航空管制委员会”),委员会由空军、成空和陆航局的相关领导组成。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为具体办事机构,由空军、成空、陆航、民航有关部门人员组成。依托成空管制机构,建立抗震救灾联合管制指挥中心,统一管制指挥;(二)划定救灾活动空域范围;(三)分区部署,分头负责;(四)严格按规定执行;(五)建立机降点,维持好秩序。(六)集中办公,便于协调;(七)每天7时碰头,部署当日任务。20时汇总讲评,安排次日工作。这里要解释一下,为什么12日发生地震,15日才成立“管制委员会”呢?其实地震当天军队的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就参加了抗震救灾活动,但由于飞机数量不多、飞行架次也不大,飞行矛盾并不突出。但随着救灾工作的全面展开,空军、陆航和民航系统,调入了大量的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数量达到xxx架。不同单位(系统)、高密度飞行和灾区气象、地形复杂,构成了飞行冲突和矛盾,急需一个权威机构统一协调指挥。</p><p class="ql-block">与航空管制部门研究,确定建立指挥中心至绵阳、邛崃、广汉,绵阳至广汉、邛崃,邛崃至广汉指挥专线各1个。</p><p class="ql-block">5月16日。08:50与成空通信处领导会面,落实指挥专线建立,并为各单位人员安装自动电话。按照管制需要,制定了军、民航绵阳、凤凰山、广汉、邛崃机场通信规定。没有冲突的使用现行规定,有冲突的频率分开,机降场、空投点明语指挥,直呼地名。22:20召开紧急会议,通报“映秀、旋口之误”,传达有关首长指示要求。</p><p class="ql-block">5月17日。07:40检查了解相关机线设备情况。08:45有人在指挥中心大声争论,声音很大。由于连续几天高强度工作,许多人疲惫、上火、说话声音大、易发脾气,电话里、电台里甚至是面对面,常常大嗓门高八度。9时航管反映对空台128.5干扰,与民航无委、军区监测站、省监测站联系处置。测得128.5~128.7杂散辐射,带宽10kHz,指向某ⅤOR台,关闭后干扰消失。因天气原因,直升机全部返航。</p><p class="ql-block">5月18日。经过三天磨合,通信指挥比较顺畅,但也有反映无线电混乱的问题,这主要是飞机数量多,飞行员与管制人员通话频密造成的。21:07在九层会议室开了个座谈会,研究了空运空投、组织协调、空中交通管制等问题。</p><p class="ql-block">5月19日。今天是国家哀悼日的第一天,14:28默哀三分钟,虽然在室内,仍然能听到外面喇叭和警报声响起。晚饭错过了饭点,几个同事一起去街上一家火锅店吃饭,吃了一会感觉店里店外乱哄哄的,服务员不时来看还不好意思摧促。后来得知有预报称19日可能发生较强的地震(或余震),火锅店员工亦想早点关门回家。大家都往开阔地带走,有些人干脆开车驶离城区。今晚没有开例会,23时许回宾馆,刚要上楼休息,X参助打来电话,他开来一辆轿车,带上我和部里的另一位同志,来到家属区的一块比较开阔的地方,停好车对我们说“今晚别在楼上住了,在车里对付一晚吧”。这浓浓的战友情谊和兄长般的关怀,令我十分感动。</p><p class="ql-block">5月20日。未记录。</p><p class="ql-block">5月21日。X师指挥通信飞机转场到邛崃。因直升机进出灾区多是在山沟中飞行,受高山遮蔽影响,有些地方通信不畅,利用专业飞机做通信中继,实施自动或人工转信。与X参助一起赶到邛崃,与战勤大队X副大队长、X通信员等人,研究工作、明确有关问题。具体工作情况略。20:00召开联席会议,内容略。</p><p class="ql-block">5月22日。继续指挥通信飞机使用,设备生产厂家X副总到场。</p><p class="ql-block">5月23日。晚碰头会:今天任务32个乡镇,陆航飞行140架次,210吨物资;空军飞行18架次,72吨物资;重中之重是唐家山堰塞湖抢险直升机计划飞行7架次,天气不好未实施。会议前将本专业工作情况和建议交首长秘书。</p><p class="ql-block">5月24日。早碰头会:08:00开飞,运八飞行12架次,3个县。直升机…、首长用机…、通信中继飞机…、喷药飞机熟悉航线、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到映秀。晚碰头会:各单位汇报(略),天气不好,能见度始终小于1公里,明天任务能见度仍然很差,午后有降水。联席会议后,空军首长又留下机关人员开了个闭门会议,研究有关问题。</p><p class="ql-block">5月25日。早碰头会:运八,9架次3个空投点,都在青川;直升机米17,08:20开飞;专机往务、试航任务(略)。20:00碰头会:运八复杂条件下盲投,…。</p><p class="ql-block">5月26日。未记录。</p><p class="ql-block">5月27日。20:00晚碰头会:运八因天气原因备降绵阳。</p><p class="ql-block">5月28日。20:00晚碰头会:至17:50七分队至绵阳、广汉专线调通。直升机115架次,113.8吨。堰塞湖抢险有进展,200多吨。X师运七飞机,人工通信中继,航线:邛崃~崇州~都江堰~汶川~茂县~原航线返回。</p><p class="ql-block">5月29日。20:40晚碰头会。传达首长指示,表扬了有关单位。(一)组织了大规模空运、空投、空降、伞降。(二)空管工作,救灾飞行200多架次,空军70架次、陆航96架次、民航30多架次。最多时一天飞了500多架次。救灾工作转入常态化,下一阶段XX部门可撤,指挥班子、X和X不能撤。大会结束后X副参谋长又召集司令部人员开会,要求指挥组的人都不要动,连续掌握情况,一项一项落实,不能失职。当前任务专机、重要任务飞行要组织保障好。</p><p class="ql-block">5月30日。四川省信息产业厅会议室,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局X局长一行,检查指导无线电管理系统的救灾保障工作,召开一个协调会,空军、成都军区、民航局、民航西南管理局、四川省信产厅相关业务部门领导参加了会议。各单位简要汇报前一阶段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具体内容略。</p><p class="ql-block">5月31日。晚碰头会:陆航126架次,45.3吨物资,126人;空军指通2架次,安二六1架次,伊尔七六、运八4架次,民航22架次。一架米171失踪。</p><p class="ql-block">6月1日。20:00碰头会:传达首长指示,任务完成情况,XⅩ带领事故调查组到成都。</p><p class="ql-block">6月2日。会议:针对直升机失事问题,传达各级首长指示,制定了一些措施,从飞行员(机组)、飞机、物资装载、人员搭乘、管制、气象等方面严格把关,强化飞行安全。具体内容略。</p><p class="ql-block">6月3日。军区一招2号楼会议室,全军频管办X主任,来成都检查抗震救灾军队的频管工作情况。具体情况略。</p><p class="ql-block">6月4日、5日。无例会。</p><p class="ql-block">6月6日。13:00九层会议室,传达X副主席在军以上干部会议上的讲话(略)。要求:保障部队安全稳定,防止重大事故;科学发展观,科学组织领导救灾工作;安排好工作、生活,轮休;继续搜救,每天2000人,6架次飞机到6月底前。另,当日晚成都地区有降水,在太城宾馆几次感觉到晃动,是比较大的一次余震。</p><p class="ql-block">6月7日。无例会。</p><p class="ql-block">6月8日。09:00会议,传达Ⅹ副主席到成都的讲话,具体内容略。19:25会议,传达抗震救灾政治工作会议精神,领导对指挥组救灾后续工作提出要求。具体内容略。</p><p class="ql-block">6月9日~6月13日,未记录。因工作需要部里要我回来,经报领导同意,部里派一个年轻同志来替换,我于6月13日傍晚返回北京。</p><p class="ql-block">四、几点说明</p><p class="ql-block">(一)我于5月15日~6月13日参加抗震救灾,共30天。</p><p class="ql-block">(二)对这30天我个人感觉可分三个阶段。前八天是最紧张和繁忙的,除组织建立网络、制定规则外,突发事件、临时增加任务比较多。几乎每晚开会都到深夜,回到宾馆基本是1、2点,早上7点又要出发去指挥楼,时间长了非常疲惫。大约5月24日后逐步常态化,加强了救灾飞行的计划性,这个时期各级领导视察救灾工作、慰问灾民或救灾部队的越来越多,每天都有专机、重要任务飞行。5月31日米171直升机飞行事故后,强调飞行安全,出台了许多安全措施,专机和重要任务飞行有明显减少,救灾任务飞行平稳有序。</p><p class="ql-block">(三)救灾期间住XX宾馆南楼(不能确认叫南楼,只记得是一栋砖混结构的老楼)四层的一个标间。非常时期对住房条件没要求,能睡觉就行。但这个标间床的侧上方有一个不大不小的玻璃吊灯,那时常有余震,感觉吊灯在晃悠,总觉得不安全,前十几天都是把被子铺在地板上,直接睡上面,旁边放方便面和矿泉水,算是一种自我防护。</p><p class="ql-block">(四)救灾期间的工作地点主要在成都军区空军指挥楼,没有机会去灾区直面灾难,因此没有拍摄视觉冲击力强的救灾照片。灾区的三张照片是2019年拍的。</p><p class="ql-block">(五)本文以《抗震笔记》为主线,以我的视角展现指挥机构的一部分工作,对笔记本中涉及的领导和战友,尽量不提及,必须要提到的,也以XX代替姓名。首长讲话和提要求,通常记录的篇幅较长,这里仅摘记了标题或要点。</p><p class="ql-block">(六)为了忠实于《抗震笔记》原文,本文仅删减篇幅,未作修改。比如开会,有的称“碰头会”,有的称“例会”,有的称“会议”,有的记了时间和地点,有的就没有。还有记录的飞行架次和空运物资数量,分不清是计划还是完成任务数量,凡是不能确认的,都保持原文记叙,读起来可能略显粗糙。</p><p class="ql-block">5.12地震已经过去15年了。愿时光能抚平人们受伤的心灵,愿逝者安息。</p> <p class="ql-block">2008年在蓉期间使用的两部手机。充电后能查看当时的短信息。</p> <p class="ql-block">地震发生后,移动通信运营商也展现了善意:友情提醒机主向家人报平安;不停机服务;赠送少量通话费用。这些短信今天读起来仍令人倍感温暖!</p> <p class="ql-block">荣立三等功。</p> <p class="ql-block">被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p> <p class="ql-block">原文:刘文刚同志在参加抗震救灾任务中贡献突出,被评为先进个人,特发此状以资鼓励。原文用激光打印机打印,文字互相粘贴,字迹有些模糊。</p> <p class="ql-block">空军奖励的电子存储摄像机。</p> <p class="ql-block">特殊党费。</p>